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細節現在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但在課堂中出現的一些非教學性的細節卻常常被老師們所忽視。實際上,一些非教學性的細節雖然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造成多大影響,但由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也會對學生品格、習慣的養成帶來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課堂;非教學細節;安全;尊重;平等
汪中求先生在其《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提出“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這一點在教學上也是一樣的,很多教師非常關注課堂教學的細節,經常把一些教學細節處理得很好,于是教學效果也大大提升,但是在很多課堂上,我們也會常常發現教師關注的只是教學上的細節,而很多非教學性的細節卻被忽視了。
所謂非教學性細節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出現的一些與本課的教學內容無關的語言與行為。非教學性細節的處理與否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與效果一般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但是,作為教師,在課堂不能僅僅只關注教學,而忽視這些非教學性細節,因為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言傳身教的作用,它有可能對學生的品格、習慣的養成帶來影響。
一、非教學性細節之安全
一節《科學》公開課上,老師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需要用到剪刀時,為了安全,教師只準備了一把剪刀,哪個組用到了,教師把剪刀遞給這個小組的同學,用完了,同學再把剪刀遞還給老師。本來這很好,說明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實驗課上的安全問題,但就在這時,一個安全小細節被忽視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互遞剪刀時,都是自己拿著剪刀的把,而把剪刀的口子朝對方伸去,這其實是一個挺危險的動作,萬一一個不小心,剪刀那鋒利的刀口和刀尖就會傷到他人。其實這個事情很好解決,只要遞剪刀的一方,用手攥住合攏的剪刀刀口處,把剪刀的把手遞給對方就可以了。遺憾的是老師忽視了這一點。
安全事故現在在中國已經成為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校園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達20多種。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但是安全教育不應是在出現傷害事故后的亡羊補牢,也不僅僅是搞搞主題班會之類的活動,安全教育應該是通過多種方式的教育,尤其是課堂中出現的這類安全細節更不能忽視,畢竟細節方面的潛移默化會比大張旗鼓喊口號效果會更好,切記“小問題”是有可能引發“大問題”的。
二、非教學性細節之尊重
“老師,請尊重同學的上課,也請尊重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這是某位學生給聽課老師的話,雖然不是當面說的,而只是寫在一次班級日記中,可是也刺痛了人們的眼睛。那是一次聽課活動時,開課老師或許是準備不足,或許是緊張所致,這節課的確上得挺差,沒到半節課,聽課老師們都聽不住了,于是開始講話,閑聊者有之,討論問題者有之,一時間,課堂顯得有些嘈雜。學生們頻頻回頭看坐在后面的聽課老師,上課的老師也挺尷尬。
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尊重他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做人的道理,1994年在日內瓦召開第44屆教育大會就再次重申“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尊重學生不僅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核心,也是當代世界進步教育思想的基礎。教育者孫云曉也認為 “教育從尊重開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學生學會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質就是尊重。但是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行為讓學生都感到不滿那么又怎么能教出懂得尊重他人的學生呢?常常聽到老師評價學生喊“老師好”時有口無心,不能體現對老師的尊重,但是老師們是不是也要想一想,你希望學生尊重你的時候,你是不是都做到了尊重學生了呢?
三、非教學性細節之平等
那是一節本來很尋常的體育課,但不知道為什么,上課鈴聲響過了,上課的兩個班級學生都還在樓梯上往操場上走。于是體育老師趕緊催促,話中有這樣兩句:“5班快點,5班你們又遲到了!”“1班,哎呀,1班也遲到了啊。”也許老師只是無心之語,但“又”與“也”的一字之差卻讓5班的學生清清楚楚地聽到,且明明白白地感覺到了一種“歧視”。課后該班學生紛紛找班主任,認為這位體育老師沒有平等對待兩個班級,“1班遲到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我們5班也不是經常遲到,今天遲到還是因為單元考試拖堂的原因,我們班成績差一點就看不起我們班啊……”事情被班主任壓下來了,但學生不平的心緒卻持續了好幾天。
陳震嘉在其《素質教育中的平等意識》一文中指出:“兒童的壓抑感,青年的不信任感,不是他們的天性,而產生于家長和老師。來源于家長和老師可能是潛意識中的不平等意識……”也許很多人會說,教師也是普通人,有偏向也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其喜歡與不喜歡的一面。但是正是因為教師的職業特殊性,使得教師就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管她長得美麗或丑陋,不管他成績優秀或差勁。學生是敏感的,教師對學生的不平等態度一旦被學生感覺到了,那么感覺憤憤不平的學生對你的教育教學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也不會太好。所以對于教師而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對所有學生都平等對待,否則就很難成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當再次審視我們的課堂,我們會發現,其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總覺得課堂應該是關注教學為主,所以忽視非教學性細節的情況還是很多的,這是讓人很遺憾的事情,作為教師,我們務必要牢記教育無小事,務必要重視每一個細節的教育作用,這些細節不論是與教學有直接關系還是沒有直接關系,不論是發生在學生身上還是發生在教師身上,都值得每一位教師去及時把握,只有把這些細節都做到位,才能對學生起到真正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學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
[3]李鎮西.民主與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
[4]劉永曾 鮑東明.捕捉最佳教育時機[M]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社1997.
[5]汪中求.細節決定成敗[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