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提出了要做好新時期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從四個方面入手,即:要深入了解學生、要加強三大隊伍建設、要在德育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需要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配合。
【關鍵詞】新時期;中職學生;德育工作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生源在近十年來都是被挑選后剩余的學生,其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是不爭的事實。據調查,他們在初中時期,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甚至有的學生是個別教師“遺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批學生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現為情緒多變,情感不穩定,以及約束能力差,缺乏自律等特點,因此對于他們的管理工作難度就很大。然而,只要我們認真思考,有針對性地使用教育方法,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就完全可以把他們培養教育好。
一、做好德育工作,要深入了解學生,進行科學管理,通過自身示范作用來影響學生,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
1、了解和研究學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理,要想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就必須首先了解學生,并不斷地研究學生。了解、研究學生要講求全面性、經常性和及時性。所謂全面性,是指一要全面了解班級的情況,如班級學生的構成情況、生源情況、思想狀況、學習情況、班級活動情況、班級紀律情況、班級衛生情況等等。二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學生的自然情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思想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等。所謂經常性,是指研究、了解學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職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發展變化迅猛階段,各方面發生的變化是迅速的,對學生的了解不僅是過去的,更重要的是最近的表現和心理變化。所謂及時性,是指對班級同學的各種情況,應及時掌握,對出現的問題應能及時妥善地處理好。[1]
2、科學管理,讓學生學會自律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因此,平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動容、動心、動情,激勵著學生自覺去履行道德義務和行為規范。還有必須要制定好教育制度,并且要做到科學,因此在制定制度的時候要有廣泛的學生參入進來,保證民主性,制度要切合班級特點,不空洞、不求大,制度形成以后,要經常學習,認真落實,確保制度有效性,用制度來約束學生。
還要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到關心、尊重和熱愛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達到關系和諧、心理相容,學生才樂意接近教師,才愿意聽教師推心置腹的說教,也只有這樣才能清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時也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了逆反心理,不僅使該教師的教育徒勞無功,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師生對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改變學生的落后現狀和不健康心理,而且會使職校越辦越好,提高辦學水平。
3、教育影響學生,加強自身示范作用
在對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應該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示范帶頭,為學生作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用實際行動去啟發學生。同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能強加給學生去做。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思想、言行深深影響著學生。
二、做好德育工作,要加強三大隊伍建設,即:教師隊伍、班主任、學生干部,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障
1.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端正心態,明確中職教育的目標
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教師只有端正心態才能教育好學生。這是解決所有教育問題的前提。首先,中職教師既然投身職業教育,就要有那種“在困境中尋找希望”的精神,把中職教育當作一種人生追求來看待。其次,中職教師要清楚自己到底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中職學校培養的是一些基層的技術工作者。教會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動手能力,這些才是培養的關鍵。教師大可不必去因為學生文化課成績不理想而過度地批評他們。
2.要建立管理干部的培養提高機制。
堅持班主任的培訓機制,新班主任要先在班主任帶領下做一年的實習班主任,經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崗。定期舉辦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與班主任論壇,及時交流德育過程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在班主任交流會上我們也進行創新。一方面讓班主任進行經驗交流,同時有學校領導及時點評,在經驗交流結束后及時開展了案例分析,讓班主任集中近段時間德育中碰到的問題確定案例,每個班主任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思想的碰撞。定期選派班主任外出培訓,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
3 . 要加強對學生干部隊伍的指導、培養、鍛煉。
放手把一些活動讓學生干部去組織,為他們的成長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引導、評價,使學生干部真正成為同學們的貼心人,老師的好幫手,成為老師與學生中間細節。
三、做好德育工作,要在德育內容和形式上重點把握,并且有所創新,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動力
1、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在德育內容上進行了詳細規劃并且有所創新。
著眼于職業教育即是就業教育,學生畢業即就業成為勞動者的特點,為他們的合理過渡打造基礎。重點在職業道德、禮儀規范等方面進行了強化。連續堅持紅歌合唱,學生課前一分鐘演講,經典故誦讀,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傳統美德;堅持開展青年志愿者等社團活動,定期組織到駐地敬老院、去工廠等公共場合進行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我們在全校師生中進行禮儀教育,舉辦學生禮儀大賽,評選禮儀學生,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評選,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修養;定期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活動,并且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提高同學的創業能力;進行吃苦耐勞教育,堅持學生一天3000米長跑,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舉辦多種群體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走向社會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
2、堅持教育活動形式的創新。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各種節日的記念活動,開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特別是在法制教育上我們也進行了創新,改變單純的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在主席臺做報告的形式,與駐地公安機關緊密結合,讓公安民警走進學生宿舍、先進教室,與學生談心,真正解決他們身邊發生的法律問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還有重點加強班級文化與宿舍文化建設,要求各個班級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的對教室和宿舍文化進行設計勾畫,體現獨特的文化內涵。倡導用優良的班級文化引導班級管理。用班級文化促進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
3、建立多元個性的學生獎勵體系。
學生獎勵是調動學生主動性最有效的手段,是學生發展的指揮棒。學校倡導什么,學生就會自主的調整發展方向。因此,在學生激勵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獎勵體系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學生獎勵設置上要實現立體多層、多元個性的獎項,既要注重對學生個人的激勵引導,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又要注重對學生班級集體的激勵和引導。除學業成績的基本要求外,還要注重學生道德品質、行為規范,尤其要突出學生創新創造、實踐能力、奉獻意識、和素質拓展等。通過不斷改革獎勵評定方式,加大評優工作的宣傳力度,讓眾多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體驗成功地快樂,使每一位學生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從而激勵更多的學生努力學習、全面發展,以學業成績的提高、全面素質的拓展來體現激勵機制的效果。四、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配合,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關鍵
1.家長要負起教育的責任,跟學校配合共同努力。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學生的教育不只是教師的責任,它與學生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平時必修要密切地與學生家長聯系,充分發揮家庭對學生的積極教育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長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時間和金錢,毫無疑問,是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有自立于世的能力的人,這種愿望非常強烈。但往往很多時候孩子并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這時候家長更不應該感到不滿或失望,而是要多一份理解,靜下心來好好考慮對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教育孩子不像解數學題,錯了還可以糾正,還可以反復修改。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允許出現這種失誤。如果失誤,也許就埋沒了孩子的天分,也許就抑制了孩子優良個性的形成,也許就阻礙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也許就泯滅了孩子的創造力,說得嚴重一點,也許就葬送了孩子終生的前程。正因為如此,家長的責任重于泰山。學生的教育需要學校跟家庭的共同努力。
2.社會不應該有偏見,教育體制必須進一步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普通高中,有升學的壓力,重視高分學生,忽視中等生和差生,從這個角度上講,要做到真正的素質教育存在很大困難。“教育機會人人均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錄取了文化課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使得他們能和成績好的學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這就彌補了普高不能使每個人享受教育機會的不足。而且,中職生是文化課比不上普高的學生,并不是能力比不上普高的學生。只有增強中職生的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之自信自強,成為對真正社會有用的人。
中職生的文化課雖比不上普高的學生和大學生,但是在技術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和普高的學生和大學生競爭的。企業單位應該去除“高學歷,高能力”的就業偏見,給中職生有一個公平競崗的機會。
還有必須要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聯系挖掘社會教育資源,借助社會教育力量,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和正面影響,形成正面教育合力,消除不利的社會影響。
總之,只要理清思路,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德育管理隊伍建設,需要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創新德育內容與形式,就完全可以把中職生培養教育好,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的社會勞動者。
參考文獻:
[1] 武正林、金洪欽.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