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一份累并快樂著的工作,雖然當中充滿了種種不為人知的艱辛,但我樂在其中,相信只要肯真心付出,以身作則,把孩子當作知心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誠心地和家長進行心與心的有效溝通,成為學校和家庭的聯系紐帶,一定能在班級管理上達到事半功班的效果。
【關鍵詞】班主任;以身作則;知心朋友;紐帶
“老師,李強又和陳明打架了!”“老師,包干區又扣分了”“老師,馬壯壯今天又遲到,被檢查委員抓了”……這是一年前我剛接手三(1)班時每天都會碰到的情景。這個班級是全校有名“拖后腿”的,班里的一些“武將”也是全校老師耳熟能詳的。全班45位學生,36個是男孩子,男多女少,頑皮的又多,從而導致整個班級紀律渙散,小打小鬧是家常便飯。說實話作為班主任的我對這個班級很有挫敗感,有時候真想放棄。可每當我靜下心來,腦海里浮現的卻是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明白如果連我都放棄了,那影響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班主任這個光榮的名號不允許我這么做。要治病必須先找到病根,才能有藥到病除的效果。于是我對癥下藥,循序漸進地對班級進行了以下幾個改革:
一.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樹榜樣
據我了解,我們班學生家長很多都是從事個體經營或是商場服務類的,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有些甚至是和孩子的作息時間完全相反的,所以對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意識比較淡薄,孩子晚上睡覺十一二點的也是個普遍現象,因此導致班級的遲到率很高,有些學生甚至上課了,才睡眼朦朧的出現在教室門口。為了扭轉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我就在教室的顯眼位置掛了一個時鐘,每次我進教室后,都會有意識的回頭看一下那個時鐘,然后再環視整個教室,在空缺的位置上我會刻意地多停留一會。為了更有效的培養孩子們的時間觀念,我又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張班主任出勤考核表,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其中,抓抓我這個領頭羊有沒有遲到現象,漸漸地,孩子們仿佛明白了我的用意,班級里的遲到現象明顯降低了,而對于一些遲到的老病號,我干脆到校門口迎接,但不是批評加指責,而是微笑的摸摸他們的頭,領著他們一個個進教室。終于我的努力沒白費,一個月后,我學生的準時到校率達到了100%。
二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對于剛剛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家的環境便是他們對外界的最初認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和互動模式也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而我班的孩子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經常以打罵體罰形式進行,很少會用“交談”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也很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直接影響了孩子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他們喜歡用拳頭說話,喜歡用拳頭來解決事情。李明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只要看不順眼的,或是別人無心的一次碰撞,招來的就是他的一頓拳打腳踢。怎樣去預防或者處理此類不良現象的發生、如何去建立一個秩序優良、大家和睦相處的班集體?我建立了一條流暢的學生沖突的申訴通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凡事都先穩定學生的情緒,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委屈,在整個過程中,我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急著做出判斷,我只是想讓學生感覺到,我的目的不是批評他們,而是在幫他們分析事情,解決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我也會適時地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即所謂的同理心,指的是站在他人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如果你是對方,碰到類似的情況,你會是什么樣的感受?你會有什么樣的委屈?”每當我問到這些問題,很多同學都是沉默的,我知道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很快犯錯的同學都會很樂意的向對方道歉。然后大家就心平氣和的一起討論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來處理類似的情況,最后他們都會認識到暴力行為并不是處理事情的唯一辦法,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甚至會產生一個我們都承擔不起的后果。慢慢地,我發現我又多了個名號,我成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他們在學校受了什么委屈都喜歡找我來申訴,喜歡打架的學生也會按我說的方法去控制情緒,每次想伸手之前深呼吸,再數數。時間一久我發現我們班的打架爭吵事件明顯減少,這個現象也得到了校領導和在校老師的肯定。
三.組建和培養班級干部隊伍,力求“以點帶面”
如果說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人物,那么好的班干部就是一個班級的舵手,他們對班集體起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所以著手培養一批好的班干部是勢在必行的。于是我挑了一些有號召力,管理能力強的同學在全班進行民主選舉,選出他們心目中的班長,學習委員等人。當然班干部也不是頂著個名號,無所作為,我要求他們事事都要以身作則,在各方面都要起模范帶頭作用,讓其他學生心服口服,即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最終達到“以面帶面”的目的,同時我也利用晨會課或班隊課的時間在班級里及時的肯定班干部的做出的成績,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鞏固他們在同學心目中的威信。
四 以誠相待,做好學校和家長聯系的紐帶
班主任是學校和家長的聯系紐帶,我們的工作不能單單著點于學校,更應該主動和家長建立密切聯系,進行有效溝通和合作。但常言說“人過一百,各色各樣”,交流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換而言之,與不同的家長,在不同的情況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而我們班的多數家長由于工作原因對孩子的在家管理都是屬于放任型的,對孩子的教育幾乎是處于真空地帶,今天如果孩子有進步,就少打一頓,或者用“不錯,好,下次繼續努力”等話敷衍了事,。明天如果孩子犯錯了,就不問原因的一陣數落,把孩子看得一無是處,失望之極。所以和家長溝通我喜歡和他們面對面的交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交流的時候我一般多報喜,少報憂,讓家長多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心理,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同時我也會針對我們班家長喜歡比較的心理,引導他們學會縱向比較,即對自己孩子的不同時期進行比較,如果孩子進步了,就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如果退步了,我們也應該及時查找原因,而不是用打罵來解決問題。同時也建議他們因人而異,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立符合孩子的奮斗目標,因為目標過高,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經過多次的接觸和誠心的交談,很多家長也開始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從孩子的變化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我也堅信,能和父母建立起親密關系的人,往往更有自信,甚少表現出自卑感。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
班主任,一項累并快樂著的工作,雖然當中充滿了種種不為人知的艱辛,但我樂在其中,因為它讓我擁有了一顆博愛無私的心,也教會了我寬容,更讓我明白有付出必有收獲。沒有管不好的班級,只要我們以身作則,和學生同甘共苦,用一顆誠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家長,必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心理學與人生》 隋巖 著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