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是歷史的縮影,一般都要有較長的時間堆積和歷史的淵源,如長城能成為中國的象征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它有幾千年的歷史.。布魯克林大橋成為美國的象征是因為它的雄偉壯觀體現了美國已成為世界強國之一;自由女神像被看成是美國的另一象征是她包涵了美國的建國的基本理念。
象征是文化的結晶。楓葉被印在加拿大的國旗上成為加拿大的象征是因楓葉的美麗被加拿大人民所鐘情。聯合國會旗上的鴿子象征和平;奧運會會旗上的五環象征世界上的五大洲。
象征還有它的獨特性,如袋鼠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征是因該動物只能在澳大利亞看到和袋鼠本身的特性;而有些象征被全人類所認同,如玫瑰象征愛情;萬壽菊象征長壽等。這類象征不分民族、國家和地區。人們的認同是一致的。但有些象征就只能象征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部人或事物,如國旗、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地方小吃等。有些象征還為一些個人所獨有,如葉芝使用的象征和艾略特使用的象征就為兩位詩人所獨有。
象征作為一種修辭手法與詩歌同存,也正是象征手法的運用才使得詩歌充滿魅力和吸引力。只要有詩歌,就有象征。
英美的詩人,如哈代、弗羅斯特、迪更森、羅賽蒂、蒂斯代爾等很好地運用了象征著一手法使得他們的作品廣為流傳。
運用象征手法,彭斯寫出了動人心弦的《紅紅玫瑰》A Red Red Rose;拜倫寫出了令人心馳神往的《她走在美的光影里》She Walks in Beauty;雪萊寫出了叫人婉惜的《頌一朵凋零的紫羅蘭》On a Faded Violet和催人奮進的《致云雀》To a Skylark;惠特曼寫出了悲壯有力《啊,船長,我的船長》O Captain,My Captain。
詩人克萊恩寫下的《致布魯克林大橋》To the Brooklyn Bridge就使這座大橋迅速成為美國的象征,也成了人類文明的象征之一。這座大橋象征著美國已邁進世界強國之林。
葉芝和艾略特將象征在詩歌中的運用推向頂峰并因此雙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葉芝和艾略特的創作生涯都在象征形成一種文學流派時期。他們在詩歌中大量使用象征使他們的詩充滿了魅力和神秘。葉芝所著的《烏辛的流浪》The Wanderings of Oisin就充滿了象征,連作者本人都難以一一說明。但也正是這些象的使愛爾蘭的人民回憶起了他們過去的歷史和民族的存在,使他們為曾經的歷史感到自豪,使他們看清了眼下民族的痛苦和國家災難都是由英國殖民主義者造成的。這些象征使人民恢復了民族自信心,為愛爾蘭的民族運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些象征喚醒了民眾。
葉芝因他的愛情詩而聞名于世。他曾用“玫瑰”、“海倫”、“天鵝”和“鳳凰”來象征他所鐘愛的毛德·岡Maud Gonne。在那么多的動人詩篇中,讀者找不到一個毛德·岡的名字,而毛德·岡的美麗身影在這些詩中卻又無處不在。讀者通過象征認識了毛德·岡,目睹了她的十全十美,感受到了她為愛爾蘭民族獨立而戰斗的堅定決心。
葉芝還用象征手法描繪了他周圍的人和事。許多民族英雄,經過他的藝術創作都成了愛爾蘭民族特質的象征。他用象征手法描繪他的祖國愛爾蘭,使愛爾蘭走向了世界,為爭取民族獨立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葉芝用四十年的光景寫就的《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感動了世界一百年。詩中的象征和象征成分讓全世界的讀者產生無限美妙的聯想。該詩百讀不厭的效果就是通過象征的運用來達到的。
艾略特因詩歌創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寫的《荒原》The Waste Land被看成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一塊豐碑。艾略特的影響延伸到現在和將來,而這樣的藝術效果也是通過使用象征得以達到的
葉芝和艾略特兩位詩人被看成是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在他們詩歌中,象征不計其數,可以用“象征的森林”來形容。葉芝和艾略特對人類的未來擔憂失望。葉芝在冥想中想象出了象征人類美好未來的“拜占庭”,而艾略特卻用“火”來象征人類根本沒有未來。兩位詩人都想挽救人類。葉芝想到的辦法是用“藝術”去感化“惡人”,而艾略特卻認為人類要想得到拯救的唯一方法是信仰宗教。
對于“生和死”的問題,葉芝和艾略特都認真地進行了思考。他們都希望能夠得到永生。葉芝想象自己在藝術中永生,他用“金枝”,“金鳥”“唱歌”來象征自己永遠在“拜占庭”進行藝術創作。而艾略特卻希望在“火”中永生。
象征主義作為一股文學潮流發端于十九世紀末期,興盛于二十世紀前期。這股文學潮流有自己的綱領和宣言,詩人眾多,名家倍出,名篇傳世,影響深遠。雖然隨著詩人的離世,該文學潮流慢慢退去,但象征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將與詩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