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主義建設體系中,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環境監察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線,只有把生態文明與環境監察有機的結合并貫徹實施,才能努力實現生態文明。筆者從環境監察的重要性、現狀做一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關鍵詞】環境監察;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現狀;措施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主義建設體系中,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環境監察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線,只有把生態文明與環境監察有機的結合并貫徹實施,以改善經濟建設環境,推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加大環境監察力度,嚴格貫徹節能減排,并積極拓寬環境監察職能,才能努力實現生態文明。
一、環境監察的重要性
我國目前要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主要是要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環境監察是環境保護行政部門實行統一監督、強化執法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施環境監督管理的重要舉措。環境監察的主要任務,是在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領導下,依法對轄區內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況和對海洋及生態破壞事件實施現場監督、檢查,并參與處理。
1、環境監察有利于降低環境污染。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如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對環境的監察,可以有效的降低環境污染問題。如果環境監察人員可以及時的趕到環境污染現場,對環境污染進行監督、管理等,不僅可以阻止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擴散,還能夠及時找出污染原因,進而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
2、環境監察有利于改善環境
為了實現環境的保護,需要從根本上對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調查和研究,而對環境的監察就應運而生。環境監察工作是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對環境污染的現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盡快的找出環境污染的源頭,對造成污染的個人或者是企業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進而為環境的治理提供依據和保障。因此,在環境的監察工作中,要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這樣才能將環境監察工作落到實處。可見,對環境的監察可有效的改善環境,提高環境的質量。
二、環境監察的現狀
由于環境監察工作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工作,難度較大,在當前的環境監察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的阻礙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1、環境監察工作質量偏低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環境監察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其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環境監察工作質量偏低。主要原因有:
(1)環境監察任務的加劇;
(2)監察技術和設備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3)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4)對生態環境的綜合評價形式化。
2、環境監察人員素質低
在當前的環境監察工作中,缺乏具有一定業務水平的監察人員,尤其是基層監察隊伍。監察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環境監察工作的有效開展。例如:
(1)監察人員的專業性不強;
(2)工作的簡單化和形式化;
(3)憑借經驗辦事,甚至出現違法法律的現象。
3、缺乏完善的監察體系
環境監察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但是在當前的環境監察中,缺乏完善的體系對環境監察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由于受到經費和時間的限制,對環境監察的一些工作采取壓縮和省略的方式,因此其操作規范難以按照要求進行,致使環境監察工作缺乏內在的動力。同時,環境監察工作中,各個部門之間的監督和制約不夠,難以起到實際的作用,導致環境監察工作者執法整體效果和質量的降低。
三、解決之道
(一)深刻認識加強環境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環境監察人員要以“十八大”精神為統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環境保護的基礎性、戰略性,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進一步增強環境憂患意識,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健全環境監察執法體系,完善環境執法標準
要加強標準化建設,在繼續提高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水平,加強執法裝備建設的同時,開展執法工作標準化建設,不斷完善和補充現場執法技術指南規范,進一步明確執法標準,執法要求和執法程序。
(三)強化環境執法監管體系。
建立和完善日常監察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重點污染源日查、每旬一次河流斷面水質巡查,每月一次建設項目環境監察,每季一次重點信訪案件督查,半年一次環境監察稽查,每年四次環保專項行動的日常監察機制,實現日常監察的長效化。
(四)全面推行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
將轄區內日常巡查、信訪查處、“四個辦法”檢查、建設項目監察等工作直接納入網格管理,實行分片包干每月輪換制度,使每個環境監察人員都有自己的“責任田”。
(五)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制度。
在加大對大案要案查辦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嚴格執法監管重點企業。進一步引入信息化執法監管手段,加強遠程監管和實時打擊,提高執法的時效性和精準度,確保監管到位、執法到位、監督稽查到位。
綜上所述,環境監察工作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部分,對環境保護工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需要加強對環境監察工作的重視,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從根本上實現對環境的監督和管理,使環境保護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徐標.淺談當前如何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幾點思考[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9(3).
[2]蔡晶晶.我國環境監察執法組織改革的基本狀況及其發展趨勢[J].重慶社會科學,2009(12).
[3]唐孝炎.我國環境污染、環境健康、環境經濟與發展戰略[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9(2).
[4]劉權東.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的有效途徑[J].大江周刊:論壇,2012(5).
[5]陸新元,田為勇.環境監察[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6]胡寶林,湛中樂.環境行政法[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
[7]毛應準,劉定慧.工業污染源現場檢查執法指南[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