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的要素之一,因其對英語學習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重視英語閱讀,努力探尋出適合自己的英語閱讀技巧,從而為切實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高職教育者而言,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高效的閱讀者?如何才能教會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其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英語閱讀
閱讀對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學習英語動機不強,英語基礎也差。但是,英語課作為一門實踐課卻缺少足夠的實際操練環境,這也是一個事實。閱讀是多種能力的綜合,不僅要求學生的詞匯量,而且要一定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概括能力。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閱讀難的現象,主要表現在閱讀理解差、閱讀速度慢,做題正確率低。本文旨在探索怎樣在平時閱讀獲取信息、強化訓練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的不良習慣一般是由閱讀慢,詞匯量少和對于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所引起的。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英語知識、專業技術知識面窄及詞匯量小;缺乏從上下文斷詞、斷義的能力;養成了逐詞逐句譯成母語的習慣,也就是說,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個詞每個句子的理解上,而沒有弄懂整段文章的連貫意思、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觀點。在課堂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在閱讀時為了使注意力集中常常用筆指著文章進行逐字逐句閱讀。看似這種閱讀法有效,但實際上會減慢閱讀速度,還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錯誤的另一向。正確的閱讀者應該以一句話為單位進行整體理解。在閱讀過程中,影響學生理解與判斷的主要要障礙是詞匯量過少,學生常因某些關鍵的生詞而影響了對整段甚至整篇閱讀材料的理解。如果學生認識這些生詞就能夠對整篇文章的基調做出準確的推斷。再有對一些稍復雜的句子,由于不能理解分析結構,而影響了對整個句子乃至整個段落的理解。此外知識面過窄,相關學科如地理、歷史、生物、自然科學等方面常識的短缺已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為了訓練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方法:
為學生的語言功底打下扎實的基礎:要想取得理想的閱讀效果,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文章的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句子又是由單詞組成的。因此,要想理解好句子和段落,首先必須要弄懂單詞的意思,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和詞組,若對其理解錯誤,則會嚴重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如果不懂得基本的語法知識,遇到復雜的難句時便會束手無策。學習并掌握基本語法對于學好英語是很有幫助的,不可小視。掌握一點翻譯知識,可以提高在閱讀過程中(特別是在細讀過程中)對材料的理解能力,翻譯時,要注意單詞和句子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性,還要注意數量增減和術語的譯法。
給學生講授自覺運用各種閱讀技巧。閱讀技能訓練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略讀、跳讀和細讀。略讀:指的是對閱讀材料進行快速的瀏覽或閱讀,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組織結構。首先掌握速度,注意力應集中在尋找和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其次不逐詞閱讀,目光快速移動,注意關鍵詞語,如名稱、概念、動作狀態的描述,情節的發展和意義的轉折、因果關系等。
所選的閱讀材料應與自己的專業和參加相關英語考試的水平貼近。高職高專學生按要求是要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 /B 級”的,因此,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和相關考試水平要了如指掌。如果所選閱讀材料的內容與自己的專業等貼近,會使得學生們閱讀起來不僅得心應手,還會興趣大增,這對提高閱讀訓練的效果十分有益。由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對英語閱讀材料難易度的選擇應該有所差異,學生們可根據自己掌握的語法知識的深淺、英語詞匯量的多少以及閱讀英語原文能力的強弱,因人而異地進行選材。大家應該知道,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興趣,只有感興趣的事,人們才能以極大的毅力去做,興趣和追求是事業成功的動力和保障。因此對高職學生來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能使自己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材料選好后,學生們即可開始進行閱讀技能的訓練。要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帶著問題進入閱讀;采用掃視的方法,在找到所需資料時才仔細閱讀其內容;根據所需信息的特點(時間、人物、地點、數據、因果等),集中注意有關的語言特點;引找到問題的答案后,便可終止閱讀,不必讀完全文;細讀:就是對閱讀材料從頭到尾仔細地進行閱讀,并對句子結構進行語法剖析,最后準確地將原文譯成中文。細讀時要注意:既要理解準確,又要注意提高閱讀速度;既要抓住文章傳遞的具體信息,又要注意字里行間所包含的深層含義要能從上下文中猜測詞義和句義;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出于技能訓練的需要,有時需要細讀和略讀交替進行。閱讀時,如果遇到語法結構錯綜復雜的長句或段落,可采取細讀的方法;如果句子的語法結構比較淺顯易懂,即可采取略讀的方法。這種閱讀訓練如能長久堅持,收效甚大,尤其適合高職高專學生借鑒和使用。此外,關于閱讀訓練的頻率,可以靈活確定,因人而異。通常,有條件的學習者可每天堅持閱讀一段或幾段,沒條件的學習者每周至少也應閱讀兩三篇短文。
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大膽學習、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才能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參與中得到訓練和發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活動,在活動中理解課文的新知識點。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等,由教師引導進行多元化活動,使學生學會基礎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為英語交際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高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奠定了良好的語言知識基礎,儲備一定的詞匯量,堅定課堂主陣地,實施自上而下的語篇教學,加上老師的教學多帶點技巧。然后在廣泛閱讀中,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真正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