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教育的不斷崛起,我們所謂的邊緣學科,初中體育課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尤其是我們落后地區,現階段,由于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和學校體育教學條件差的限制,在現行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備課、授課到考核,很難顧及到各類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距,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教學,很難圓滿地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這一現狀,采用課堂分層教學與課外分類輔導相結合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課堂優點,既考慮整體又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強化課內外結合,實施分層教學與課外分類輔導,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
所謂分層教學與分類輔導,就是在體育教學中,依照《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學生實際,將其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然后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在課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后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自己,從而圓滿的完成學習任務,使成績不斷提高。
一、初中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因材施教
新生入學時,教師要對新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中考體育成績等進行摸底,并一一分類,建立檔案,然后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成績進行分層設組。
針對學生實際,合理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對身體素質差、掌握技能慢的學生采用低起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在教學中多用分解學習法和輔助練習法,把目標訂在學生經過努力能達到的標準上,對身體素質好、掌握技能快的學生則允許他們超過《課標》的要求,掌握難度較大的動作,在教學中使用完整法教學。在具體實施中,力求把握學生的實際能力,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好的矛盾。
備課時要針對學生實際,既要面向全體,又要考慮好、中、差生的情況,做到“提好促差”,因材施教。上課時做到既合又分,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好、中、差,在具體操作中,多采取集體講授,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和集體小結等方式,做到既符合全體的一般需求,又適合各層次的特殊需求,使合而不死,分而不散,妥善解決好各層次間的矛盾。
二、用多種形式多舉措的開展輔導教學
1、定點式:這種方式針對成績較差,在教學中完不成任務的學生,將他們集中起來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里,由教師重點輔導、幫助,以解決他們在學習技術動作時遇到的困難,直到完成預定的任務為止。
2、自由式:這種方式主要面向成績中等的學生,尤其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疑難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每周按時以訓練的方式進行輔導,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
3、提高式:這種方式主要針對運動成績較好的學生,以運動隊的形式將學生組織起來,以訓練的方式進行輔導,其主要任務是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
4、課外作業法:根據各類學生的實際,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布置一些課外練習,以輔導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布置作業時做到針對性強,能解決實際問題。
5、檢查評比法:為了督促學生能自覺完成作業,教師應及時對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檢查評比,這種檢查是針對性的,并且是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這樣會使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自覺性得到提高。
6、重點幫助法:對待差生教師實行重點幫助為其提供正確的條件刺激,在教師的幫助下反復練習,形成條件反射,加強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訓練,以促進他們成績的提高。
7、心理訓練法:學生學習難度較大的動作尤其是器械體操動作時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膽怯,這一點在女生中尤其突出,給掌握技術動作增加了難度。由于分類輔導具有人數少、器材相對集中,安全措施較為完善,老師直接幫助等優點,可增加學生的勇氣和信心,激發學習積極性,在輔導中采用表象練習法、念動練習法,強化學生第二信號系統,加強對各感官的良性刺激,強化動覺中樞的興奮,促進分化抑制的發展,達到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完成動作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類教學模式就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進行學習。這種模式最大限度地順應了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發展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統一的教學安排并不能夠真正地使學生得到體育鍛煉,反而會讓學生對固定的模式和內容感到厭倦,既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使體育課的教與學陷入僵局。所以體采用分層教學與分類輔導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它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挖掘學生智能,培養個性,活躍課余生活,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影響,是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