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特殊體育課程開設現狀,并深入闡述了高校特殊體育課程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校;特殊體育課程;對策
1.前言
特殊體育教育是指為各類有特殊需要的人群進行符合其身心特點的體育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因病、殘、弱以及其它原因存在身、心障礙的大學生的體育教育。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和教育公平理念的確立,越來越多的病殘學生有機會跨入大學校門,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的殘障學生,是否受到適合其身心特點和需要的教育呢? 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真正的關注。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普通高校的體育工作者更應做好特殊體育課程建設,讓更多的特殊人群也能享受到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權利。
2.高校特殊體育課程現狀分析
2.1高校特殊體育課程內容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不少學校特殊體育課程內容設置不夠合理,不少高校僅僅設置了理論課程,為了讓學生能夠拿到體育學分為目的,而對于學生的適當的體育鍛煉的則不夠重視。特殊群體學生體育項目設置的內容和重點,應有別于普通大學生,應是體育與健康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運動實踐課則應選項多樣化,應以簡便易學的輕運動量的項目為主。
2.2特殊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缺乏
一所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和體育器材是進行體育教學、課余鍛煉或體育比賽最基本的物質保證。由于這些年來學校都在擴大校園面積,都加強了體育場地的建設與擴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近年來學校大幅度的擴招學生,場地和器材配備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鍛煉需求。尤其是室內場地如體育館、游泳館等距離配備目錄要求相差更遠,而特殊體育場地資源的缺乏更為嚴重。
2.3 高校特殊體育師資力量
特殊體育在我國發展比較緩慢,在專業師資培養上更是缺乏。目前高校特殊群體體育課一般都由普通體育教師兼任,大部分人沒有經過特殊教育的上崗培訓,更沒有經過專業的特殊體育系統學習。一方面,大學特殊需要學生在體育教育方面是一個特殊群體,上好體育課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指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
3 高校特殊體育課程發展對策研究
3.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學校特殊體育發展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7號文件指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應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然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傷病、殘障、特殊體型等特殊群體學生也是廣大青少年一部分,更應該給予過分關注。因此,學校應該上下一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學校特殊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學校特殊體育教育是整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特殊群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呼吁各高校在制訂學校體育工作發展規劃中給予特殊體育教育于重視,尤其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在資金投入上及宏觀指導思想上給予保障。
3.2加強特殊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業務素質,奠定堅實人才資源基礎
特殊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計,教師為本”。然而,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招生規模日益擴大,使得諸多高校原本就比較薄弱的高校體育師資力量矛盾凸顯,可以勝任特殊體育教育的師資更是匱乏,已成為制約高校特殊體育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特殊體育師資隊伍已成為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尤其是校園體育文化亟待解決的問題。建議各高校認清存在的問題,本著積極務實、高效低耗的態度,一是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二是逐年分步驟引進特殊體育師資力量,加強特殊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3.3注重科研工作,積極編寫教材或教學指導書
近年來,研究特殊體育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加,但研究特殊體育課程建設、特殊體育教學實踐的論文較少,且層次不高,刊發在體育類期刊上的文章比例較低,發表在體育類核心期刊的論文則更少,因此建議應加強對有關特殊體育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研究深度。
編寫適用教材是規范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然而,到目前為止有關特殊體育的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猶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編寫有關特殊體育教學的通用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也建議有經驗的有一定理論水平的特殊體育教育專家積極嘗試撰寫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為
3.4集思廣益,合作共贏,注重特殊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共享
特殊體育教育人力資源是指一定范圍內,特殊體育系統內外一切可以推動特殊體育教育發展的智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的總和。它包括現實特殊體育人力資源、潛在特殊體育人力資源和閑置特殊體育人力資源。特殊體育教育師資匱乏,體育經費不足,場地器材“常人化”,“競技化” 等等。
學校體育部門要善于開發場地資源,如坐式排球僅需要鋪有地毯或有光滑地面的室內場地就行,地擲球場地不需太多經費又可以建成,實在不行找一平整地面也可以開展,有些項目如臺球、乒乓球可以利用教職工活動中心的空閑時間開展。一些地區高校可以結合民族傳統體育開發不需太多場地器材限制、具有當地特色的校本體育課程用于特殊體育課程教學。在諸多同城高校或兄弟院校中應加強聯系,信息暢通,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筆者認為,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統籌規劃,合理利用和開發各種各類體育課程資源。
3.5 建章立制,保障特殊體育課程的順利實施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體育重要政策、法規以及制度性文件,都提到了殘疾人開展健身的重要性,但在落實環節卻不夠理想,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學校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有關特殊體育課程建設與實施的規章制度,并強化了對學校特殊體育開展的監管力度,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以及學校體育持續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
3.6發揮高校特殊體育資源優勢,注重殘疾人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
相對于社會其他部門來說,高校具有人才和場地資源優勢,應鼓勵高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從事特殊體育課程建設與殘疾人體育項目的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注重殘疾人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例如云南師范大學積極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招收殘疾人學生。像王曉福、魯韋元、田恒恒、李鵬等一批優秀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在經學校嚴格訓練之后脫穎而出,參加了2008年殘奧會,其中王曉福還作為開幕式旗手最為耀眼,在整個游泳比賽中獲得2金2銀2銅、兩破紀錄,取得了優異成績,建議有實力的高校也應效仿云南師大,選取某一個項目為突破口,長期、體統的從事特殊體育訓練工作,積極培養殘疾人體育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維平.特殊體育論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24(4).
[2]張加貝.試論特殊體育學的內涵與外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6).
[3]張琦.對殘疾學生開設保健體育課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