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網絡、電視、手機等各種媒介的應運而生,網絡熱點資訊、新聞話題、流行話語、電視臺詞等流行語言逐漸出現在了高中教學課堂上。作為高中心理課堂,能夠更深刻地將這些流行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愉悅性和學生的參與。
【關鍵詞】流行;高中;心理課堂
“寓教于樂”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尤其是學生心理產生的劇烈變化,往往會影響將來的工作、生活。高中心理課程教學應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潛能、健全學生人格。如何才能提高高中心理課程的有效性,一直是高中心理課程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探究式學習、互動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都已經廣泛運用到心理學課程中。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漸漫延到網絡上,開始追求所謂的“流行”元素。許多教師將“流行”運用到課程上,減弱課程枯燥性,提高學生積極性。學校心理教育過程中,“流行”元素的應用顯得更為有效。
一、高中心理課程“流行”元素運用的可行性
當前高中生都是“90”后,喜歡刺激、喜好新奇,愛上網、愛追星,對于流行有著自身特有的理解。流行元素的運用在高中課堂中隨處可見,但是高中教育畢竟還是應試教育,在某些課程中的運用也只是淺嘗輒止。心理課程作為高中選修課,對于流行元素的運用則可以大加深入,并通過對流行元素的分析來傳授相關的心理學知識。
二、流行元素的“發源地”
網絡是流行元素來源的新載體,尤其是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高中生對于網絡的熟悉程度可見一斑,甚至超過了教師的接收速度。網絡中各種創意、各種流行句層出不窮。流行已經覆蓋了我們的生活,也娛樂了我們。
流行元素常出現于微博、微信、論壇、網站中,在這些流行元素的“發源地”里,可以看到盛行事件的報道、最為流行的流行句子、最新出爐的網絡用語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心理教師運用在心理課程上的流行元素,從而促進心理輔導的效果。
流行元素也會在出現某個熱播電視連續劇、電影中。如《甄嬛傳》中蔣欣飾演的華妃在對其他妃嬪謾罵時說“賤人就是矯情”,成了當年女生之間最流行的嗔怪話語。又如韓風的流行,《來自星星的你》都教授和千頌伊大火,千頌伊的“都敏俊救我”也逐漸流行于學校。身邊的流行語雖然在傳統的教育中有稍許不雅,但是針對90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
學校圖書館、閱覽室也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流行源泉,流行雜志、每日報紙、最新資訊等都與當前的流行事物有著密切關注,教師可以現學現用,提高課堂趣味性。
三、流行元素在心理課程中的應用
流行元素考驗著心理學教師豐富的知識量,也考驗著心理學教師的專業教學基礎。流行元素應用到心理學課堂中,應滲透到心理輔導的各個環節中,增加輔導過程中的趣味性,師生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使得課堂學習更加輕松歡快。
流行元素的運用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流行事物的特征來明確流行元素具體運用到心理課堂的哪一個環節,哪一個時間點等等,將流行元素作為課堂的輔助教學點,而不是逗樂的元素。
1.引用熱點話題,提高學生參與性
熱點話題即當前熱議的某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在課堂中運用該類流行元素時應將最新的熱點話題作為大家探討的案例,讓學生充分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和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分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2014年3月15號,新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如何用新《消法》來實現消費者維權。這一話題可以引導出學生也關心的消費現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當前消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的挖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2.利用幽默元素,提高課堂愉悅性
心理輔導其實是一個打開學生內在心理活動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面對心理輔導時,往往受到的約束較少,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心理輔導課堂中,很多學生會出現交頭接耳、隨意談論,甚至會調侃別的同學,心理教師應注重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在不有損他們的自尊的前提下,利用幽默元素,告誡學生遵守課堂記錄。如同學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教師就可以以嬌嗔的口氣說道“賤人就是矯情!”說這話時,教師面向說話的同學,并以堅定的眼神告訴他們,上課應遵守課堂記錄。如一些同學對其他學生的心理體驗無法認同,經常會用嘲諷似的語氣嘲笑別人,教師可以用“你這么能你媽知道嗎?要不你也來闡述闡述?”,提醒學生注意分寸,要尊重其他人的觀點。
3.善用流行語句,吸引學生注意力
流行元素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其關鍵在于滿足迎合了薛恒的創新性和流行性。當今社會涌現了大量的元芳體、甄嬛體等語言風格,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娛樂了大眾。隨著“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悄然問世,其精辟行和新穎性,堪稱流行經典。將各種無法解釋的話題統統歸類于這一類,既表現的不可思議,又顯示出了對某件事的羨慕之情。又如“人艱不拆”,將青少年在求學、工作、生活中不易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心理學課堂中可以將這些流行語句引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
教師在心理課堂上應把握流行元素的度,認真刪選適合教學中出現的流行元素,并加以適當的加工,從而增強心理輔導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芳.淺談高中心理活動課的“有效教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1)
[2] 王靜.敢于分享,樂于分享,善于分享——提高心理活動課分享環節有效性的探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