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重點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重點課程建設的實踐為例,探索如何完善重點課程建設,加強重點課程教學團隊的培育,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改革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獨立學院;重點課程;課程建設
一、獨立學院重點課程建設概況
根據教育部的定義,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它區別于高職高專協力教育的高等學校,也區別于從事研究生學歷教育的高等院校,是教學型大學,不是研究型大學,也不是教學研究型大學。因此,獨立學院要以“教學”為特征來實施本科學歷教育,將課程、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并使學生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專業問題。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是屬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列入國家統一計劃招生,經教育部批準舉辦的獨立學院。目前,重點課程建設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點。從2009年開始,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啟動以《基礎會計學》等7門第一批重點課程的建設工作,根據《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關于實施“重點課程建設”的意見》的要求,建設周期規定為三年。2010年,學校又通過10門課程的評審,確定為第二批校級重點課程。2011年,學校評審出11門課程成為第三批校級重點課程。2012年,學校按照計劃,批準教育與藝術學院《學前心理學》等15門課程為第四批校級重點課程。
目前重點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網絡教學硬件環境和軟件資源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網絡教學資源運行機制良好,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在教學中確實發揮了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1、加強重點建設是獨立學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從人才培養上看,商學院的課程設置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某些專業、學科及領域的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既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能解決專業實務問題能力、在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上強于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商學院的重點課程都是在學校設置各本科專業中,專業辦學水平各項主要指標處于學校領先水平的特色課程;課程建設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方法的。
2、重點課程建設是引導并促進獨立學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重點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經過建設、整改、組織實施和評估驗收四個階段。商學院被推薦出來的重點課程已經逐漸在研究與國內或本地區高等學校重點課程建設領先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礎上逐步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具體的建設措施。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教學單位會定期的進行必要的過程評估和中期檢查以及最終嚴格的結題檢查。在學校內部力量的推動下,課程負責人會把課程建設作為一種經常性、制度化的工作。
二、獨立學院重點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許多獨立院校是依托于母體高校建立的,商學院亦如此。這樣就造成很多專業與母體高校趨同,缺乏特色;造成在專業培養和課程設置上缺乏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符合獨立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的培養方案。
其次,獨立學院通常采用民辦機制運作方式,過于重視與市場、社會結合,因此專業設置會偏重于這個方向。商學院亦如此。在專業設置上,重點課程的建設缺乏全面、科學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對人才市場需求前瞻性還不夠,科學規劃不足。雖然課程建設,網站建設資料都會按計劃公開在校園網乃至公共網絡上,但是對于學生的實際受益程度缺乏重視。
三、獨立學院加強和改進重點課程建設的措施
根據以上情況,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正逐步采取措施,通過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改進重點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具體措施有:
1、嚴格遵循重點課程的評選標準,寧缺毋濫。校級重點課程,必須具備一個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措施得力、各具特色的課程改革和建設方案;具備一支學術和教學水平高、結構合理、師德高尚、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具備一套與課程面向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相適應、體現改革精神、嚴格規范的教學大綱;具備一套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具備一套適合教學大綱要求的高質量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具備一套嚴格科學的課程考核辦法;具備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實施計劃和完備的教學方案。
2、學校要加強重點課程建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和因材施教等培養理念滲透進課程建設之中,使課程內容與學生能力培養、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機結合。緊緊圍繞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這一中心,把握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宗旨,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的同時,能夠及時把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課程教研成果引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內容具有先進性、科學性。
3、要保證重點課程的建設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重視網絡課程的建設,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4、要針對重點課程實際情況,進行試題庫建設,實現考教分離。教材要優先選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國家規劃教材、教育部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推薦教材、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優秀教材以及國外先進、適用的原版教材;優先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內容新穎的、高質量的新教材;結合學校專業優勢和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鼓勵教師編寫質量較高、特色鮮明,并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相適應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教學案例和習題集等。
5、要建立重點課程激勵機制。學校繼續要把課程建設納入教學工作考核、獎勵范疇,優先支持重點課程項目參與校級、省級和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的申報。同時,鼓勵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成包括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習指導、參考資料庫、模擬考試、師生交互平臺、試題庫及教學錄像等內容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多向學生介紹和宣傳,以促進重點課程建設的完美。
總之,重點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教學工作,是一項對學校教學發展至關重要的課程建設,也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對建構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