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培養(yǎng)中職學校的學生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課程學習興趣的意義,從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的興趣入手,進而闡述了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知識的拓展及整合,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的先進性及應用性,結合中職學生實際的情況,進而探求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供同行借鑒。
【關鍵詞】金屬熱處理;趣味;教學
1 引 言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一般都比較差,缺少良好的思維習慣及必勝的信心。而他們在接受知識的時候不適合那些高壓力及快節(jié)奏,這樣就要求了老師的教導該有好的方法。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門課是我國中職業(yè)技術的學校,在校學生比較重要專業(yè)基礎的課程之一。也是研究金屬材料的組成、成分、熱處理與金屬材料的性能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關系和的學科。這門課具有概念比較多、理論性比較強、需要背的知識點多等特點,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容易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就使得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機械專業(yè)基礎教學的老師,作者在任教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門課程的時候。對怎么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怎么樣使學生學好這樣的比較抽象專業(yè)基礎課程,做了一些嘗試。
2 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的導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得學生如坐春風,春風化雨,進入到一種非常美妙的境界。著名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曾經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是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那些東西感到了興趣。巧妙的講課,會使得學生產生了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還懷著一種期待以及迫切的心情,來渴望新的課程到來。興趣的關鍵就是調動學生去探索科學,然而,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負擔了,且還成為了學生執(zhí)著的追求。很多民間流傳的俗語,大部分都是勞動實踐經驗所積累的,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教學當中,應努力挖掘教材當中隱含的內容,應該力求用俗語來總結那些純理性的知識,上課的時候以學生可接受的俗語來引導學生由外到里地學習。如當老師講到鐵碳合金相圖應用時,應先問到為何要趁熱打鐵,在學生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之下,進而把鋼加熱到了1000攝氏度至1250攝氏度,這時鋼組織就為單相奧氏體,塑性比較好。并且由此實質的內容作適當?shù)囊欤@樣便可提醒學生應把握良好的學習機會及把握好的人生機遇。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課程概念比較多且還較繁雜,理論較抽象,涉及面較廣泛,難度也較大。從現(xiàn)在的學生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是初中畢業(yè)的,年齡也偏小,根本就沒有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方面感性的認識,且生產實踐也就是一張空白的紙,這門課程學起來也就有一定的難度。但老師正確有趣的引導,就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第一堂課時,就該要求老師精心地去安排。熟話說的好,萬事開頭最難,有了良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而緒論就是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導入。緒論課就像開場的鑼鼓,開場的鑼鼓敲得怎么樣,就會對后面的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講好緒論課也是非常重要的。緒論的內容不但是一門課程的簡介,還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以及引導。
3 用公式解決記憶難問題而提高學習興趣
金屬的材料種類比較多,而其性能又是千變萬化的,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牌號的記憶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因中職學生對知識的背誦及記憶都較抵觸,這也是教學的難點,記不住知識點將會影響生產實際當中加工的方法以及刀具的材料選擇等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總結將各種各樣的鋼牌號盡可能地用學生比較喜歡的記憶方式或者公式來表達出來,相近的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這樣便可幫助其記憶。通過一些公式化的教學便可起到使知識去繁為簡,化難為易,思維清晰,達到了掌握新的知識,進而可鞏固學過知識的目的,這樣就突破了知識記憶的難點,而提高了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加了學好課程的勇氣以及信心。
4 多媒體以及課件教學,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xiàn)代社會的信息化速度日益變快,而多媒體的優(yōu)點就在于其貯存的信息量較大、畫面較豐富、視覺的效果較好、多種媒體綜合的運用等特點,通過了多樣的、新穎的、生動有趣的圖像及畫面來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講解,這樣便可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及形象性,啟發(fā)及引導學生,并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所提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以上的這些教學模式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生產的實踐當中還會勤于思考、主動的觀察、更增加了實踐的意識。還有助于學生應用的能力、動手的能力鍛煉以及培養(yǎng)。
5 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這門課是與生產的實際聯(lián)系非常密切實驗的學科,即使大的實驗不能在學校里完成,但老師也可開動自己的腦筋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設計一些比較的簡單而且易行的實驗,這樣就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一些實驗去驗證其理論,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認同感。比如,當講到材料硬度的時候,可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課本上的知識,找一個小刀去切削橡皮擦以及鉛筆。小刀便可輕而易舉地切削掉橡皮擦,且切削的鉛筆卻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說明了橡皮擦的硬度比較低,且鉛筆的硬度比較高。例如,也可在校辦工廠進行鋼的火花實驗。應先準備好四種鋼,高速鋼、高碳鋼、中碳鋼以及低碳鋼,可讓學生用砂輪機分別地打磨這四種鋼材。且通過現(xiàn)場的演示及講解,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了含碳量不同的鋼火花的特點,且還可通過火花的不同來分辨其材料。
在講到力學性能的時候,對于“疲勞強度”、“韌性”、“塑性”、“硬度”及“強度”等概念。金屬材料的學習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作者在講完這些的概念后,讓學生就怎樣更深入地理解的記憶提出建議。學生就會結合自己課外的活動,提出來到室外去上一節(jié)趣味競技的體育課,每人的手里持有抄概念的小卡片。在使用橡皮筋拔河中體會到了“塑性”及“強度”的概念,在拳擊賽當中體會到了“硬度”,在步行十圈操場或者快跑兩圈操場的選擇當中就體會了“疲勞強度”。在彩帶的沖刺當中就體會到了“韌性”,同樣也是背概念,但若通過趣味體育的方法,學生在喜悅當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記住了概念,加強了記憶。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教學當中,不能照著本子念文字,應針對課程當中的一些疑難的內容及概念,盡可能地多采用較有趣直觀、多樣的方式進行啟發(fā)式的教學,應多列舉一些生活、生產當中的實例,應采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活躍課堂的氣氛,把較抽象、深奧的知識,盡可能地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及舉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使學生能相對容易地吸收及理解,且能舉一反三,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同時還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使學生能更牢地掌握知識,而達到一種講的透,學的活,記得住,用得上的教學目標,才可將這門純理論性的學科變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 張俊華.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學中鋼熱處理方法探析[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0):11~12.
[2] 孫倩倩. 如何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12(10):15~16.
[3] 羅珍.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J]. 教育學論壇,2013(02):16~18.
[4] 鄭英華. 激發(fā)興趣突顯亮點—談技工學校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堂教學設計[J]. 職業(yè),2013(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