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當前中職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目標和現狀進行了闡述,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改革,介紹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在中職物流教學中的應用,校企對接從而培養合格的企業物流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中職物流教學
中職物流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物流專業的系統教學,目前物流專業教學還處在起步階段,應用于物流專業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改革與完善。中職物流專業本身與其他專業又有較大的區別,要求是適應物流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方面,應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形式。因此,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物流專業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本文僅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教學進行探討。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
中職教育與高等教育有很大區別。高等教育培養的是較高層次人才,著重培養有再學習能力的未來管理者。而中職學校則不同,中職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較薄弱,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而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走一條具有中職特色的發展道路。以市場為導向,在教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中職學校更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總體上,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操作工。他們基本不太理解物流理論知識,主要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如搬運、裝卸、貨車駕駛等等。體力勞動往往體力消耗很大,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和中年人比較能勝任。這一層次上的人數比較多。第二個層次是基層管理者。這部分人往往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或者在某一方面技能特別突出,比如物流客服人員、車輛調度人員、采購員等等。這一層次上的人數也比較多,但相對少于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數。第三個層次是中層管理者。這部分人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勝任管理崗位,一般包括業務經理、客服經理等,都屬于企業的業務骨干。與基層管理者相比,他們熟悉并掌握物流某個環節的流程,并要對這個流程進行計劃、組織與管理,這個層次的人數比較少。最后一個層次是高級物流管理者。他們是整個物流系統的設計、掌控者,屬于這個領域的精英,人數是少之又少。
對于物流行業,通過分析其從業人員層次劃分可以明晰中職物流專業的培養方向。首先,不能將中職畢業生定位在操作層,因為一旦定位在這個層次,學生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就將無用武之地,就難以體現出中職學校的培養特色。那么,應該給予中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什么樣的定位呢?
剛開始工作時,中職畢業生可能會在第一個層次就業,如做操作工等。但是,我們更期待他們在經過一定的社會歷練,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崗位上能充分發揮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向第二層次、向中層管理者發展。這應該是我等中等專業學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但目前看來,現代物流業涉及范圍很廣,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如可分為國際物流、國內物流;貨代、運輸、倉儲、配送;生產物流、商貿物流等等。這樣,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也必然很多。于是,就產生了一個矛盾: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學校設施與設備也不足,而物流專業涉及的范圍卻如此之廣、理論知識如此之多。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矛盾。我們認為解決的方法就是培養“專才”。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在現有課程上進行改革創新,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工作過程及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概念及內涵
什么是工作過程?它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過程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有什么特點呢?它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而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表述,不是學科的名詞或名詞詞組,而更多的是動賓結構或動賓結構倒置的表述。形象地說,職業教育課程的名稱是寫實的,而不是寫意的。一看名稱就知道你學的是什么,不是符號,不是符號構成的概念,不是用概念堆積起來的定理、原理的表述,而更多的是對從實踐、工作崗位出發概括的能力的表述。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起點是職業、是工作崗位,而不是試圖從靜態知識出發去面對變化的職業未來。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從實際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出發,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為學習內容,以培養企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踐過程的學習為主要過程,整合專業理論和實踐,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較好的做到校企對接。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在教育學層面廓清了知識的解構與重構的關系,有利于解決技能與知識整合的問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在方法論層面理清了工作的變與不變的關系,有利于解決行動與思維躍遷的問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反對復制技能,反對單純技能訓練,強調綜合,強調思維訓練。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體系可以用一個兩維的“表格”,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學習領域即課程體系。所謂學習情境,是在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的背景下,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及其學習內容進行基于教學論和方法論轉換后,在學習領域框架內構成的多個“小型”的主題學習單元。這又是一個演繹的過程。學習情境的設計也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具有典型的工作過程特征,要凸顯不同職業在工作的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和環境上的六要素特征;二是實現完整的思維過程訓練,要完成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六步法訓練。
三、工作過程系統化在中職物流課程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
課程設計是從企業工作過程總結“典型工作任務”,導出“行動領域”,再經教學整合形成“學習領域”,并通過具體的“項目學習情境”來實施。
中職物流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有:運輸調度員、倉庫管理員、分揀配送人員、物流客服(物流銷售)人員、物流系統操作人員共5類。
一個典型的工作任務,是能描述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包括整個行動過程的計劃、實施和評估,能反映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的。在歸納行動領域時,主要根據能力復雜程度來整合典型工作任務。確定了運輸車輛的指揮調度及跟蹤管理,運輸工具配載,運輸信息管理,運輸線路規劃設計,運輸成本管理,出入庫驗收及單證作業,儲位管理,庫存盤點,裝卸搬運,物品養護作業,制訂庫存計劃,合理管理庫存,編制配送作業計劃,揀貨與配載作業,物品的流通加工,配送成本控制,物流市場調研,物流市場營銷方案設計,物流客戶服務,條碼和自動識別技術應用,GIS、GPS等物流信息技術使用,物流信息軟件操作典型工作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了運輸作業組織與管理、倉儲作業組織與管理、配送作業組織與管理、物流營銷與客戶服務、物流信息技術應用5個行動領域。
根據企業物流職業崗位需求,分析物流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確定學習領域。通過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可以完成物流相關職業的一個典型工作任務。通過若干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物流行業的從業能力和資格。
學習情境是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內容,即一個案例化的教學單元。它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實際應用環境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是學習領域這一宏觀計劃的具體化。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過程是以行動導向為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討論等活動中獲得技能和知識,教師要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工作更多的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最終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
四、總結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職物流課程,以物流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設置教學情境,引入與企業密切聯系的、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綜合性教學項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與企業的能力需求相吻合。這就要求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深入生產第一線,熟悉本專業的生產現場和作業流程,并能與物流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以適應中職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師的要求。物流教學要結合物流學科本身的特點和中職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斷完善物流教學體系,促進我國物流職業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為社會為企業培養合格的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M,2007,(6)
[2]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中國高教研究,2009.
[3]鄭中華.論中職物流專業人才需求與教學改革.物流采購與研究,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