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目前社會中充滿活力的主要群體之一,而在大學中,學生干部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作用不亞于老師,甚至高于老師,他們在學校基層黨團組織以及校園文化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學生干部培養的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高職院校工作實際,以及黨團學生活動經驗,就高職學生干部培養方式展開探究。并結合時代特征,力求針對目前培養模式上的不足提出幾點有針對性的探討,就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職;學生干部;培養;團學工作
團學工作要有所作為,就要努力適應當今工作大背景,努力大膽創新,創建出自己的品牌,做好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干部培養工作,是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管理者,筆者深知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任務更加繁重,因此,如何培養優秀的學生干部,使學生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做好學生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學生干部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在校園文化和學風校風建設中,承擔著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責任,并以學生個人身份同時又以學生代表身份參與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在高職教育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現狀及問題
(一)學生干部培養現狀
高等職業院校在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普遍采用固定模式和固定活動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多數學生干部處于被動狀態,學生干部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缺乏主動型和創新性,很難獨立完成工作。再者,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干部培養呈現出任期短、培養期長的現象。高職院校學制大多為三年,有的甚至是兩年,學生干部從進入團學組織到離開組織的任職時間只有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多數學生干部在大一期間適應大學生活,了解工作的基本情況,大二進行換屆后正式開展工作,而大三又面臨著實習和就業,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干部只能在大二第一學期開展工作,第二學期開學便面臨實習和就業問題,導致工作中出現懈怠,甚至出現停滯的現象。
(二)學生干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學生干部中,學生缺乏責任心,集體主義意識淡薄,本身學習自主性不夠,自律意識較弱,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領悟能力和執行力不強。工作方式普遍局限于單純的“傳達”和執行老師的指令。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干部把干部身份當做是“服務”自我的一個有利途徑,參選學生干部對其只是增加自身就業機會的砝碼,競選學生干部之初就是為了多獲取一些評優評先渠道。
三、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培養現狀的成因
(一)培養機制落后,學生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的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相對落后,學生干部隊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呈現出現空白。學生干部管理體制嚴重滯后,不適應當今學生干部培養的需求。
(二)對學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不明確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干部承擔了大部分的學生工作,甚至犧牲了學習時間來工作。在學校看來學生干部是一批能夠代表學校來行使權力的學生,對學生干部重使用輕管理。對學生干部在獎學金評定和先進評優中予以特別的加分和照顧。
(三)學生缺乏人文素質和責任意識的培養
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多是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方面,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甚至停開一些對學生人文素質進行培養的課程,導致學生在動手方面有極高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缺乏責任意識,在學生面臨實習與就業時,完全將學校的工作擱置在一邊,甚至在遇到一個好的崗位時會驟然放棄原本的工作職責,在沒有對工作做任何交代的情況下突然離開。
四、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培養新模式的設想
(一)建立創新的培養模式
1、以黨校、團校為載體的課程式培養
黨校、團校為載體的課程式培養指的是學校黨委、團委有專門的工作小組,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進行課程安排與設計。這類載體的優勢在于使學生干部培養的體系更加健全,培訓覆蓋面較廣,能讓學生干部更有群體歸屬感,在課程內容方面,更可應用不同的載體吸引學生。
2、以網絡教育為載體的自主自助式培養
為了更講求培養的效率,一些學校選擇將培訓的課件上傳至網上,供學生下載自學,并且以微信、微博、QQ群等作為平臺進行交流。
3、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培養方案設計原則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培養安排應該統籌規劃。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學制的特殊性,三年的學制,半年以上的實訓課程以及頂崗實習,某些項目,給學生干部培養的統籌安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就更需要學生管理工作者統籌安排學生干部的培養組織,利用好學生干部在校時能發揮最大作用的一年半時間,做好培養工作。
(二)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
1、提高品德修養,堅定政治信仰
通過開展思想品德與政治素養方面的培訓,堅定學生干部的政治信仰與立場,抵御各種不良傾向和錯誤思潮,培養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增強學生干部的政治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2、強化服務意識,增強實踐能力
讓學生干部走出校門,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全局意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三下鄉”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行動
3、發揚合作精神,培養健全人格
以自我為中心是現代獨生子女的一個普遍問題,“90后”學生在這方面變現突出。因此高校應很好的把分享教育應用于學生干部培養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寬容他人,學會理解,學會共處,學會完善自我,真正在學生干部中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
4、關注心理健康,促成樂觀向上的工作態度及從容大度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各項事業成功的基石和保障。學生干部處事較多,在工作或人際交往中有時會因遇到暫時問題而困惑、消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得失觀。另外,在心理健康培育環節中,也可以輔以角色轉換、團體輔導親歷性的活動,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從容大度的心理素質。
五、結論
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性創新型人才的搖籃。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干部應當是具有這樣素質和技能的這樣一批學生,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干部的培養不僅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也是實現高等院校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高校在黨、團等組織中擁有一支完美的學生干部隊伍對于各級組織管理學生工作,開展日常工作,實現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文華,劉金凌 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教育之淺見,遼寧師專學報,2005.2
[2]楊蕙 高校學生干部培養芻議,江蘇高教,2005.3
[3]劉曉光,周威 淺談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產業與科技論壇,2006.6
[4]姚曉波,李海文 高職生角色轉換心理適應問題的分析,教育藝術,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