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李碧紅在畫室里正進行荷花主題的創作,倒顯得分外應景,這正是她近期來創作的新主題。那些或在耀眼陽光下搖曳生姿,或在冷色調中孤高潔凈的荷花,形式雖為西式油彩,意境卻呈現出獨具特色的中式水墨一般的雅致意境。
在當代性中致力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美,是李碧紅獨特的個人風格,更是她一貫的藝術主張。從過去的蝴蝶元素到荷花,中國傳統的元素一直是李碧紅在畫面中致力表達的。她入選了2014全國美展的一幅油畫作品,就是以中國四條屏風式樣展現出來的藍色系荷塘景色,其古韻新生,更具別樣芳華。
天人合一的自然主題
李碧紅在最近數年開始了荷花系列的創作,但在選定這個主題前,她經過了大量的資料考證,最終在前期的蝴蝶主題后,選定了荷花這同樣是自然界獨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作為自己新的創作主題。“荷花是中國人的花卉。從傳統文化中,荷花所象征的,正是中國人向往的品格。”李碧紅說,自己從理論的考據,深入的了解了荷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人情節。“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描述了荷花的高潔品質,言辭優美,這是古人在精神上的高潔追求,恰恰是我們現代人缺乏的純粹。”而生活中的荷花,同樣也有不同凡響的氣質。它的高貴不遜于牡丹,明麗動人;同時又有竹子的清高純潔。荷花從出生開始先是從藕帶生長起,到一定程度成為芬芳的花朵,而過一段時間就有蓮子和成熟的藕,荷葉作為植被,其清涼作用入藥,這些吉祥的寓意象征使得荷花成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物質雙重的符號象征。
“中國人的情感講究的是萬物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很被看重的。”李碧紅說,自己對于荷花的靈感原是來自梅蘭竹菊相關的唐詩宋詞中,最后選中的卻是這頗具湖北地域特色的植物。“精神上品格高貴,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荷花是中國人最熱愛的象征意味的植物之一。”在湖北省的多湖泊環境中,荷花無疑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地域性特色植物之一,李碧紅遂產生了荷花主題系列創作的想法。
李碧紅的荷花系列大致有三種類型,首先是現實主義色系,描繪暗色荷塘背景中嬌艷欲滴的荷花。第二種為冷色系,以裝飾形象構成的藍紫色荷花,根據李碧紅介紹,這類作品更偏向當代性,較前者而言顯得更為孤傲冷艷;最后一類是黃色和綠色的暖色系列,這系列的荷花多半在明媚的陽光和藍天白云中搖曳生姿。前期系列的蝴蝶元素也出現在這些荷花中,李碧紅在創作中,同時會考慮到學術和市場的雙方需求,她的不同系列的作品正是根據不同環境來進行調整,對她而言,作品是否被普通受眾接受,也是學術價值的某個側面反應。
在藝術品中傳播自己的精神,李碧紅將自己的感受和心理傳達給受眾,同時進行社會層面的問題的深層次思考。“當代藝術若只是個人情緒的發泄,沒有跟大眾產生有效的溝通,就失去了意義。藝術家的公共知識分子角色承擔是獨特的,他的作品需要感染力,更需要讓受眾也產生心靈的共鳴。”李碧紅說,在歐洲很多地方,普通家庭都能收藏藝術品,人們均有不俗的藝術品味,也喜歡收藏,而國人還未形成這種藝術氛圍。“繪畫的意義當然是要體現在這種分享上。中國快速轉型期間對物質的追求達到了巔峰狀態,現代化的發展到了極致,而相關精神的多重問題卻被忽視了。藝術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某種精神方式,美育代替信仰,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完全可以通過藝術品來實現。”在過去,李碧紅的兩次個展都是抽象繪畫,但在現階段,她嘗試著回歸古典,用最本質的方式描繪她心中美好的事物。
?純古典的當代性
從蝴蝶到荷花,李碧紅的創作主題在自然界中變化,而她一直采用最具有親和力的方式,使自己的作品更貼近大眾。從學術走向普及,李碧紅希望自己的創作能真正被讓普通人收藏,掛于家中墻面,讓人們在欣賞畫中描繪的荷花主題體會到美感。“藝術的當代性不是體現在丑陋的,讓人看不懂的,甚至是引發消極負面情緒的東西。”李碧紅認為,當代性應該更加深入展現社會問題,但不是一種負面的宣泄,而更應該和諧地深入生活。“人的本質是追求幸福與和諧美好的事物。所以我會盡力表現為我認為的美的東西。”
學術展覽中,李碧紅的作品多偏好比較抽象,而具象是和普通受眾產生藝術共振的最佳手段。學院派的造型能力雖然廣受詬病,但寫實本身是表現客觀事物不容忽視的重要手段。“思想創新意識并不意味的推翻傳統,事實上,現階段中國人的審美還停留在寫實上。藝術是個性的東西,寫實并不是單靠精細化局部細節的特征來維系,而是融入當代和觀念性。”李碧紅說,寫實繪畫的審美性不等于描摹照片,而是用自己的手段來表達觀念。通過色彩組合和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的畫家的思想。“寫意的寫生”可能是李碧紅對自己作品的最好歸納。而在今后的創作中,李碧紅坦言會進一步考慮深化人物與荷花的組合,在荷花系列中融入更多夢幻的色彩和少女的形象。“我覺得人與植物是很相似的,無論是蝶夢還是荷花,都是藝術家的夢想另一層面的再現。”
藝術是精神消費的奢侈品,而正確導向的市場則能讓藝術在學術層面和市場價值上獲得雙向的良性互動。“但藝術創作必須是真摯的。‘做畫’和‘作畫’的方式和結果都會有很大的差別。刻意去‘做’的畫,一味去迎合市場,那種感覺一定是不自然的。”李碧紅說,審美方式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每個時代的審美的都會成為歷史,但在當下條件中也可以煥發出新的生命。“古典寫實的方式也能體現當代性。我在畫荷花的時候,參考和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宋人的花鳥小畫,那些作品在跨越數世紀的今天看來還是極具吸引力。”李碧紅將國畫的意境和油畫的完美融合,更加純粹地考慮藝術帶給別人的東西,“借助荷花而回歸蝶夢,藝術總是記錄著我自己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