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家庭教育的內容等方面討論,提醒廣大中職學生的家長們,不要輕易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而應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家庭教育的要求 內容
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長按國家、社會的要求對子女實施的有意義、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有他自身的優點和特點,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謂“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具體了解的情況和特點,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教育更有針對性。一般說,家長與子女政治、經濟利益一致,休戚與共,感情深厚,家長愛護孩子,孩子尊敬家長,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更高的威信,子女易聽教誨。
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在義務教育學習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表現較差。因此,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出現厭學、逃學、不求上進、不聽老師的話等現象。那么,與學生有著特殊的血緣利害關系的家長的家庭教育,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家長如何才能做好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家長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樹立優良的家風。家庭環境的實質是社會環境。孩子誕生后,就是在這個環境中生活成長。我們知道,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孩子越小,越易受環境影響。所以,如果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優良的家風,就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是他們更好發展:如果家庭環境不好,家風不正,就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建立新型家庭,樹立優良家風,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條件和措施,必須引起我們家長的重視。我們家長都應該主動的按照“努力學習,思想品德好;積極工作,勤儉持家好;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好;文明禮貌,環境衛生好”的要求去做,建立民主平等、團結友愛的新型家庭,實踐證明,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就會受到積極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就會健康的成長。
二、掌握教育子女的規律、方法。目前,我國有許多做父母的缺少一定的文化、道德素養和教育孩子的科學知識,不講究科學育人。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都應該學會做父母,自覺的進家長學校,經常參加學校舉辦的有家長參與的各項教育會議,從而掌握家庭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同時家長還需在實踐中,通過言語、思想、作風等方面言傳身教,也是一項最基本有效方法。
三、嚴愛相濟,相互結合。既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和藹可親和熱愛,又要讓孩子意識到大人的堅強意志,體驗到大人所支持的正確要求是不容違背的。如果一味無原則的遷就孩子的要求,并以此來博得孩子的愛,結果他會覺得大人可愛而不可敬。當大人沒有滿足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時,他就不但不愛你,反而可能怨你。如果家長整天板著面孔,嚴肅的對待孩子,他們感受不到家長的親切愛護,則會覺得大人可敬而不可親,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會和大人談心;有時甚至發展到撒謊,用一些虛偽的態度和表現對付大人。所以,只有嚴愛結合,親切而又堅持原則,堅持原則中又表現親切,做到嚴中有愛,愛中寓嚴,才能使子女覺得家長可親近、可相信、可談心、可敬愛,由衷的聽從教導,這就必然促使孩子向正確方向發展。
四、說理導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必須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說服首先是為了使孩子明事理,提高認識,知道怎么做。這只解決了理論認識問題,而重要的是行,言行一致。所以,說服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明事理,更重要的是,要他們自覺的行動。只有自覺行動了,才真正達到說服的目的。故家庭教育必須把說理教育與訓練行為結合起來,也就是講練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僅懂得,而且做得;不僅會說,而且會做。成為真正既有知識,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為的人。為此,家長必須在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教育的同時,按照學生守則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家規,在提出時講清道理,使之自覺實行,并且經常檢查督促,進行反復訓練,以養成良好習慣。孩子有了缺點和錯誤,固然要批評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開導,幫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啟發他們自覺改正。有不少家長習慣封建式管制,孩子動輒得咎,不是訓斥窮罵,就是動手體罰。既不講道理,更無明確家規。孩子當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談不上什么道德行為訓練,這樣的家長當然不可能真正的把孩子教好。
五、信、威、教結合。父母的威信是有效教育子女的前提和基礎。如果父母沒有威信,孩子不聽話,就根本談不到教育孩子。如果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威信,子女就會確信父母的言行。父母所提要求是正確的,對父母的話就能聽進去,并產生積極反響,將父母的話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會進一步增進孩子對家長的信賴,更加尊敬和聽從教導。這可以說是家教的“正循環”。如果孩子對家長不信賴,當然說不上威信,往往孩子就不聽眾教導,教而效果不好,就會使孩子不信不敬家長了。這可以說是家長的“負循環”。可見,信、威、教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家長要想教好孩子,需必在孩子心目中贏得信任,享有威信,并且正確施教。這樣,孩子就會易聽教誨,教學效果就好。
其次,家長要明白家庭教育的內容。
一、重視體育衛生。中職生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要非常關心的身心健康,培養孩子講究衛生、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身心正常發育,成為體格健壯的人。為此要注意孩子的合理營養;保持家庭的清潔衛生、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規定孩子合理的生活制度,養成早睡早起、按時學習、按時鍛煉、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加強保健,預防并及時醫治孩子的疾病。做到既要督促子女好好學習,又要他們按時休息,鍛煉身體,保護視力,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二、正確進行智育。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智育的任務時,輔導或督促子女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識和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子女上學后,家長的重要任務是督促孩子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曠課,放學后按時回家;要求子女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經常檢查他們的作業本,了解他們的學習成績,詢問他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有進步應表揚鼓勵,有問題要及時輔導幫助,但不要包辦代替,更不要粗暴斥責,甚至打罵。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認真踏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自覺習慣,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針對中職生普遍存在各科成績都較差,所有科全無興趣,家長可選擇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為突破口,如化學,當學生食用食鹽時,家長就可提問為什么是咸味?加碘鹽是怎么回事?面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食醋為啥是酸性?讓孩子感覺到廚房中的化學,從而首先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然后再逐步發展子女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家長還要為孩子定購有關書報雜志,指導他們閱讀有益的文學作品和科普讀物,鼓勵他們熱愛科學,并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必要的技術,例如,學習無線電、電工、汽修等。
三、抓緊抓好德育。所有的家長都應配合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認真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優良性格,使他們成為具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家長必須言傳身教,必須先從大人做起,父母應處處給他們做出榜樣,從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同時要提出要求,并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的訓練他們,做得好的,表揚;做得不好的,及時糾正。那種不從我做起,不注意“小節”,不從日常生活中細小生活抓起,不堅持一貫,是不可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代新人的。
四、切實加強美育。實施美育,學校固然是重要的基地,而家庭也是不可忽視的場所。中職生已經進入人生愛美的時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美育,也是家長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不論家長自覺與否,家長對孩子的審美觀念的養成都有重要影響。家長實施美育,可從以下三方面做起:1、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閱讀文學作品和觀看戲劇、電影、電視,看后,最好和他們評論評論,幫助他們分辨美丑、區別好壞,使孩子吸收好的思想,養成正確的審美觀點。2、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孩子到附近的風景區、名勝古跡瀏覽參觀。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陶冶他們的情操,而且還可能使他們認識自然美,了解自然美,欣賞自然美,養成審美能力。3、家長可以在家庭環境、衣著穿戴、言談舉止、自覺習慣、待人接物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和表現美的能力。
五、重視勞動教育。勤勞是一個人的最主要的美德,也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而好吃懶做剛是一個人變壞的開始。家長必須對上中職的孩子繼續加強勞動教育,要求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只有通過實際勞動鍛煉,才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以及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當然孩子的中心任務是學習,不能教他們過多的從事勞動,但現在卻出現有些家長為了保證孩子學習,不讓他們做任何勞動的偏向,這顯然是不妥的。
相信只要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嚴以律已。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子女適當教育,那么,中職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一定會得到發展,成為具有創造性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高爾基 《高爾基論青年》,中國青年出版社1965.
[2]廖時人 《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