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而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希望,是傳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主力軍。沒有堅強的群眾基礎和后盾的支持,中華武術將無法繼續生存和發展。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武術教學,是培養青少年優秀思想道德的需要,是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需要,更是傳承和發展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古就有“學拳容易改拳難”的說法,學生處在接受知識的初級階段,從小就開始接觸正規的武術教育,有助于學生打下良好、規范的基礎。
一、武術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首先,提高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認識。一是向學生介紹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武術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歷史時期的社會功能。這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傳統武術和現代武術所賦予的時代特征,讓學生了解武術的本質和原貌,走出武俠小說、影視作品留給大家的“踏雪無痕、摘葉傷人”等不現實技術技能,不至于產生想象和現實的心里反差。二是讓學生了解武術運動的特征,讓學生對武術的拳種和技術特點有一個粗略的了解,為技術的學習打下鋪墊。
其次,武術既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又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講禮儀、重道德”的美德,自古就有“習武先習德”的武訓。在習武的過程中強調“以禮始,以禮終”,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培養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品德。傳統武德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武術文化中的具體體現,因此,通過武德教育,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吸取中國傳統武德之精華,培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武諺云:“獨練時無敵似有敵,應敵時有敵似無敵。”要求習武者在獨自練習的過程中,為自己設置假想敵,預見可能出現的危險,而在真正與敵人對抗時,就能如魚得水,對方就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學生通過學習武術,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培養面對挫折的毅力,不斷磨礪自己,在遇到困境的時候能夠迎刃而解。
二、武術對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作用
武術運動的優越之處,在于內外兼修。不論內家外家,不論武當少林還是南拳北腿,拳理雖眾說紛紜,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里所講的“氣”是指人的元氣,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過武術鍛煉,增強肌體的活力,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武術套路中有許多躥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的動作,能有效發展人體的力量、速度、柔韌和協調性。套路練習要求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對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較高要求。武術動作復雜,能有效刺激和改善大腦的功能。此外,武術還具有養生價值,如太極拳“外視安逸,內意鼓蕩”,它超越了西方體育對形體的外在追求,注重人體的內在活動,講求“身心俱練、內外雙修”,以健康為根本,符合學校體育“健康第”的指導思,在中學生身體素質培養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武術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的作用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為我國的國技,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它具有著獨特的運動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通過武術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揚民傳統體育項目的指導思想,使學生為弘揚中華武術做出貢獻
四、切實落實武術教學對武術發展的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本是武術進入奧運會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羅格主席對奧運會項目“減肥計劃”的實施以及武術項目本身的一些特性,使得我們的武術與奧運會擦肩而過,最終只作為表演項目出現在奧運會場。所以在后奧運時代,怎樣發展我們的武術項目成為我國廣大武術工作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而切實落實中學生武術教學,不但保證了中國武術堅固的群眾基礎,也成為中國武術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避免“后繼無人”的尷尬。只有打下扎實的基礎,才會有事物的發展,才可能有豐厚的收獲。中華武術想要發揚光大,更快的走向國際化,就必須要有一個牢固的基礎,沒有根本何來發展。正所謂“民族的方是世界的”,只有在國內中學生教育中貫徹落實武術教育,為武術的發展提供沃土,武術才有發展的基底。
五、武術教學要繼承傳統“打練結合”
武術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歷來習武的人都不把套路練習和對抗性練習絕然分開,往往是兼而習之。正如拳諺所說‘練時無敵當有敵,用時有敵當無敵’。若分而不合,則不能全面系統的掌握武術”。所以,武術教學要借鑒傳統武術“打練結合”的訓練模式,在練習套路之后,運用所學動作進行對練,增強攻防意識。套路練習是武術攻防技術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演練,是為了便于記憶、傳授和訓練而產生的,強調“練”;而對抗性練習則是將實戰中的技擊方法按照規則的要求運用于比賽,是直接進行攻防能力的訓練和經驗的積累,強調“打”。“打”和“練”結合體現了傳統武術的訓練特點,也可以使中學生更好地理解武術,這顯然有助于糾正目前武術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內容單一以及由此導致的上武術課無興趣的情況。
3總結
綜上所述,在切實落實了武術教學的前提下,通過武術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和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道德情操以及自強自立、自信不懼的優秀品格,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也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必要性。并且,在中學生從中受益的同時,我們的傳統武術也得到了傳播和發展,形成了堅強的群眾基礎,為武術的傳承提供了滋長的沃土,達到“雙贏”。所以,各級教育部門應該盡快采取相關措施,大力推動武術的普及,從而更好地促進武術在學校的發展,弘揚民族傳統精神,發揚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