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高潮迭起還是萎靡不振千萬不要管別人怎么看
別人的視線會讓你高潮嗎?
海海 37歲 廣東中山 私營業主
2014年的春天,汪峰沒上頭條,我女同學小安上了頭條。起因是有次聚會閨蜜們聊了些熱辣香艷的話題,于是元旦期間小安跟老公去假日酒店身體力行。鮮艷誘惑的情趣內衣加燭光晚餐效果完美,百密一疏的是,二十多層的酒店高樓他們以為萬無一失,激情時沒拉簾子,結果被偷拍者用高倍攝像機偷拍發到了網上。
當地的新聞小門戶網站如獲至寶,當即摘去上了情感版頭條。雖然打了馬賽克,但之前的偷拍照早就暴露了他們的真面目。
春節回家聽到這個故事讓我哈哈大笑,為此受到其他同學的諸多責難:你不知道小安為此多困擾!據說她現在在家里抬不起頭來,終日以淚洗面;在工作單位也到處是異樣的目光。另外,據跟小安同單位的一個同學私下說,小安還受到了單位一好色小領導的性騷擾。
后面的神轉折才是我想把這個故事說出來的主要原因。小安比我們年紀大,孩子念初中了。我不理解一個春暖花開的故事,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狗尾續貂。近四十的年紀,還能穿得下若隱若現的情趣內衣,燭光下看起來尚能春情蕩漾;老公不但不摳逼不冷漠,而且有閑錢有閑情肯和你去假日酒店開房,最重要的是激情時分能立刻提槍跟你大戰三百回合,連簾子都顧不上拉,完全值得一個女人驕矜地挺起胸脯笑傲江湖,除了爽到流眼淚,沒有任何其他理由淚流滿面。
至于其他人的異樣目光,被偷拍又不是她的錯,看的人看爽了就暗暗去爽,到被偷拍的人面前展示我看過你的床照那才是真猥瑣,別人夫妻恩愛關你P事。當然,報警抓捕偷拍散布者,同時狀告網站索取心理損失費,作為以后跟老公開房激情的基金,那會更爽。
假如她曾理直氣壯報警抓偷拍者,那位猥瑣的好色領導,大概只能躲在被窩里意淫,別人再性感關他P事。
世界上有一種我最不能理解但又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就是密切關注別人怎么看自己的生活。穿情趣內衣也好,激情三百回合也好,沒有違法亂紀,沒有錢權交易,哪怕爽得叫破了天,只要天下沒飄下一張噪音罰款單,那就關別人P事。為什么一定要主動活到別人或猥瑣或扭曲的視線里,依照別人的意志來哭泣流淚,難道別人的視線比自己的男人更能讓人高潮嗎?當然,小安跟她丈夫,現在肯定是沒有高潮了。
差不多同一時間,小屁孩們在網上票選2014年春節最煩的十大問題,包括成績怎樣、找到工作沒,每一個問題都夠他們煩死。人艱不拆,等他們走到我們的階段,就會發現那些都是濕濕碎,別人關切的問題總會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以后那些問題會變成:當領導了吧?買了幾套房?車怎么還沒換……重點不在于怎么想出巧妙的回答,而是問一問自己:為什么我必須回答這些問題?這些事關別人P事!
敢不敢吼出這句話,直接關系未來漫長的人生,是高潮迭起,還是萎靡不振。
青春和老去之間 只隔著一句話關我什么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熱愛說關你什么事,和諧社會顯然有戲。
艾芽 33歲 廣東廣州 全職主婦
那天在地鐵上,天寒暖氣熱,全車人昏昏欲睡,只有一對老夫少妻的情侶檔精神飽滿,男的頂著稀疏的地中海發式興致勃勃講解廣州名勝,女人摟著男人胳膊一臉崇拜狀問東問西。我身旁一位媽媽一臉嫌惡,推推旁邊穿校服的女兒說:“看看看,看那一對,實在惡心。”
好好的年輕女人,還有多少正當年的男子單著呢,對吧。用熱辣辣的身子緊貼一個四五十歲的老男人,而且還是個只能坐地鐵的老男人,這讓同坐地鐵的中年女人與年輕男人情何以堪。
這時,少女睜開朦朧的睡眼,呆看一會兒,嚴肅地對媽媽說了五個字:“關你什么事!”
我牢牢記住那一幕,時常以此提醒自己,暮氣沉沉和青春勃發之間,只隔著一句話:關你什么事。
老去的眼里,看不習慣的東西都不對,奇裝異服不對,嘻哈街舞不對,老夫少妻更不對,一定是男人拋棄糟糠,女人小三上位;而對年輕的眼睛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我朋友蕭和她老公就是老夫少妻的另一種可能性。他們如果到廣州旅游,看在外人眼中大概也是一對聒噪的老夫少妻,但他們并不可惡。蕭的老公是我們初中的地理老師,太太前幾年車禍去世,從小傾慕老師的蕭沖破重重困難表白、爭取,兩個人好不容易才在一起。他們外形不美也不配,但不管放到哪里,都是妥妥的值得尊重的真愛。
因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沒時間沒精力了解每件事背后的真相,最明智的做法,就像古代高明的畫家那樣適當留白。我不認可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我不喜歡看到你,但我尊重你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權利。因為留有空間,所以生機勃勃。過去我們心中的國民素質就是不隨地吐痰、過馬路看紅綠燈等等,其實,學會說關我什么事,為別人的故事留一點空間,也是一種素質。CCTV說這些年來國民素質提高不少,在這件事上CCTV并沒撒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熱愛說關你什么事,和諧社會顯然有戲。
若干年前,當關你什么事的國民素質還未普及時,最怕帶自家熊孩子坐大巴、公交和地鐵,而娃驚天動地地哭了。你永遠也不知道一個三歲的孩子為什么而哭,也許是他不高興了,也許是他高興了,誰知道呢,我知道的是我將受到公眾無微不至的關照。
頭三分鐘屬于氧氣期——大家對你行注目禮,等著你搞定。你道歉,手忙腳亂仿佛春晚的表演,觀眾們裝著沒看見,心里卻哀鴻遍野。
接下來的三分鐘進入臭氧期——前后左右的大媽大嬸大叔大伯們都無比同情娃,化身救星,七嘴八舌問你娃是渴了餓了尿了困了?真情厚意你無法拒絕,回應較慢就有人直接代勞。密不透氣的關懷仿佛帶你進入大氣臭氧空洞層,暈頭轉向不知所蹤。不妙的是,在這種緊張混亂的氛圍下,娃總是哭得更來勁。
第三階段:真空期——只剩下焦慮了。你雖不至于十惡不赦也不是素質太低,但你面對那么多人的關懷,竟沒有像李娜一樣捧個大滿貫,讓娃兩秒內破涕為笑,實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的關懷。像我這樣有點敏感的媽媽,跳車的心都有了。
所以后來我不得不咬咬牙買了車。
去年去日本旅游時,專門關注地鐵里類似的場景。日本的孩子一樣會莫名哭鬧。這時候日本媽媽通常也跟中國媽媽一樣,對打擾了旁邊的人充滿歉意。她們向周圍人鞠躬道歉,整個車廂的人通常安靜而沉默,表現得很放松,媽媽們于是得以耐心地低聲勸慰寶寶。安靜的育兒空間,是靠人與人之間自覺遵守“關我什么事”的界線而被創造出來的。
若要有句廣告語,那就是:和諧社會如何創造?從關你P事開始。
負不負責任在于敢不敢說關你P事
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就是要有這種氣魄:別人無聊的心情、氣氛關我孩子P事,我孩子的教養關你P事。
遠心 36歲 上海 公務員
據說,熟練運用“關你P事”和“關我P事”兩句話,人生的煩惱可以減少80%。懷孕的時候太年輕,不懂這個道理,煩惱多如牛毛。醫生建議剖腹產,立刻有人跳出來阻止:剖腹產對小孩不好,醫生是哄你們多出手術費的。
生完孩子后。你是自己喂奶還是奶粉?好多年輕人都為了自己愛美不喂孩子,真自私。
孩子腿怎么沒綁起來,以后羅圈腿怎么辦?
胎毛怎么不剃?以后長大了頭發就不好了!……
甚至給不給孩子用紙尿褲都是一個事關和平的重要議題。不用長輩們帶來的布尿片,而用紙尿褲,要么是偷懶,要么是無能。為此我徹夜伏案(半夜起來給孩子換尿片后難以入眠),思考這個世紀難題:孩子真的愿意每天濕透褲子七八九十回,特別是在寒冬臘月里,脫來換去?女人每個月的那幾天還知道墊個高級點的,柔軟舒適多吸水,夜晚超長好安眠,為什么你們不堅持使用布墊加草木灰,與時俱進地用上了姨媽巾,孩子卻必須活在幾十年前?
最不可理喻的是,我媽打算到上海幫我帶孩子,馬上有人問:“孩子的奶奶干什么不帶?外婆帶孩子,讓奶奶白享清福了。”我媽本來對于榮升外婆十分樂呵,被這么一說怨氣漸生,開始數落婆婆的不是。兩位親家還沒對上手就要朝勢不兩立而去,我有種憑空被捅了一刀的感覺。我是有花錢請你們來我家指手畫腳嗎?
為了家庭和睦大計,我第一次運用了關你P事的武器:“我媽和婆婆誰帶孩子那是我們家的事,你這是成心挑撥,想制造我的家庭矛盾嗎?”
雖然當時場面很難看。但是關你P事這句話,真的讓世界清靜了。
這句話還可能救命。
網上傳言,西安有個兩歲半的孩子春節期間被親戚喂食開心果嗆住,最終搶救無效夭折。我相信這事是真的,我四歲時被親戚喂食大棗,噎得差點直接去見馬克思。
圍觀群眾紛紛聲討孩子的父母:你們當時在哪里,為什么不阻止?我能想象出悲劇發生時的場景:春節聚會,親戚朋友們把孩子當娃娃一樣玩。玩的意思就是不停地哄孩子吃東西,酸的甜的冷的熱的,甚至自己嘴里嚼過的,什么都往他嘴里塞,因為孩子吃東西的樣子,“可好玩了。”父母在一旁雖然很不安,可大家逗孩子是因為喜歡孩子,盛情難卻;氣氛那么歡快,阻止他們太掃興……于是,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危險的開心果、榛子、紅棗核,一個個往孩子嘴里塞,悲劇發生了。
工作中曾接觸一個童年時代被遠親性侵的女孩。那時她年紀尚小,感覺那位表叔看她的眼神很奇怪,摸她身體的動作也很猥瑣,哭鬧著不肯跟他出去。她的父母卻被表叔三言兩語說得很是難為情,生怕不讓他帶孩子出去就坐實了瞧不起他,當眾手把手將她交給了表叔。她說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了安全感。她怨恨她的父母。
我的孩子無論是帶著參加聚會還是帶回老家走親戚,不管氣氛多好,關系多微妙,我從不放棄自己帶孩子的底線,不允許有人隨便喂她吃東西,不允許男性單獨帶她出去玩。有人說我這樣太掃興,我不翻臉,但義正詞嚴:“我養我的孩子,關你P事。”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就是要有別人無聊的心情和氣氛關我P事,我孩子的健康、我怎么教養她關你P事的氣魄。
假如不關你們什么事至少不會生理性厭惡
婚姻不幸福有人管賠嗎?沒有的話,那他們有什么資格逼你結婚呢?
可可 33歲 江蘇蘇州 外企高管
百合網春節期間炮制了號稱史上最傻逼的逼婚廣告,無論外孫女是考了博士還是拿了高薪,外婆從頭到尾只有復讀機一樣的一句話:結婚了嗎?結婚了嗎?結婚了嗎?我朋友芊芊的七大姑八大姨當初逼婚手段高明得多。來大姨媽痛不欲生?沒關系,結婚生孩子就好了;下雨天打不到車?結婚了自己買輛車就好;跟領導發生了矛盾?結婚了把重心放到家庭里就好了……包治百病。現在33歲的她在父母親戚張羅下結婚已十年,女兒6歲,除了剛生孩子那兩年,現在每個月該痛的時候依然痛不欲生;沒了下雨天打車的煩惱,卻在外出的時候多了找不到停車位的麻煩;工作上被年輕人當了頂頭上司,做起事來更覺尷尬。
結婚并不能解決任何煩惱,更要命的是,她還添了一個難以啟齒的毛病:隔一陣子就對老公的身體生理性厭惡一次。
生理性厭惡是個比較斯文的詞,說俗了就是看到你就想吐。其實她和她老公的關系是被當作現代化“包辦”婚姻樣本的,看上去還行。但是看到這個男人第一眼覺得很丑的觀感,不但沒有隨著朝夕相處彼此熟悉而麻木,反而因為相處中的大小摩擦更加尖銳。尖銳到連主婦毒品韓劇也阻止不了她每隔一段時間的吐槽:昨天他一碰,渾身起雞皮疙瘩。
生理性厭惡要怎么解決?沒人告訴她答案。告訴她結婚可以治療百病的人士們,有一半以上自己的婚姻已經出了問題,包括她自己母親在內。
當初像你一樣堅持一下,也許會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男人。她有好幾次開玩笑似的這么說。玩笑至少有一小半是真話。
那年因為芊芊麻溜相親結婚,周圍人對我加緊催婚。在一次家庭聚會的大圍剿中,忍無可忍的我以一句:關你們屁事,石破天驚地捅了大馬蜂窩,一時成為小城里的風云人物。大伯父大伯母氣得要跟我斷絕親戚關系。
事實證明很多事確實關別人P事。過了那陣子,在禮物和甜言蜜語的攻勢下,大伯父大伯母照舊是我親愛的親戚。我一直堅持到29歲,遇到情投意合的男人才結婚。固然,沒人可以保證婚姻永遠不出問題,結婚晚、自己談跟結婚早、父母介紹只是男女結合的不同方式,都不能把婚姻放進保險箱,唯一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發自自己內心的選擇。如果是,那么未來不管是好是壞都是自己選的,愿賭服輸;如果不是,未來只能好而且必須好,因為沒有人肯承擔變壞的結果。
同樣是日子能過下去,我對枕邊這個男人產生生理性厭惡的幾率,肯定大大小于芊芊每隔一陣子的發作。
蔡康永說,我們有時要勇于說出“關你屁事”四字,或起碼懷抱這種氣魄。很多非親非故的外人愛問:“怎么還不結婚?”,“怎還不生孩子?”,請問,關你P事呢?難道結婚生子你保證幸福嗎?不幸福你賠一千萬嗎?
那些在黃金檔買下廣告時間堂而皇之插手別人生活的公司敢簽下這種協議,對于被逼的人來說倒也不算虧。事實上,到時候就算真的有一千萬,他們一定會說:那是你自己的選擇,關我們P事。
關不關別人的事跟錢包前途很有關
為什么我要拿自己的錢為別人的人生標準買單。
阿寶 38歲 深圳 經理
不知什么時候錢、車、房成了每年親友相聚的標準考驗。很多人不得不將工資往上拔高,反正吹牛不用交稅,于是我的老家每到春節便充斥著隨便進個工廠月薪五六千,做鐘點工每月四五千的美麗傳說。
去年北京出了個很逗比的搶劫犯,是個軟件設計師,為結婚硬著頭皮定了房,首付必須到賬的最后一天,他走投無路選擇搶銀行。結果可想而知,手無縛雞之力的設計師挾持大堂經理不到五分鐘,就壯烈地倒在了銀行職員的椅子下,倒在了不買房就是loser、買房才是人生贏家的標準下。
不巧,我是那種不愿意符合標準的人。我不買房,但租住在所謂豪宅區。搬家到深圳定居三個月后,一位女同事來我的住處視察,一進門就問租金幾何,聽我稟告后即刻驚呼:“趕緊搬家!搬到我家小區去!這么貴,你們是李嘉誠嗎?花這個冤枉錢做什么!”
女同事住在羅湖一個建造于1990年代的社區,人口繁密,環境暗淡。我知道女同事是為我們好。可是我不想搬去她家的小區。住在這里,我女兒能有一個寬松明亮的成長環境;我每天下班回家,坐在正對著蓮花山的陽臺上,能有更愉快放松一些的心情……房價虛高,買一套這樣的房子大約需要500萬。花同樣的錢租住這樣一套房子,能住多少年?掰著手指頭算不過來。將來多么遠,現在住得值就好。
有次參加一個女土豪薈萃的飯局,散場后乘電梯下樓,所有人都到負一樓取車,只有我一人很惹眼地按了一樓按鈕。一女土豪熱心問我:“你不開車?你住哪里啊,我車你回去吧。”
“謝謝,我打車。”
女土豪上下打量我,熱心再問:“怎么也不買個車?”
我答:“不想買。”
我知道自駕游有多好,有車族生活半徑擴大了十倍不止,確實是美好的生活圖景,可就像金庸《白馬嘯西風》里說的那樣: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生活在一個設計合理的城市,有完美的公交接駁,有足夠多的計程車可以招手即停,社會不亂,沒到山崩海嘯公交停運人人必須開著私家車逃命的地步,如果我不喜歡,那我就不必買車。我不想阻止人們去認為不買房不買車就是loser,但也不想有人時時以當頭棒喝的架勢來提醒我:“你這樣的生活,是被人看不起的,被時代拋棄的!”——關你P事啊。
汽車沒普及前,驢在中國很多地方也曾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loser的標準。現在呢?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每個人指紋都不帶重復,有人喜歡熱鬧就有人怕麻煩,有人愛房愛車就有人不想有太多負累。我的朋友阿花說,你不開車,人生路上會錯過很多有趣的風景。可是,誰不是選了左邊的路就錯過了右邊的風景呢?
如果有房有車是有些人的人生標配,為什么我們非得為別人的標準買單,像那位倒在椅子下的設計師劫匪一樣?
某天打車,電臺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討論隱私與尊重。“我希望最終人們看到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毫不驚奇,對學業事業成功和婚姻美滿的女性一樣羨慕。我希望人們能對別人的私生活抱有敬而遠之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自己做出的生與不生孩子,結與不結婚的決定,并且欣賞每一個活得精彩的人,無論他們是單身還是出柜,家庭主婦抑或碩博連讀……”
女主播讀完這條微博,水到渠成地總結了一句:“說穿了兩個字:尊重!”
道理對了。
有幸生活在一個多元時代,只要不違法犯罪,每個人的選擇都沒有錯。好意心領了,如果你免開尊口,我會感謝;如果你非要喋喋不休,請允許我心里說一句:關你P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