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本文就如何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學校的教學設施情況,在教學大綱范圍內實施分層教育進行了探討,通過分層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關鍵詞】初中體育;分層教學;探討
引言:體育教學要遵從教學大綱要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同時要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索學習,要關注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所以,教學時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對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模式進行探討,充分發揚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1.分層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同一教學班的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共性教學,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分層,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達到充分發揮和挖掘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實現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教學模式。
2.科學制定教學計劃目標
2.1教學目標要做到結合課標要求,學校實際,學生特點。首先要做到總體目標統一,具體要求不同。要根據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學速度、理解知識的層次、各種練習的設計、教師的指導與幫助等具體情況而設定。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體育素質及個體心理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男女生分別分為高等(簡稱A級)、中等(簡稱B級)、低等(簡稱C級)三個層次。高等目標是指學生在熟練把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新課標及教材內容有所深化;中等目標是指學生在把握所學內容基礎上,對拓寬的內容有大致了解;低等目標是指學生熟練掌握教學計劃規定的基本內容。
2.2教學目標要細化標準內容。A層次的學生的目標是發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健壯體魄,發展志趣特長和個性,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B次學生的目標是發展基本活動能力,掌握所學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對C層次的學生,我們制定的目標是發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根據不同年級制定詳細的教材內容,任課教師要全面了解所教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高、體重、年齡、身體形態、生理機能、智力水平、心理素質以及性格、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
2.3科學劃分教學層次。劃分教學層次的依據是每年上報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七、八、九年級15個教學班的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兩公斤實心球前拋、立定跳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等項目的身體素質測試成績。按測試項總成績的結果將每個教學班的男女學生各分成三層次。A為第一層是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B為第二層次,是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C為第三層次,是身體發育晚、身體素質差、瘦、弱、病、特體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我們明確了分層次教學的意義,就是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3.加強分層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因體育課有其自身的特殊情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一是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主要是年齡特征、性別特征、興趣特征等。二是自主學習、自主鍛煉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自主學習、自主鍛煉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一定要以啟發教育為主。四是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觀察,主要是及時糾正不良的練習,加強對組織紀律的控制,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五是自主學習、自主鍛煉教學教師要注重引導與檢驗。六是及時反饋,及時評價。學習是認識與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有充滿渴望成功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以多種形式進行適時、適度的鼓勵性評價,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自我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內驅力。教師首先要轉變體育課堂教學只重視技術學習與課堂鍛煉,樹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觀念,要敢于給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求,才能培養出新一代合格、健康的人才。
4.教學實踐案例
如何在教學方法上,分層施教。比如,在安排田徑類科目時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對待。A層次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在技術上嚴要求,成績上高標準,以引導他們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例如在籃球比賽中多安排半場籃球比賽,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并要求他們在比賽中做出假動作、傳切等沒有學過的動作技術及戰術。對B層次的學生激勵他們在掌握基本技術上下功夫,按排他們在跑、跳和球類項目中與A層次的學生同場競技,使他們在競爭中成長。對于C層次的學生以鼓勵為主,按排富有趣味性的練習調動他們的練習熱情。例如在1000米跑練習中,讓C層次的同學站在800米的起跑線上,A或B層次的同學站在1000米起跑線上進行,使他們有可能與跑的最好的同學同時跑過終點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前拋實心球練習中,除安排第三層次的學生練習前拋實心球外,還安排背拋實心球,以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籃球教學中按排他們進行一手控球,一手搶球的練習,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同時給予心理上的鼓勵、技術上的指導。對于達到目標的同學,讓他們提前進入下一個教學內容的練習,以鼓勵還沒有達到目標的同學刻苦練習,通過多練來提高成績。
結束語:綜上,在體育教學時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和諧,使學生產生滿足、愉快、羨慕、互助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這樣,才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2]姜玉華;如何提高體育課堂分層教學的有效性;《中國學校體育》 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