在所有的評審嘉賓中,鄺遠平的身份是最多的。當然了,這并不是我們特別專訪他的緣由。從處級優秀轉業軍人到軍區招待所副所長、企業管理局副局長、上市公司董事長、集團企業掌門人、商會掌門人,鄺遠平的經歷毫無疑問是傳奇的,這樣的傳奇對于我們的參賽企業選手,乃至眾多的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企業來說,毫無疑問都有著標桿式的衡鑒意義。
任何原創型企業或初創型企業,都像嬰兒一樣,是很脆弱的,不是一誕生就是巨大的,銳不可擋的。
鄺遠平
華人集團董事局主席
炎黃集團董事長
華人創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炎黃光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武漢光谷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科華銀賽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澳洲杰出華商協會會長
澳大利亞楚商聯合會會長?
楚商聯合會副會長
湖北省川渝商會常務副會長
湖北省上市企業促進會副會長
湖北省創投公會副會長
湖北省僑商投資協會常務副會長
1
中國未來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你有什么樣的品牌,你就有什么樣的成功;你有多大的胸懷,你就有多大的品牌價值。一個強盛的中國就是一個最大的品牌。?
熟悉鄺遠平的人都知道,早年的他曾是一名軍人。軍人是剛毅的,也是粗獷的。一式的軍裝、一式的生活用品,就連軍工廠出品的產品都是一式的,沒有所謂品牌不品牌的。在帶著處級身份轉業回到地方之后,鄺遠平驚訝地發現,在地方企業,品牌正逐漸成為同類產品的競爭標志,而且隨著品牌的提升,品牌所帶來的價值回報也越來越高,而人們對于品牌的追捧也越來越狂熱。
“最典型的是我們湖北的黃鶴樓煙草,在沒有形成品牌之前,黃鶴樓煙草的銷售一直沒有形成規模,零零散散的賣都很困難。在進行品牌整合之后,黃鶴樓煙草這個品牌很漂亮地打出去了,他旗下所有的煙草在經過這個品牌的包裝之后全部價值飆升,單單一條‘1916’最高價曾經賣到1600元,就是國家限價后也高達998元。”
因為黃鶴樓煙草,鄺遠平開始關注品牌與企業品牌。在出任華人集團董事局主席之前,鄺遠平結合10多年企業管理的實踐撰寫了26萬字的個人專著——《現代企業的形象設計》。
在這部由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書里,鄺遠平寄語:愿此書能為企業界的朋友功成名就助一臂之力。他部隊上的領導李德生上將、趙南起上將則在寄語后批示:橫空出世美猴王、軍營里蹦出的美猴王。第八、九屆人大副委員長、光大集團董事長王光英更親筆為此書作序,稱此書“既是鄺遠平搏擊商海的經驗積累和總結,更是他在研讀了大量哲學和經濟學理論后對中國未來企業形象的大膽探索”,而且該書名由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張愛萍老將軍題寫。
事實上,這部關于品牌建設方面的專著,很快就在圈內風靡開來,更讓當時的國家工商管理總局與澳大利亞華人集團更加確定,有這樣的底蘊,未來的鄺遠平將會是一個很優秀、很成功的企業家。于是,實力股東在中國武漢三方聯手組建了華人創新集團有限公司。
—一一部個人專著,就這么成就了鄺遠平,也成就了華人集團!
“理論上,企業領導人要設計好企業未來的形象,首先必須先設計好自己的形象。”在鄺遠平的認知里,飯,得一口一口的吃;品牌,更需要一步一步建設。每一天,都有很多企業在新生;每一天,也都有很多企業在消亡。很多時候,消亡企業之所以消亡,輸的不是價格,不是質量,更不是服務。
是什么?
兩個字——氣勢!氣勢決定形象,氣勢決定胸懷。
2
企業沒有大小之分,企業自身的基數,是否原創,是否初創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你是不是最賺錢的企業,你有沒有一個較高的利潤,你具不具備很強的爆發力和復制力。
除了氣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存亡之外,鄺遠平當然也不會忽略企業規模對于企業存亡的影響力。與業內的主流觀點不同,在鄺遠平的思想里,不只是科技型企業,幾乎所有的初創型企業都會受到同類型大規模企業的沖擊,從創辦的那一刻起就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與大企、名企相比,初創型企業有很多必需的資源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客戶群與供應商的資源也非常匱乏,但是,這不只是初創型企業獨有的困境,所有的大企業、名企業都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無論是初創型企業,還是成長期企業、知名企業,只要企業存在,這些問題就一定會發生,無可回避,無法回避。”
中國人崇尚以食為天。似乎是有意識的,鄺遠平的舉例再次圍繞著“食”文化展開。“一口吃不出一個大胖子。拿十個手指頭都數得清楚,建國至今有幾家企業一誕生就是巨大的、功成名就?初創時,求生存、謀發展;發展到一定規模了,新的生存危機也會隨即而來;再求生存,再謀發展,再遇危機……”
事實上,在危機中求生存,在挑戰中謀發展,這樣的周而復始早已是企業界公認的名企發展定律。
——公認的定律,是很難人為更改的。既然規模的大小很難成為企業發展的“避雷針”,那企業發展的求生之道究竟在哪里?
一句話—一賺錢。賺錢才是硬道理,賺錢才能形成更大的規模。
3
投資家考核的,往往不是對方的企業規模,他首先考量的,是對方這個人,及其團隊。后兩者有沒有開放的心態,知不知道量力而行,能不能夠在挫折面前依然執著。
當初創辦的時候,華人集團的定位就是作為中國成長型企業金融服務提供商出現的。14年過去了,在為400多家上市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華人集團擴張成為三個大集團——華人集團、炎黃集團、磁股集團,麾下聚集了30多家控股企業。有這樣的戰績,鄺遠平的投資考核理念,毫無疑問也有著標桿式的衡鑒意義。
“心態,心態很重要。有些企業商業模式明明很好,偏偏得不到投資。為什么?他們缺乏了合作的心態,骨子里把自己擺得很高,忽略了融資的初衷是求得資金,求得資源,求得資助與幫助。任何一筆融資,都有著很大的潛在風險。你需要別人的資本,別人的資源,你就需要有開放的心態,全面分享所有的資源。”
傳奇之所以成為傳奇,因為它將很多的不可能一一變成了可能,至于這些不可能在向可能轉化的過程中遭遇到了多少風雨、多少歧途,誰曾細細探究過,又有多少人親身體驗過?
“媒體更應該關注傳奇背后的風雨。任何一個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山望著那山高,遇到困難繞道走,成不了大家;真成了大家,再成功,再光華的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心酸史。哪里跌倒的,哪里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