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高校要不斷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加強聲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聲樂教學;應用型人才;探索
高校在加強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聲樂實踐教學。目前,我國的多數高校普遍存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足的狀況。聲樂課程作為一門技巧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仍需要通過積極的實踐來幫助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所以,高校應該考慮增加聲樂專業學生的實踐課,提高學生們的實踐應用能力。
高校聲樂實踐課的內容包括:聲樂教學法和聲樂排列兩個部分。把聲樂教學法內容安排在聲樂實踐課中,其目的在于強調聲樂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這也是基礎音樂教育對高校聲樂教育的要求,而聲樂排列,必將使學生在自編自導的排列節目過程中,提高音樂組織能力、音樂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為今后的聲樂演唱和聲樂教學乃至聲樂輔導等社會活動奠定基礎。高校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新發展探索。
1加強舞臺表演力、提高聲樂理論知識學習
高校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的舞臺表揚能力,要通過家里豐富與多元化教學為主的新型教學平臺,打造全新的師生互動型的教學模式與平臺,提高聲樂理論知識學習的認識,端正理論學習的態度。通過聲樂理論知識學習加強舞臺表演,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展開教學。
第一、創造藝術實踐的環境,通過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氛圍營造全面的學習環境與正確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要在學校內部經常舉行藝術實踐活動,不斷加強聲樂藝術活動與交流。聲樂教師不僅僅要鼓勵學生積極爭取機會上臺表演舞蹈、歌唱節目,還要樹立正確的表演價值觀,在演出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我的缺點,并且尋找適當的方式進行改正。
第二、聲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藝術理論知識與實踐培養的互動,明確聲樂藝術實踐的次數和形式,要掌握一定的具體形式量化實踐型的教學設計與探索,通過將高校內部的院、系、班級,與外部的社會藝術實踐相結合,將獨唱與合唱,齊唱與表演歌唱結合在一起,還要將舞蹈主動與歌唱表演互相結合,形成綜合化的多功能實踐表演。可以在聲樂教學中主動將民間歌聲表演與美聲表演相結合,要主動將各種音樂表演的流派互相結合,將學校內部的不同聲樂專業與各年級學員組合在一起,不同的教學階段學生按照自我喜愛的組合進行組合型的表演,相互取長補短,得到應有的表演結果,對規定的藝術實踐以次數形式、等級、效果等綜合因素進行評估。在這個過程之中要將后期的評價與總結與日常的聲樂學習表現和狀況互相結合,以學期內的舞臺表演為主要考核評價的標準。要讓藝術的實踐發揮最大價值,實現教學資源和藝術實踐資源的整體優化組合,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參與意識、交流意識,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多媒體與歌唱表演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
高校聲樂學習是一種特殊性的雙向學習,這種特殊性表現在教師的聲樂素養明顯高于學生,而學生的聲樂素養達不到教師的標準,教師的很多聲樂演唱與表現能力都在學生之上,教師的很多聲樂理論與實際表演方面的認識都無法與學生展開對接,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教師所講的很多知識與細節,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也難以掌握。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提供全方位與多維學習的有效平臺,多媒體學習系統與歌唱表演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高校聲樂專業的教學動力,改善了傳統中存在的很多教學不足與缺陷,多媒體歌唱表演的實際教學還是理論教學都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幫助,通過圖片、音頻、視頻、幻燈片、混合資料等相關教學資源的輔助,提高高校學生的聲樂掌握能力。
高校聲樂專業的學習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現階段多媒體技術已經全面的應用在了教育領域之中,多媒體的普及與運用對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對聲樂教學開創全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保障。聲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更多的信息性的舞蹈與歌唱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將抽象的音樂知識以形象與生動的畫面與視頻資料互相結合,更加形象與生動的將舞蹈與歌唱的專業知識表現給學生。雖然多媒體帶給聲樂教學的幫助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它帶給聲樂教學的負面影響。
聲樂專業的學習可以從以下一些途徑,展開教學:第一、在運用多媒體展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單一化的使用機器進行教學,必須要加強師生與多媒體的互動,還要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形成有效的多元化互動交流。高校聲樂教學中提高人才的應用性能力,必須要從聲樂教師自身出發,提高教師的正確主導性,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控制好多媒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不要忽視學生的主導作用。第二、在展開課件教學時,需要合理的設計課堂聲樂學習的課件,適當的保證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讓學生多學習課堂知識的拓展性與發散性,保障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高校聲樂專業化教學應該具備很強的專業化特色,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歌唱知識的認識與了解,要保證學生可以提高自我的聲樂掌握的基本技能與方法,還要加強學生的基礎聲樂能力。盡可能的幫助學生建立產、學、研的具體實踐路線,要高校學生在聲樂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從一開始就保持實際鍛煉的性質與特點,重視實際訓練性的行動。教學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充和完善,實踐能夠更好地促進 學生對所 學知識的運用,兩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實踐恰恰是課堂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的外化表現形式,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高師教育培養的是能夠 “上講臺”的音樂教師,學生應同時具有既是在校學生,又是未來音樂教師的雙重身份。學生通過聲樂專業實踐訓練,可以不斷加強自身的聲樂綜合能力,學生必須要由客體轉變為主體,從單一化的評價性學習轉變為主動、多元化的互動性學習,學生的被動性考核轉變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式的開創性的學習,徹底的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規劃與發展道路,樹立了新時代的培養與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呂環.高等師范聲樂教學改革之探討.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01:55-57
[2] 李敏.有關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幾個問題.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03:12-14
[3] 李津生.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結構改革設想.中國音樂教育.2007.12:33-36
[4] 梁琳.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探微.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11:123-125
[5] 劉喜梅.探析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和發展途徑.大舞臺.2012.08:39-42
[6] 趙大海.淺談普通高校聲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音樂時空理論版.2011.02:122-124
[7] 王景彬.德國聲樂學科聲部劃分體系與女高音.音樂周報.2009.10:102-105
[8] 徐曉昱.論音樂教學幾個主要環節.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1:33-36
[9] 周波.聲樂集體課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作用.中國成人教育.2010.08:43-47
[10] 梁琳.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探微.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12:60-63
[11] 夏穎杰.試探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大舞臺.2012.12:65-68
[12] 馮偉.如何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效率.安順學院學報.2011.10: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