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閉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缺乏酒店服務理念、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差,酒店管理專業進行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迫在眉睫。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樹立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轉變觀念,為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關鍵詞】校企合作;技能型;實踐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之一,同時也是085工程重點專業,于2002年開設。酒店管理專業自2002年成立以來主要實施的是“訂單式”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以及綜合頂崗實習培養模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校企合作的典型做法
2012年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與洲際酒店集團合作共建“洲際英才學院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分院”。截至2013年,累計專項培養2屆近122名學員。洲際集團的培訓經理和部門經理以上的高級管理員,擔當兼職教師,按酒店人才需求和符合我院的教學要求對“洲際英才班”開設“企業培訓”課程。
第一、二學期開設職業指導、企業文化、酒店禮儀、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課程;
第三、四學期開設前廳服務和管理綜合實訓、客房服務和管理綜合實訓、餐飲服務和管理綜合實訓等核心課程;
第五、六學期按照學生的表現和特長安排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加薪、輪崗、晉升和提前轉正,在洲際集團連續實習期可以抵充實習轉正后的試用期。
該專業與戰略合作伙伴洲際酒店管理集團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洲際集團為學生設立獎學金,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和資助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
我院與洲際酒店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可以用四個“共同”來歸納。即:
1、“無界合作、體現優質”校企雙方共同選拔學生。
上海邦德學院與洲際酒店英才學院合作的第一個特色就是學院在酒店專業招生階段就有企業方介入,共同選拔學生,招收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就是“洲際英才學院”的學員。酒店管理班學生入校后,由企業方冠名酒店管理班為“洲際英才班”,該班學生即為企業方的準員工。
2、“為我所育、為你所用”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
企業方積極參與校方酒店管理的專業建設、課程設計,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商定教學計劃。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與洲際英才培養學院以召開研討會的方式,共同研討洲際課程進入學分教學等教學計劃修訂的內涵,洲際英才培養學院的教學課程,根據學院的教學計劃安排以及學院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設置。
3、“共享資源、同協共進”利用雙方教育資源共育人才。
“洲際英才班”在校期間,即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按雙方協商一致的人才培養教學計劃的課時量開設“企業培訓課”,由企業方安排講座、職業指導、企業文化、酒店禮儀、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課程,對學校教育予以補充。第四學期由校方派遣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方進行《前廳服務與管理綜合實訓》、《客房服務與管理綜合實訓》等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由企業方免費提供必要的學習場所、師資和食宿。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企業方按照學生的學習表現和特長安排實習崗位,與校方簽訂實習協議,學生開始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期。
4、“合作共贏、質量取勝”校企共同參與人才質量評估。
學生頂崗實習中,企業方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加薪、輪崗、提前轉正、晉升等獎勵;學生在酒店的連續實習期可抵沖轉正后的試用期。設立年度獎學金,獎勵年度成績優秀的學生。獎勵名額由雙方協商決定。資助優秀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行業技能大賽。或贊助我校舉辦省級、國家級行業技能大賽,實施冠名,擴大影響力;提供學生企業準工牌,在固定教室冠名掛牌,張貼企業文化宣傳畫。
二、“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經驗
1、確立指導思想。
推進校企合作,創新培養模式,創建特色專業,打造品牌院校;以“互信、互惠、互利”為原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的多方共贏,提升各自社會影響力和品牌內涵,共同培養滿足現代高端酒店發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確定工作目標。
考慮到企業合作需要并結合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戰略型校企合作雙方設立不低于連續三屆學生的共同培養期,確定合作期間的主要合作范圍(如院系建設、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就業與社會服務等),并確定各項工作的建設目標。
3、著眼院系建設。
雙方整合各自優勢資源,組建“洲際英才學院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分院”,隸屬于學校的虛擬二級學院。
4、深化專業共建。
根據既定的重點培養滿足于星級酒店需要的酒店服務與管理人才,勝任現代旅游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技能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教學,注重素質培養,校企雙方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不定期進行修訂。增加培訓體系前移:整合酒店企業(行業)內部(外部)培訓內容,前移至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學過程當中,擴大學生的職業認知范圍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加強職業素質培養:雙方合作加大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雙方聯合舉辦活動、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等系列主題活動。導入獎學助學支持:吸引企業在院校設立各種名義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獎學助學支持。著重實踐教學實施:圍繞酒店行業作為不斷提供創新服務、優質服務的特點,切實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著重雙方實踐教學的實施。
5、推動內涵建設。
校企雙方共同商定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共同推進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資源建設以及共同推進以實習實訓課程為主的校本教材開發工作。雙方積極推進“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充分整合資源,不斷加強專任教師的行業調研、企業掛職鍛煉及師資培訓等工作的開展。在校內實訓中心創建上,雙方按星酒店營運特點及人力資源需求現狀,體現“教、學、做”一體化,在校內建立滿足于酒店管理專業基本教學的實訓中心,由餐飲、客房、形體、宴會、茶藝、酒水等部分構成。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上,基于雙方共同建設、使用、管理的原則,根據院校所在地酒店業發展的特點,結合服務于區域經濟要求與培養高端技能型要求的雙重目標,確定實習基地群。學生實習期間,雙方共同重在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加強崗位培訓及實習管理。在就業與社會服務上,雙方聯合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講授;堅持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原則,在尊重學生就業意愿的前提下,雙方聯合推進學生的就業工作,并聯合積極開展社會服務項目。
6、落實保障措施。
成立“洲際英才學院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分院”組織協調委員會,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嚴格規范雙方的行為。雙方互為聘請對方主要領導或骨干成員作為對方的兼職工作人員。引入用人單位評價機制,每學年不低于兩次的多方聯席會議(學校-企業-學生代表)。雙方加大投入力度,緊密聯系政府、行業及相關用人單位,切實加強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內涵建設,強化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著力培養項目骨干成員。充分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多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成效與反響
1、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自2004年本專業開辦“訂單式”培養模式以來,學校與洲際酒店集團、上海太平洋大酒店、上海衡山賓館、上海龍之夢麗晶大酒店等企業簽訂了合作辦班協議,很多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其中部分畢業生已經晉升管理崗位,受到用人單位重點的培養。
2、考證的通過率逐年得到提高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開展《飯店管理人員》預備技師考證工作。本專業95%以上的學生畢業時能獲得“雙證書”,即學生畢業除了取得一張畢業文憑和英語PET/A、CET-4/6證書、計算機一級證書等基礎證書以外,還能獲得《飯店綜合知識-法規禮儀道德》、《飯店情景英語A/B級》、《預備技師》、《高級餐廳服務員》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以適應酒店相關崗位的從業要求和提高就業率。
3、學生的就業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通過校企合作單位的培訓,使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既增強了專業技能,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也為學生的就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對就業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表現好的學生,企業會直接錄用。06級、07級、08級學生的平均就業率為99%(本專業近三年畢業率100%)。學生滿意、家長滿意、企業滿意、學校滿意。
四、政策建議
1、科學合理地選擇酒店,建立“校企一體化”基地是校企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一體化”基地,要考查“校企一體化”基地的培訓實力以及管理理念。選擇管理思想先進、管理能力強、高素質的酒店或酒店管理公司作為實習實訓的基地。
(1)建立以四、五星級高規格酒店或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為主的實習基地。
(2)在旅游、經濟、文化發達城市建立實習基地。
(3)與地方政府聯系,建立服務區域經濟的實習基地。
2、規范完善的實習管理是實現校企合作培養目標的有力保障。
(1)學校應切實做好“校企一體化”培訓動員工作。
(2)學校應做好專業思想工作。
(3)在“校企一體化”中采用雙導師制保證學習效果。
(4)酒店應加強實習培訓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
(5)酒店應注意薪酬合理化、關注實習生未來的發展。
參考資料:
[1] 范松璐,LE調研:中國酒店業發展速度全球居首[OL]. 第一財經日報.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060613/020000014705.shtml. 2006-06-13.
[2]張濤,謝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3]曾朝霞.當前訂單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家天地,2007,(3).
[4] ]陳解放. “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 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5]吳巖,張煉,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操作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胡坤.高職院校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2).
[7]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07,(1).
[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0年5月。
[9]《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文件,國務院,2009年12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