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的開展已成必然,而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實現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育對不但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作用,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音樂課堂的創新迫在眉睫,我們應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了解學生想學的是什么,在課堂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大家一起互動,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方法;課堂教學
隨著人們對音樂教育的逐漸重視,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應時代和社會大眾的需求,盡管這種音樂教學模式在過去有它存在的歷史意義,其中一些教學方法還為現在的新課程標準所采納吸收,但總體來說,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小學音樂教育已逐漸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可以尋求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層次發展。而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學生更多的興趣愛好,激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
從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大多是以自己為主體來進行教學,沒有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這種方式固然可以將學生指引到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上來,但是學生的個性體現不出來,學生所熟悉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挖掘不出學生的音樂潛能。
2、政治性和智育性重于專業教學方式的追求
傳統的音樂教學目標過度強調音樂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忽略了對小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音樂教學最本質的審美教育被擺在了次要的位置。如: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重視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教學中常對學生進行煩瑣的樂理知識教學、枯燥的發聲訓練和視唱練耳,往往忽略了對小學生音樂鑒賞、藝術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我們知道,小學的音樂教育并不是專業和職業的藝術教育,而是普及的藝術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小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一名合格人才,而非音樂專業人才。這種盲目追求專業藝術院校形象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小學音樂教育沒能突出普及教育的特點,也使小學生喪失了一定的對音樂學科的興趣,因此,以專業音樂教育為目的的傳統音樂教學思路亟需得到改進。
3、忽視了現階段學生的基本特點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忽視了現階段學生的基本特點,更加注重的是專業的教學方式,在這種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影響下,會使孩子缺乏藝術創造性,而且不易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產生偏見。
4、教學評價不夠全面,重結果而不重過程
長期以來,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著重對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方面掌握情況的評價,而沒有關注學生綜合品質提升、學生德育情感滲透、教師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都認為評價即考核,只重視學生評價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評價的過程,如語言上的豐富與否,評價的切入點有無創新等。從而使音樂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得不到真正的改革。新課標要求“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傳統的單一教學評價亟需轉型以適應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音樂教育創新實踐的可行性策略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進行音樂教學,必須創設比較適合的教學情境,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氛圍都要達成統一,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所要學習的音樂內容感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對所要學習的歌曲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理解其中的歌曲含義,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在學習中也不會過于生澀。當學生對一首歌曲進行過了解,并經過學習取得比較好的成就時,他們會充滿信心,從而為其他歌曲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
2、創新教學方法,共同探索解決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總是高高在上支配著學生,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一來學生越來越缺少主動求知的熱情,而且缺少民主的氣氛,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沒辦法釋放自己。音樂課堂中應該提倡探索式的教學,老師通過提問、共同討論、引導探索來和學生們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音樂更加深層次的理解,而不是只會唱歌,卻不知歌曲的含義。比如:在教《娃哈哈》的時候,其實學生已經有很多會唱的了,他們對這首歌已經很了解了,但是歌曲中的前十六以及十六分音符等難點節奏學生還不能掌握,一味的再去教學生演唱學生一定不會感興趣,所以我從另一個方面入手,先問學生這首歌我們還能用什么演唱形式來演唱?然后和學生一起探索,通過獨唱、合唱、重唱或者邊唱邊跳等方式把這首歌曲演繹出來,這樣不但讓學生對這首歌重新產生了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與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老師起到的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主導者,我們不應重視探究的結果,而應把重點放在探究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從中體驗到發現問題之后解決問題的快感。
3、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決定小學音樂的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學校領導是整個教師隊伍的領頭雁。因此,要使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與實踐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教育單位的領導就必須認識到開展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所在,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做音樂教育的倡導者和促進者。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提高自己的認知度。
三、結語:
音樂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又不喪失其藝術的功能。在新課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響應音樂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新音樂教學方法,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使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參考文獻:
[1]張其松.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 新課程(上),2012,09:76.
[2]錢麗潔. 試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 成功(教育),2012,22:59.
[3]鄧嬡姿. 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 音樂大觀,2013,0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