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對于英語的聽力、口語及閱讀等能力都有詳細的描述。然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融入情境,在“有意識”的訓練聽說能力后達到“無意識”的習得,一直是教師們研究的主題。本文從內隱學習理論入手,研究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激發學習者的無意識認知,有效結合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促進學習,優化教學。
【關鍵詞】內隱學習理論;視聽說教學;內隱學習;大學英語教學
一、內隱學習理論簡述
美國心理學家A.S.reber 最早提出了“內隱學習”的概念,Reber認為,外顯學習(explicitlearning)和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是人類完成復雜學習任務、獲得知識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Bialystok 1994)。外顯學習是人們所熟悉的需要意識參與并采取一定策略,是有目的、有選擇性注意,需要付出努力,利用心理資源,采取一定的決策來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的學習方式。相反,內隱學習則是個體自動的、無意識獲得刺激環境中復雜知識的過程,是非特意控制學習者的行為規則是什么,但卻獲得了這種規則的學習方式,即無意識地獲得關于刺激環境情境中復雜知識的學習方法。我國學者郭秀艷將內隱學習定義為:內隱學習是一種無意識地,自動化地獲得客體間結構關系的過程。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內隱學習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學生的自身因素
大學英語的教學對象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于英語這門公共課的學習興趣各有偏差。內隱學習具有持續效應,筆者經測試,學習者持續的學習時間影響其內隱學習,持續一段時間,保持一定強度學習的被試者,內隱學習的能力較強。另經測試,在適宜的難度范圍內,難度較高,材料較復雜的測試中,場獨立型內隱學習者的被試成績高于場依存型被試內隱學習者的成績。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組織和呈現方式、數量等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內隱學習的效果。難易程度適中,組織和呈現具邏輯性,數量適中的教學內容更利于內隱學習的發生。
(三)教學環境、情境的創設
學習氛圍、學習信息材料加工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影響著學習者的內隱學習。自然輕松的環境氛圍、合適的語言信息材料能內隱的熏陶、引導學習者。語感的培養,創設潛移默化,自然的情境影響比蒼白,死板的說教有效。
二、視聽說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語言教學的目的應是培養英語實際應用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應以聽說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為主。然而,筆者通過對江西某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建筑工程,工商管理等幾個專業的學生“對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問卷調查”發現,27%的學生存在聽說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方法不夠科學;19%的學生認為視聽課可有可無,并不重要;37%的學生認為教師只教學生做考等級試題,其他都可以略過。31%的學生表示只要通過了等極考試,視聽說課程就沒有意義。很大一大部分學生都表示,雖然他們明白聽說的重要性,但對于非英語專業的他們來說,課堂上開口說的機會少,課后更無暇,也缺少氛圍,而且開口說英語仍然不如做題重要。然而,當今社會對大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都在提高(無論是否是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就更應以視為情境,以聽說為主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重。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過程中,“視、聽”其實是人們接受信息,領會信息的輸入過程。
三、內隱學習理論對視聽說課堂教學的啟示
內隱學習有助于降低口語焦慮,提高語感能力。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熟讀和背誦、朗誦就是通過對刺激材料的不斷接觸,形成雖不能言明卻可以內在地指導言語理和言語生成的內隱知識。而語言學習中語感是迅速、直接地感悟語言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體會、吸收的過程,是對語言從語音、語義、語法、語用到語言形式、內容等,綜合的領悟、感知和把握能力。.正是因為語感的獲得及其重要性的體現適應內隱學習理論的特征,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選擇學生感興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自然而體現語言功能的情境中,讓他們在感悟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領悟,即內隱地學習,則可以降低他們的口語焦慮感,提高其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
這里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Roll over,Beethoven!為例,教材內容中本單元的語言功能為“expressing likes and dislikes”筆者根據現在學生的年齡,英語水平,分別截選了“Roll over,Beethoven”與 “I have a dream”兩首經典的英文金曲一小段,讓學生欣賞。顯然,出生于90后的他們對于前者完全不熟悉并表現出厭煩的情緒,自然的說出“They’re not for me”,“They make my stomach turn”,“I simply can’t take it”等表達“dislike”的句子。對于后者,同于歌詞清晰,簡潔,旋律優美,以及富于現代色彩的特點,學生們說出了“I’m a real fan of ...”,“I like the group,they’re so cool”等時尚的句子。另外,歌詞中“I have a dream,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在其自然的跟唱的同時,領悟到劃線部分單詞的壓韻的特點。
另外,電影片斷,電視演說,新聞報道,英文歌曲,短劇等都可以作為與課程教材相輔的補充與延伸材料。盡管教師所面對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盡管教學條件各有不一,盡管教學評價的設計依然在傾向于完善之中,但在大學英語的視聽教學課堂中,這些素材都可以進行設計,運用,使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感悟,將其延伸到課堂外。
結語
本文對內隱學習理論的概念簡述,強調其在英語運用能力的影響,強調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積極引導作用。教師在認識內隱學習理論的影響后,注重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視聽環境,通過呈現豐富多彩的語言教學情境、教學材料,形成情境化、形象化、直觀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視、聽、感悟、表達等多種形式實現語言功能的鍛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秀艷.《內隱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郭秀艷.《內隱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3]莊 可.《內隱學習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7.1
[4]束定芳,莊智象.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