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項綜合性、創造性的局面語言表達訓練。古人曰:“文貴于新。”作文本質上是一項艱苦的創新勞動。創新意識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思維形式,一般人都具有創新的可能,這是兒童早期就有的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小學生在作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更是屢見不鮮。可見,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開啟少年兒童想象、創新的大門,讓他們潛在的智慧因素活躍起來,壯大起來,并使其不斷地迸發耀眼的火花。其途徑之一,就是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一、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要注重基礎工作。
學生的作文是否有創新意識,取決于他們知識面的寬窄,生活經歷是否豐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實施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的基礎工作。
1、多看。
多看,目的是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一是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于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散文、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二是提醒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教他們學會評價、鑒賞。三是盡可能帶領學生走出教育,多了解社會,多接觸自然,多參觀游覽,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這樣,使我們的學生不但會學習,能分析,而且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如組織春游、秋游,參觀先輩英雄紀念館等。
2、多動手操作。
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是實踐。現在學生最大的弱點就是動手能力差,與現代人才素質的要求相距較大。針對這一現狀,可開展一些操作性活動。近年來,我在這一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如布置學生暑假做小制作,進行小發明、小創造,指導學生辦手抄報等,這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暑假生活,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還為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了基礎。此外,我還在作文教學中教學生學疊衣服,削水果,釘紐扣,擦皮鞋,放風箏,玩呼拉圈,吹泡泡等。小學生學后寫,再實踐——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自我服務,為家人服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他們要思索,會碰到困難,遇到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悅,又又失敗的煩惱。正因為有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內涵,學生的作文的全新意識才有了牢固的根基。
二、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要在命題上做文章
好的作文題目,學生一看到心情就會激動起來,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就會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
在每次作文訓練的時候,我們讓學生寫這樣一些命題、半命題作文:
1、鑒賞評價類的。我在授完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在天晴了時候》、《三月的原野》等課文后,就安排學生寫《××(特定地方)的景色真美》。又如《向你介紹我》、《我喜歡這樣的(同學、老師、父母、鄰居)》等等。學生年齡雖然小,但當今的社會環境促使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寫寫這樣的題目,讓學生敞開心胸,傾吐自己的真心話,不但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觀察、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生活中,同學、老師、家長的一些說法和做法有的令他們感動、贊賞,有的則令他們不滿、傷心,甚至氣憤。他們不但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也需要傾訴、發泄。學生徐詩洋的媽媽長期在外打工,該生在文章《媽媽,我想對您說》寫出了自己需要母愛的強烈愿望。
2、啟發想象類的。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在訓練學生的作文時,常用一些命題、半命題作文《**的自述》、《皮皮魯的風箏續編》、《賣火柴的小女孩續編》、《未來人、學校》、《**年后的(我、你、他)》、《假如我是(老師、醫生……)》、《假如我當了市長》等等。這類題目趣味性強,想象空間大,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和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以及熱愛科學,立志獻身科學的熱情。
創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作者文章的創新意識來自于知識的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積累和感悟插上想象的翅膀其生命力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