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世界上有70%的女性一生中遭受過身體或性的暴力,6.03億女性還生活在家庭暴力不被視為犯罪行為的國家。而在我國,每年約有10萬家庭因暴力分解。
起源于1991年的白絲帶運動,主旨是號召男性不對女性施加暴力,并且不對暴力行為保持沉默,如今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白絲帶運動。在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的支持下,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召集成立了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目前,該網絡主辦了“白絲帶熱線”,免費為性暴力、家庭暴力實施者及具有暴力傾向者提供行為改變輔導,為暴力受害者提供咨詢幫助。該熱線主要由社會性學者、社會活動家、專業心理咨詢師及其熱衷于公益的各界專業人士提供咨詢!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向往和諧、親密的關系,都渴望沒有暴力的生活,希望擁有和諧的家園。要相信,你是有能力改變你的生活的,本刊也將和您一起努力!
來電人:女性,34歲,目前無業
丈夫:35歲,從商,無固定職業
家庭狀況:大兒子3歲,小兒子8個月。
個案整理:張若昕
本期分析專家:方剛(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聯合國秘書長“聯合起來制止針對女性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絡成員)
施暴方背景及日常角色
老公家有四個兄弟姐妹,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實人,養大四個孩子很辛苦。他們長大后,大姐便去做生意,幫助家里改變生活條件。老公也和她一起做過生意,姐弟倆因為合不來,經常吵架。
事實上,老公對別人也經常大吼大叫,做生意時對客人也很兇,每次都是他家人幫忙善后。
婆婆家人都說,他脾氣一直不好,叫我忍耐一下,多包容一些。但是,我發現,包容他一次后,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他的性格更加反復無常。
他還非常愛面子。以前,他對朋友和家里人說他買了房子,其實,那房子是我的。礙于他的面子,我也沒有在他朋友和家人面揭穿他。只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父母以為房子真的是他買的,便對我提要求,說:“我兒子對你很好啊,每天在外面錢很辛苦,又為你買了房子,你要多貼……”
伴侶關系
我們是經別人介紹認識的,當時感覺還不錯,便結婚了。他那時沒有錢,我便將自己的錢拿出來供他做生意,可是,他每宗生意都賠錢。家庭生活中,我也沒有問他要過錢,沒有讓他負擔我們的生活在醫院生大兒子的時候,也是我自己支付的住院費,他也沒有想過要負擔我什么。
在經濟上,都是我養家。我自己有一套房子,為幫他的生意,不惜抵押出去給他借貸。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賺過一分錢回來。但是,他—直在外面到處跑,說是做生意,隔一段時間回來幾天,然后我們吵架了,他就借口做生意外出。只要多住幾天,有時候我能感覺到,他是故意和我吵架。
事實上,就算他不打我,我們夫妻關系也沒有那么和諧。
專家分析:
從他的成長環境、日常角色以及你們的關系中,可以看出,丈夫在家庭中不承擔責任,這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傳統影響。但是,這位丈夫在公領域中的角色扮演也不“成功”,經商屢屢失敗。也許有人會聲稱,正是因為他職場失敗,情緒不好,所以才會在家中施暴。男人在“外”不成功,沒找到“做男人的感覺”,就回家宣泄。對這樣的暴力,不可以同情,反而要更加譴責,女人不是出氣筒。
事實上,男性氣質是一種多元情境中的實踐,男性氣質具有支配/剛性、從屬/柔性等多種趨勢。主流文化所鼓勵的支配/剛性趨勢的男性氣質在這個男人身上體現得很充分,我們看到,這種男性氣質不僅破壞了親密關系,也破壞了他在職場中的順利成長。
對于財產的炫耀,與對家人的支配一樣,都是支配/剛性趨勢男性氣質的體現。
無數的事實表明,忍耐不會消解暴力,只會助長暴力。伴侶關系中,不是一方“有錢”就意味著對另一方“很好”了,伴侶關系不是經濟雇傭關系,更何況此個案中男人還沒錢。
暴力狀況
我還記得他第一次打我的情景,那時我們還沒有第二個孩子。一天晚上,大兒子半夜啼哭,我便起身哄,可沒有哄好,把他吵醒了,他便起身吼我。
孩子哭我也很急,便想給孩子喂點奶,可洗奶瓶的時候,他責怪我磨蹭,我氣不順,便回幾句嘴。他突然從床上跳下來猛地踢我一腳,剛好踢到我剖腹產處的那道傷疤,頓時疼痛難忍,立刻癱倒在地。他見我倒地,也不攙扶我,竟然還說:“嘴巴那么賤,再頂嘴我還會打你。”
此后,他動不動就對我動手。打完我,第二天就外出,也不管我傷心不傷心。
有一次,只是因為我瞪了他一眼,他就對我拳打腳踢。因為一點小事辱罵我,更是稀松平常。打我最嚴重的一次,我的嘴巴都腫了,鼻子流血。就連生小兒子坐月子,他都打過我。
前天,小兒子的學步車螺絲掉了,我讓他將螺絲旋好。他弄了一次,我說擰緊一點,要不然還會掉,他便又擰了擰。可弄好后,他突然發脾氣,眼神變得很兇,我小心翼翼地問:“你干嘛這么兇地看著我?”
就這一句問話,他立刻揚起手,狠狠打在我臉上。
“你又打我!”
“我打你又怎么樣?!”他吼道,然后摔門而去。
他不止打我,還打孩子。有好幾次,孩子哭鬧,他不但不哄孩子,還非常惱怒地走到孩子身邊,對孩子大吼。孩子如果繼續哭的話,他便打孩子,下手很重,有時候用腳踹,一下子就把孩子踹摔在地上。
每當這時,我只能站在一邊,不能勸阻,也不能護著孩子。如果我出來維護孩子,他會說是我慣壞的,連我一起打。
暴力處理
別人都說我老公有暴力傾向,可能有點心理變態。
如果一次兩次我就忍了,夫妻之間不計較。但是,他打我打得太狠了。曾經打到鄰居看不過眼,便幫我報警。
鄰居說他:“你不可以這樣打人啊。”
他說:“我沒有打她,我哪有用力打,我是輕輕拍而己。”
但是沒有用,警察讓我去找婦聯,我沒有找婦聯。我的心,在他變本加厲的暴力下變得心寒,甚至,我嘗試過自殺,幸好被鄰居撞見,救下了我。鄰居勸我趕緊回娘家。
我也實在是受不了了,想離婚,想帶兒子走。但老公說:“要走你自己走,你別想帶走兩個兒子,小孩是我的。”
專家分析:
孩子夜間啼哭,丈夫本應該和妻子一起照看孩子,自己不僅不承擔責任和義務,反而責怪妻子沒照顧好孩子。沖突背后是男女在家庭事務上分工的差異,背后更是社會性別的不平等機制,男人負責公領域,女人負責私領域。
“嘴巴那么賤,再頂嘴我還會打你”,“你干嘛這么兇看我”……每一次施暴似乎都是迫不得已的,都有充分理由,都是妻子在“咎由自取”。也許有人會說,妻子確實不應該“頂嘴”,但問題是,夫妻爭執何以被冠以“頂嘴”這種明顯暗示對更具權力一方的挑釁用詞?這不是事先假定了丈夫更具有權力嗎?也許有人會說,妻子確實不應該“瞪”老公,問題是,責怪時的目光被定義的背后是什么?在女性被要求“溫順”的文化下,“不溫順”便是兇。說到底,“頂嘴”、“兇”,都是違背一個賢淑、溫柔、順從的“好女人”的標準。
面對三歲孩子的哭泣,不是俯身去探究原因,不是給以愛與呵護,而是喝令不要哭。這仍然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控制欲。這個男人不會愛別人,只想控制別人。
“一次兩次就忍耐了,夫妻之間不計較”,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思維邏輯。正是這種邏輯,鼓勵了暴力。在一次兩次三四次的忍耐中,伴侶之間的關系模式形成了,施暴成為一種交往模式,想改變都困難了。當發現難以改變時,有些受暴者便試圖以自殺來逃避。
警方的不作為,與目前關于家庭暴力的法律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
最大的亮點是那位鄰居。即使不是在“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時代,人們對他人的家庭暴力也多保持沉默。人們更多認為那是“家務事”,是“兩口子打架不計仇”,外人不應該干涉。這位鄰居選擇報警,還告訴受暴者應該及時逃脫,不要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同時直接告訴施暴者不能這樣打人。這是難得的正能量。如果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對發生在身邊的性別暴力不再保持沉默,施暴者便將無處遁形。
施暴者一句“我是輕輕拍”而已,試圖粉飾暴力實質,是施暴者慣用的手法。
事實上,這樣的暴力文化下,只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施暴者。他的孩子未來同樣很可能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并且不視暴力為一種錯誤。
現在就改變,還來得及拯救孩子。離婚,帶孩子離開,是最明智的選擇。在足夠的證據面前,懂得家庭暴力危害性的法官,應該支持母親得到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目前訴求
我決定要離婚,但是我不知道要怎么做,兩個兒子怎么辦?我想要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咨詢專家建議:
目前看,協議離婚比較困難,并且求助者想要孩子的撫養權,建議起訴離婚。建議先收集暴力證據,如錄音、拍照,爭取知情的鄰居愿意作證。
打官司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這個時間求助者必須保護好自己。建議委托一個律師,律師會從專業角度指導求助者應該如何做。
小編寄語:
有關家暴的傾訴電話,我們編輯部也不時會接到。像本期非常傾訴欄目中就有一例,這再次提醒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這部分人群,同時也在此呼吁,已經或者疑似遭遇家暴的人群,應盡早尋求幫助,不要讓家暴愈演愈烈,以致最后無法解決。
中國白絲帶咨詢熱線:4000-110-391。每天咨詢時間為:9:00am-22:00pm,全年無休(全國各地撥打該熱線,只需支付市話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