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于模塊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進一步促進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法;計算機教學;應用
1 模塊教學法的特點
模塊教學法在教學中普遍的應用,尤其是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主要是以學生為模式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只占用少量時間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模塊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目的的教學[1]。
1.1 目的性和計劃性
模塊化教學法可以實現教學的行為目標和認知目標同時進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模塊化教學法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能實現學生自主的為自己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還讓學生時刻保持著學習的計劃性和目標性[2]。
1.2 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采用模塊化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只作為引導者,學生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教師來指點,但在整個學習操作過程中還是要由學生自主獨立來完成的,再通過對自己努力探究的過程以及結果進行總結,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3 實現信息雙向傳遞
采用模塊化教學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給的指導思路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還能將學生對知識所掌握的情況及時的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加以補充,實現信息雙向傳遞的教學過程,能夠很好的掌握教學的節奏,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3]。
1.4 獨立性
采用模塊化教學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都需要獨自來完成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較強的獨立性。
2 模塊化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2.1 與計算機教學大綱的結合
計算機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所差別,它不僅要求學生熟悉掌握理論性知識,還要求將理論知識很好的應用到實踐操作中。從計算機教學大綱分析,計算機教學內容大致可分為計算機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平臺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三項內容。如果單對計算機應用技術而言,它的教學內容比較繁瑣多樣,也是計算機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因此,采用的模塊化教學應與計算機教學大綱的內容相結合,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分析,再對不同的模塊的技術特點進行分離和整合,實現一個計算機模塊教學系統。
2.2 合理分配模塊小組
模塊化教學不止要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還要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在計算機教學中,可以利用模塊化教學法的獨立性,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對學習目標以及學習問題進行探討,實現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另外,建立小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例如,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4個人分為一組并推選出組長,小組成員通過相互溝通以后,對彼此的成績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在完成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相互之間取長補短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3 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模塊化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在采用模塊化教學法進行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要對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做到充分的掌握,尤其是對計算機硬件以及軟件程序的分析和整合。要根據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模塊分類,同時在進行實踐知識教學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理論性指導,將計算機教學中的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有機的結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對不同的教學模塊的分析采用相應的案例對其進行解析,以實現引導的作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4 利用任務法進行模塊化教學
所謂任務法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目標等,是以任務的形式實現對學生知識的教學。教師在掌握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利用構建主義的優勢來完成任務的建立,不管是從基礎理論知識還是從創新學習以及自己學習中都能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協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任務法進行模塊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就是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以及教學目的以任務目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而學生經過完成各個任務來提高計算機專業技能和知識,同時,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得到的成果會讓學生具有成就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西鋒,張曉孿. 模塊化方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價值工程. 2011(15)
[2] 楊丹子,楊金相. 模塊化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6)
[3] 王田,王開發,肖崳. 模塊化PBL教學法在醫學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 醫學教育探索.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