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讀教學理應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成為訓練學生說話的“講練場”。通過看插圖,說圖意,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事物的能力;識課題,說題旨,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學詞語,練造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含,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傳情能力,從而把聽說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說話訓練: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聽說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 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彼蚤喿x教學理應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成為訓練學生說話的“講練場”。
一、導入語要生動有趣
好的課堂教學導人語能夠不著痕跡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使課堂氣氛生動有活力。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自我探索實踐的目的,體現(xiàn)了把學生的學放在了首位、教為學服務的主體性思想??杉毤氄遄?,把這些導語用于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課堂教學的導語,應向誘發(fā)學生靈感,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新導語發(fā)展: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在內容上或用抒情的語調、詩一般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或用名句、古詩詞;或用同學們熟悉的歌曲……在方法上或開宗明義,用一句話點出主旨;或釋題定向,即緊扣題眼,讓學生盡快掌握課文內容:或故事導入,把學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調動起來;或設置懸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不知不覺受到感染,進入課文特定的情境。
二、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事物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形象化,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了方便:插圖的內容又多是學生熟悉的事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因為學生對捶圖所反映的事物比較熟悉。所以它又是訓練學生說話的好憑借。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按一定順序,用學過的觀察方法充分看圖后,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圖畫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結合初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圖中的事物的.比一比自己的“說”與作者的“寫”有哪些不同 這樣的先說后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先說后比”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完善自己的表達。同時,不同的學生同說一幅畫的內容。所用的方法和言辭自然有所不同,學生在聽中可以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課題是課文的“眼睛”。通過課題往往可以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閱讀理解前,讓學生識讀課題后,說說題旨,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釋題能力,又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思辨能力。指導學生識課題,說題旨,要根據(jù)學生的年級、認知水平等情況,作出適度的點撥和提示。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用提出具體問題讓其圄答的方法進行。如讀課題“師生晴”后,可以提問:(1)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寫的是誰與誰的事?(2)你能結合圖畫,說說課文的大體內容嗎?(3)讀了這樣的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說話、既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初步了解,對課文的中心有大致認識,同時又鍛煉了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教學中的詞匯教學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除了會讀會寫和懂得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所以,閱讀教學必須加強口頭造句訓練.讓學生通過造句,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積累運用詞語的經(jīng)驗,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理解句子的關鍵義在于或抓住重點詞語.或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內含,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個過程是一個分析的過程。因此,閱讀理解句子時讓學生說說句子的內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說句子的內含.要先指導學生說清句子的表面意思,然后再進一步說明其中的內含。這樣既能降低說的難度,并形成坡度,又便于學生學會讀句析句的方法技巧。如指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全神貫注》中的這句話:“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jīng)消失了?!毕纫f出表面意思:羅丹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然后再結合上文,想想羅丹為什么會忘記了周圍的~切的.從而說出內含:說明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達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
六、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讀懂段落是讀懂全篇的關鍵。概括段意是歸納全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礎 閱讀教學必須抓好讀段析段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讀段析段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分段依據(jù)和段落大意,有以讀促說、以說促讀的好處。說是理解的語言外觀,通過說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況。只有理解分析正確,概括得當,才能說得準確。反過來,說的“結論”被人檢驗后,義能促進理解分析的深化與完善。如此訓練,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傳情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會有不同的收益。文章中的人物品質、故事情節(jié)、事理哲理、情感內含等,一定會促使學生心靈震動,產(chǎn)生多種“思緒”,這是閱讀教學應有的效應 在此基礎上,如果讓學生把自己的“思緒”說出來,一則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傳情能力。實踐證明,“我口說我心”比“我口說我見”要難得多,尤其是讓學生說說像“體會”、“感觸”這類的“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內心體驗”,更會使他們感到既無處下手,又說不清楚。那么,如果我們從早抓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篇篇課文的閱讀和相關訓練.去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傳情能力,自然會突破常規(guī),收到明顯效果。
指導學生抓中心。說體會,要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多次訓練,逐步引導學生養(yǎng)成怎么想就怎么說的習慣,掌握“我口說我心”的方法規(guī)律,從而形成表達內心活動的語言傳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