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4月,一年一度的鐘表界的盛事——被稱為“鐘表界的奧斯卡”的第四十二屆巴塞爾表展再次于瑞士巴塞爾拉開序幕。科技與工藝的推陳出新,讓每一年的Basel都賺足了眼球,當人們懷疑還能有怎樣的突破時,品牌總能再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今年巴塞爾表展與往年相比依然是毫不遜色,各大鐘表品牌不僅在展館和展臺上做足了文章,在表款設計和制作上同樣不遺余力。除常規表款外,高復雜功能的升級、新材質的應用及女性表款的復雜傾向等,都讓今年的表展充滿亮點,而專為中國媒體開設新聞發布會也是歷年來首次,足見品牌和巴塞爾表展官方在創新之余也更加重視中國市場。
不多一毫米
對鐘表佩戴者而言,厚重的表殼有時會成為佩戴的一種享受,但有時又會成為手腕上的負擔。雖然只有幾克重量,但是細致入微的鐘表制造商們還是從中發現了商機,然而,“超薄”不僅要求手表本身非常纖薄,對機芯同樣有著嚴苛的要求。起初由于技術原因,在有限的表殼尺寸之內,完成一個復雜功能需要大量零件才能得以運轉,而這勢必需要增加腕表厚度,為此要想纖薄就必須在功能上做出讓步,而功能很大一部分受制于機芯零件和附件模板。因此厚度難以突破,多功能表款最多也只是薄,超薄卻是無從談起。于是在功能讓位于機芯纖薄的基礎上,很多鐘表品牌紛紛推出超薄腕表,在長時間市場選擇過程中,一些鐘表制造商因為種種原因退出了超薄制作領域,只有部分實力強勁的鐘表品牌仍然在超薄領域內孜孜不倦的突破和創新,由此可見超薄腕表的制作難度。今年巴塞爾表展上,幾大鐘表品牌繼續發揮在鐘表制作上的實力推出數款超薄領域內堪稱杰作的表款,令人眼前一亮。
Breguet寶璣
5377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
腕表搭載僅有3毫米的機芯,機芯在纖薄的同時還搭載具有多重專利的鈦金屬籠框偏心陀飛輪調節器,并采用了全新抗磁性的硅質游絲等部件,令腕表在實現超薄的同時還可保證走時的動力長久,即使從手腕上摘下,也可保證腕表運轉長達90個小時之久。由此它也成為最薄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之一。
Bvlgari 寶格麗
Otco Finissimo 陀飛輪腕表
Otco系列自推出之時,便被附加了品牌對精心復雜功能的追求,由此也成為寶格麗的代表性腕表系列。今年Otco系列搭載僅有1.95毫米的Finissimo陀飛輪機芯,它的厚度甚至比瑞士法郎的硬幣還要薄,使得該枚腕表成為市場上最為纖薄的陀飛輪腕表之一,令人印象深刻。
Chopard蕭邦 L.U.C XPS超薄旗艦腕表
今年,蕭邦將腕表直徑縮減至35毫米,外形采用了中性的設計,男女皆可佩戴。同時配備了雙發條盒,使得動力儲存達到了65小時,機芯也僅為3.3毫米。即使裝入表殼之內,厚度也僅僅7.1毫米,而來自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的認證,則讓該枚時計增加了卓越的品質。
Hublot宇舶
經典融合8天動力儲存腕表
腕表搭載厚度僅為4.4毫米的HUB1601手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可達8天,使機芯足以躋身業界最薄同類型機芯行列。45毫米的表殼采用了18K王金或鈦金材質,透過鏡面,可見采用日光緞面拉絲處理的黑色表盤,并具備50米防水功能。
透視表盤上的齒輪舞蹈
現如今,一枚機械腕表動輒便以五位數起跳,很多人之所以愿意掏錢購買,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讀時這么簡單,或許更深的原因在于機械腕表上所附加的人類智慧。機械齒輪運轉間的滴答聲對很多鐘表藏家而言,都是最美的音樂,也正是這種嚴絲合縫的齒輪運作才使腕表得以增加獨特的美感和高附加值。
機芯齒輪運作常常被鐘表施以表殼覆蓋,讓人難以一睹其內部的秩序運轉之美。然而鏤空鐘表的誕生卻讓人們的這個愿望得以實現,鏤空鐘表的誕生雖然難以追其根源,但是坊間卻有一些關于鏤空工藝誕生的趣聞軼事。據傳,鐘表最早誕生于文藝復興之地的意大利,后來傳至英、法,并在兩國達到了巔峰,大概18世紀中葉,鏤空裝飾工藝率先出現在法國的高端鐘表制作上,早期的鏤空更多是作為藝術形式呈現,并未太多融入鐘表運轉中。隨著瑞士制表業的興起,加之鏤空工藝的獨特美感,鏤空工藝逐漸開始與鐘表的機械齒輪運轉相結合,經過精心安排的齒輪與對應的鏤空表盤,讓腕表得以從二維視覺延伸至表背的三維立體效果,美不勝收。
Tissot天梭 杜魯爾街鏤空系列腕表
該系列命名源于天梭工廠的創立地,品牌希望借該系列表達對瑞士產地和悠久歷史的驕傲。采用深藍色制作的指針在鏤空的表盤之上,充滿現代氣息,表盤9點位置的小秒盤獨具匠心。指針的運轉可以清晰地透過齒輪運作看出,流露出充滿科技的別樣美感。
Arnold Son亞諾
時間金字塔不銹鋼腕表
表如其名,如同一款戴在手上的金字塔,充滿神秘的能量。機芯被制成金字塔般的造型,在鏤空表盤的兩塊藍寶石晶體間浮動。三層的立體構建將機芯和手表指示器巧妙分隔,附屬的秒表盤位于最底層,藍寶石晶體上的時間小時指針位于中層,分鐘指示器則位于最上面的銀環上,就如層層堆疊的埃及金字塔一般。
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蘇蒂原創
機芯倒置大日歷腕表
于2008年問世的機芯倒置腕表PanoInverse首次將雙鵝頸微調裝置呈現于表盤之上,是薩克遜制表廠展示機械腕表內在之美的首款杰作。為了將通常情況下位于表底的零件展示于表盤之上,需要對許多機芯零件進行改良,同時重新設計和制作個別零件和模組,于是全新的66型手動上鏈機芯便應運而生。除了自動上鏈功能和易于閱讀的日歷顯示,這款腕表將非凡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及合理的功能集于一身,蘊含了對舒適度和時尚感的綜合考量。
Hamilton漢米爾頓 卡其全鏤空腕表
該款腕表秉承品牌的航空傳統,在表盤中央配以猶如螺旋槳結構的拉絲X形搭橋,真切地營造出螺旋槳轟鳴轉動的效果。層次分明的盤面、突起的鑲嵌刻度、蜂窩狀內圈設計、雙色指針以及一覽無余的全鏤空機芯,共同打造出這款動感腕表的霸氣和個性。除了搶眼的盤面設計,腕表的機芯經拉絲處理,飾以H圖案雕刻并裝配鏤空自動擺陀,盡顯機械質感。
腕上元素周期表
關于新材質的應用,幾乎每年都會成為探討的方向之一。然而品牌在材質使用上,無非就是兩個套路,要么探索以往沒有人用過的材質,要么就是自己研發新材質。前者在于很多未被使用過的材質物理特性還仍待考察,后者在于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來研發。比如,前幾年大家一直討論使用的硅材質,經過數年考察之后,如今硅材質的物理特性已被大多數鐘表品牌所認可,并被廣泛地使用在了機芯的擒縱系統內,而陶瓷、鈦這一類以往的“新材質”更是成為多數品牌更新換代的必備材質。今年在使用原有開發了幾年的新材質基礎上,又涌現出了一些以往鮮有提及的材質。另外,在合金及高科技陶瓷研發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獨特的色澤更是成為品牌特有的標志性研發成果,成為巴展上引人注目的焦點。
Frederique Constant康斯登 心跳自家機芯腕表
品牌自2004年推出首枚心跳自家機芯獲得成功以來,每年都會為系列增添新成員。今年,康斯登推出搭載全新矽材質的FC-945心跳機芯,提升了腕表的穩定性。矽是化學元素,它是四價類金屬,性質與碳相似,但矽的化學性質較穩定,并被廣泛用作半導體材料。采用矽制作的擒縱輪由于不用上油,而且重量減輕,具有良好摩擦等性能,因此相比一般的杠桿式擒縱系統,提升了腕表的走時精準及能量利用效率。
Maurice Lacroix艾美
匠心系列引力腕表
為抵抗地心引力對走時精準的影響,艾美采用了近幾年最為火熱的全新材質“硅”。與其他品牌不同之處在于腕表機芯內部的擒縱系統采用了全硅質制作,而品牌的機芯制作負責人Michel Vermot更成為開發和制作全硅擒縱系統的第一人。艾美表將機芯內部的不必要部件去掉,使整個部件縮減為188枚,令腕表外觀更為簡約,而ML230機芯也是品牌推出的第13款自制機芯。
Hublot宇舶
經典融合蒼穹陀飛輪腕表
這款腕表在今年表展期間可謂相當亮眼,稀有的鋨第一次被應用到腕表上,該材質據說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悉的地球上最稀有金屬之一。據估計,全球約有200 噸鋨儲量,相較于本身即為貴金屬的鉑(全球約有13,000 噸鉑儲量),其稀有度可見一斑。鋨質地堅硬,在空氣中十分穩定,擁有的獨特藍色光澤永不褪色。來自瑞士的科學家們通過高度精密的工藝使鋨結晶成為鋨晶體,宇舶再將這種大小從0.1 毫米到數毫米不等的鋨晶體做成表盤,呈現在陀飛輪腕表上。
LINK
舊材質新色彩
鉑、金等貴金屬一直是鐘表最常使用的材質,尤其是金的更是相當普遍,由于金質地柔軟,因此制作表殼時常常會加入其他金屬,不同金屬的混合便產生了獨特的顏色,所以金也產生了玫瑰金等獨特顏色。今年香奈兒在其經典的J12系列腕表中,首次采用了香奈兒獨家打造的18K金材質,它呈現出以往未曾出現過的顏色,香奈兒稱其為Beige (米色)金。
360度無死角
陀飛輪最早于1795年由瑞士鐘表大師路易· 寶璣發明,法語名為Tourbillon,就如同它運行的軌跡一般,有“漩渦”之意。該部件的誕生主要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所造成的誤差,以提高走時的精準度。簡單來說,當一枚腕表處于垂直狀態時,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部分部件在運轉過程中會發生難以察覺的細微快慢變化,這將影響最終走時的精準度,如果把這部分易受影響的零件安裝于一個每分鐘轉動一周的“框架”內時,便可以獲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這樣便可以幫助鐘表在運轉時獲得互補誤差。看似簡單的結構,制作起來卻相當復雜。因此陀飛輪一直是機械表制造工藝中最高水平的代表,常常被譽為“表中之王”。經過2個多世紀,陀飛輪已由單軸向多軸演化,使得走時精準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就如今年巴塞爾表展上頻繁出現的2軸和3軸陀飛輪,它們一方面體現了鐘表品牌在制表技藝上的不凡實力,另一方面也讓陀飛輪這一傳統復雜功能由平面走向三維立體,讓機械運轉變得更加玄妙。
Harry Winston海瑞溫斯頓
史詩陀飛輪5號腕表
早在2009年,品牌便開始致力于探索陀飛輪結構,并推出了史詩陀飛輪1號腕表,一直到史詩陀飛輪4號腕表,今年品牌在此前系列基礎上推出該款。設計師以現代都市主義制表風格聚焦三重陀飛輪,機芯各個部分被垂直安排在不同層面,構成一幅精妙的機械景觀:機芯位于底層,夾板置于其上,而三重陀飛輪則位于頂層。表殼與機芯連為一體,猶如一座不可分割的雕塑。
Girard-Perregaux芝柏 三軸陀飛輪腕表
腕表表盤結構層次分明:9時位置透過拱形透鏡可見三軸陀飛輪,陀飛輪框架保留了七弦琴般的造型;1時半位置銀色小時盤有巴黎小釘裝飾并配上玫瑰金數字及時標;中置動力儲備指針與6時位弧形刻度負責顯示尚余動力;11時位置為金色GP芝柏表標志。表盤上圓圈與弧線布局匠心,尖端陀飛輪技術與含蓄簡潔的風格對比。
Graff格拉夫GyroGraff系列腕表
該系列腕表將品牌對制表技藝和獨特設計的理念得以體現,不僅配備了雙軸陀飛輪結構,同時還配有三維月相顯示功能。位于5時位置的雙軸陀飛輪以兩個軸心齒輪讓陀飛輪以更為立體的方式行走,與7時位置的“轉數圖示”(gyrograph)月相顯示相對應,該月相顯示可以清晰顯示月相變化。腕表的兩項功能正好平衡了腕表表盤設計,使外形更具優雅氣質。
LINK
神秘的機械時間
在腕表大行其道的當下,座鐘似乎早已被人遺忘,但是各大鐘表品牌卻從未遺忘它們,每年總會有鐘表品牌推出數量稀少的座鐘款式,它們大多以功能復雜,造型奇妙等獨特之處取勝,也成為每年巴塞爾表展的一大亮點。
MBF Starfleet Machine - L’EPEE 1839座鐘
今年獨立設計師品牌MBF與瑞士高端鐘表制造品牌L’Epée 1839合作,以星際間飛行船搭載的座鐘為靈感推出該款座鐘,它設有時針與分針、雙逆跳秒針和動力儲備指示。在中間小時—分鐘圓頂的12點下方,是炮塔激光炮造型的雙逆跳秒針。兩枚激光炮剛開始處于平行位置,隨后開始彼此交錯,最后迅速飛出,每一個動作循環20秒。
跨越時空的愛
無論是鐘表藏家還是制表品牌,實用功能恐怕永遠是他們無法跨越的一項,畢竟不管你表盤做得多炫,讀時還是鐘表的本職工作。在眾多實用功能中,兩地時和世界時或許是眾多商務或旅游人士最鐘愛的一項了,無論是從白天穿越到黑夜,還是從亞洲穿梭到美洲,精準掌握目的地和所在地時間,都能讓你在這個越來越頻繁往返世界各地的地球村時代掌控自如。飛越時區的那刻,只需對腕表進行第二時區調校,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輕松應對時區變換所帶來的不便,避免出現弄不清楚時間而致半夜打電話給上司的尷尬情況,如果目的地擴至多個,抑或需要與全球不同地區的客戶聯系,那么世界時腕表便是不二選擇。今年鐘表品牌在重視實用的多時區讀時功能外,在讀時方式及表盤制作上同樣下足了工夫,令佩戴者在異地時間讀取的同時還增加了獨特的趣味性。
Breitling百年靈 世界時間終極計時腕表“瑞士巡邏兵50周年”限量版
百年靈特別為“瑞士巡邏兵”特技飛行表演隊成立50周年推出旗艦系列世界時間終極計時腕表的獨家紀念版,無愧為真正的專業飛行員“腕上儀表”。 9點鐘位置飾有飛行隊徽標的純黑表盤,與旋轉表圈上嵌注的黑色橡膠模切數字相映成輝;第二時區指針尖端飾以紅色F-5E Tiger II型戰斗機輪廓,得益于超級實用的全表冠調校系統,可以隨時以24小時時制指示第二時區時間,刻有24小時數字刻度的雙向旋轉表圈亦能提供第三時區時間讀取。
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
Escale世界時腕表
該枚腕表由路易威登La Fabrique du Temps高級工坊中的制表大師完成,是世界上首枚擺脫 “經由第二個三角指針指示時區”思維束縛的世界時腕表。表盤由三層獨立可旋轉圓盤組成,最外層的雙層彩色圓盤上標有世界各大城市的名稱及其標識,使用時,僅需通過唯一表冠調節,將身處的城市轉動至黃色箭頭所指的12點位。中間圓盤則起到顯時作用,圓盤在不停地緩慢轉動,并被分為黑白兩色寓意白天和黑夜,24時制顯時。位于表盤中央最小的圓盤則起到顯分作用,亦以相較“時盤”較快的速度勻速轉動。
Hermès愛馬仕 Dressage
L’heure masquée腕表
調皮的時針隱藏在分針正下方,只需輕壓表冠上的按鈕,時針便會出現。一旦松開按鈕,時針便立即消失,隱藏于分針下方,正如第二時區視窗的顯示功能,也玩起同步的捉迷藏游戲,跟著時隱時現。這有趣的設計是由一組精密巧妙的快慢針、小齒輪和輪系機械指揮。當該系統受到按鈕驅動,時針凸輪便會帶動隱藏的時針出現,在表盤上精確指出正確的時標位置。直接與機芯基本運轉相連的第二時區顯示則可經由位于9點鐘位置的按鈕來調校時間。
RADO雷達 皓星系列高科技陶瓷雙時區Touch腕表
腕表采用了品牌經典的單一構造表殼,設計簡潔,操作上也同樣簡單,無需表冠便可完成。主表盤的兩個指針顯示所在地時間,6點鐘位置的小表盤則顯示第二時區。主時區的時間通過表殼頂端的觸感裝置設置,將手指沿著表殼的左側滑動設置小時,沿著表殼的右側滑動設置分鐘。在設置主時區的時間時,兩個時區的分針將同步轉動,確保時間準確。小表盤的時間則通過表殼底部的觸感裝置設置,將手指沿著表殼的左側滑動設置小時,沿著表殼的右側滑動設置15分鐘的間隔時間。15分鐘是世界時區之間最小的時差。
來自陽光的絢麗
每年巴塞爾表展,我們總能在機芯及表殼上見到獨特材質的應用,從早期的陶瓷到如今的硅、鈦等,然而表盤卻鮮少有人提及獨特材質的應用,或許我們已墨守成規地認定表盤材質并不重要,上面的工藝才是重中之重。的確如此,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通過材質的變幻來呈現表盤的工藝呢?今年愛馬仕和宇舶便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嘗試,它們將水晶、玻璃這種與我們息息相關、再平常不過的材質搬到了表盤之上,呈現出了另外一種令人驚艷的透徹之美。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腕表上不是有藍水晶玻璃嗎?我們這里提到的玻璃卻是彩色玻璃與經過千花紙鎮工藝制作后的水晶工藝。
Hublot宇舶 經典融合斑斕陀飛輪腕表
宇舶以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為靈感,將幾何圖形和絢麗顏色的靈感大膽呈現于表盤之上,裝飾鏤空陀飛輪機芯的框架,構建出15 個以上可透視窗格,每一處均有O 型零件固定鏡片,并確保其不會受熱膨脹。其中使用可過濾不同光譜的高科技玻璃,給予其出色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在精密激光切割下可精確至微米,即使時間流逝,依然能夠展現鮮艷的光影與色彩。
Hermès 愛馬仕
Arceau Millefiori 千花腕表
愛馬仕依托具有400年歷史的著名水晶制造商圣路易水晶工坊,在表盤上首次將制表與水晶工藝結合,它采用源自19世紀圣路易水晶工坊的千花紙鎮制作,在工坊所在地Saint-Louis,數位工匠首先以熔融狀態的水晶和琺瑯打造出“millefiori”圖案的水晶芯柱,然后將其切割成一段一段。交由專門制作千花的水晶工匠豎立擺放在鐵缽內,組合成花床圖案,再切割出所需的千花水晶部分。最終將它們賦予愛馬仕Arceau 腕表的表盤或表蓋。
LINK
精雕細刻
眾多技藝當中,除了琺瑯長期被鐘表品牌青睞喜愛之外,另一項鐘表品牌鐘愛使用的技藝便是金雕。早在17世紀法國Hugueno教手工藝人進入瑞士后,便將這項傳統的手工藝帶到了鐘表之上,雕刻師用各類工具在表盤或夾板上雕琢出各類紋飾與圖案,從而賦予鐘表更強的表現力。今年飛亞達將這項技藝與中國文化相結合,采用金雕和微繪技藝將唐代仕女形象展現在表盤上,從而賦予腕表獨特的東方美感。
FIYTA飛亞達 大師系列唐代仕女圖限量款腕表
大師系列作為飛亞達經典系列之一,多使用陀飛輪機芯、特殊結構、琺瑯、金雕等工藝。該枚腕表采用特殊開合結構,翻開表蓋,手工金雕微繪的12位袖珍唐代簪花仕女呈現于表盤上,她們有6種造型,兩兩相對,其設計靈感來自唐代《簪花仕女圖》。按下2點位按鈕,表盤外圈旋轉,仕女會移動一個點位。表蓋上逸漾著水紋和云紋,外圈環紋是唐代織錦上的紋理。底蓋上的環紋為飛亞達特有的“雙F”紋,中間為象征萬代吉祥的蔓草紋,用寫意手法描繪東方文化。
趨向復雜的半邊天
女性腕表在這幾年里的發展著實有些迅猛,總會讓人產生女性似乎是近幾年才成為鐘表市場客戶人群的錯覺,其實女性早已在鐘表市場里占有一席之地。1812年,寶璣為拿破侖妹妹卡洛琳娜,也就是后來的那不勒斯皇后制作了一枚帶有報時功能的橢圓形手鏈,雖然這是不是史上第一枚腕表,尚存在爭議,卻足以證明腕表從誕生之初,女性就占有重要位置。早些年里,腕表設計師還主要是以鉆石來討好女性,后來隨著女性鐘表知識了解的深入,鉆石表已遠遠不能滿足女性對機械表的需求。于是近幾年,鐘表設計師開始將一些男表里的元素加入女表的設計中,最普通的可能就是將男表按比例縮小,再在細節部位上進行柔美化。然而作為半邊天的女性,自然不會滿足于這種粗糙的設計,于是今年巴塞爾表展上,我們便看到了帶有復雜陀飛輪功能的女性腕表,一方面它們仍然帶有女性特有的寶石鑲嵌或貝母表盤,另一方面功能上也不再是簡單的大三針,而是融入了更多男性硬朗的功能。
Chopard蕭邦
Happy Sport系列
Tourbillon Joaillerie腕表
早在1993年推出該系列,自誕生起便成為品牌的代表系列。去年為慶祝誕生20周年,該系列推出首枚搭載機械機芯的女士腕表,今年該款將高級珠寶鑲嵌與高級制表融合,搭載蕭邦表廠自產的L.U.C. 02.16-L型機芯,使它不僅具有高級珠寶的色澤,也散發著現代氣息。陀飛輪經過特別設計,憑借其42毫米的直徑一躍成為該系列最大尺寸的表款。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女式白金陀飛輪腕表
該枚與眾不同的陀飛輪成為品牌制作復雜腕表的標桿,以白金取代玫瑰金打造的表款,腕表保留了原來的機芯,由路易威登La Fabrique du Temps工坊開發的陀飛輪被裝載于機芯之中。透過表殼可見位于6時位置的陀飛輪與放射形的圖案相互搭配,不僅帶有女性的奢華亦不失男士的機械之美。
Bvlgari寶格麗
Berries系列陀飛輪逆跳時針腕表
2013年品牌推出Berries跳時及逆跳分針兩款精美腕表,如今,品牌以此為基礎推出全新單品,在保留該系列特有的璀璨寶石綴飾的同時,也將色彩的搭配藝術融入到制表工藝中。特有的漩渦狀飾圈縈繞著位于6時位置的陀飛輪結構,只需翻轉表殼,便可透過表背欣賞到機芯的運轉之美。
LINK
貝母色彩
今年女表可以說大放異彩,除了復雜功能融進女表常規功能內,珍珠貝母表盤也成為女表上的一大特點。各式女表之上,珍珠貝母似乎成為大家制作表盤共識的材質,或許這種陽光下彩虹的色澤與女性柔美的氣質更加貼切。
Longines 浪琴 全新博雅系列女士腕表
該系列腕表的圓形表殼線條流暢,擁有三種尺寸:25.50毫米、34.50毫米和37.00毫米,采用珍珠貝母表盤,表殼以精鋼或精鋼玫瑰金兩種款式呈現,部分款式鑲鉆。
Dior Grand Soir系列Origami腕表
該系列靈感來自于Origami,一種傳統的日本折紙藝術,表盤紋理猶如折紙,飾以白色珍珠母貝。采用亮漆擺陀,擺陀旋轉時與珍珠母貝圖形表盤相映成趣。
方寸間的技藝靈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裝飾技藝,然而很多都跟著時代變遷而湮滅于歷史之中。現在,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技藝的越發關注,越來越多即將失傳的技藝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對于鐘表行業而言尤其如此,鐘表制作本身就是一項傳統的手工制作技藝,因此在對傳統工藝的保護和傳承上,鐘表品牌尤甚。為此,很多鐘表品牌都會將一些傳統裝飾工藝搬到表盤之上,一方面在于記錄這些即將失傳的技藝,另一方面也意在增強腕表的珍貴和稀有。在眾多采用傳統工藝制作的表盤中,尤其以采用琺瑯工藝制作的表盤最為珍貴,它們不僅耗費工藝大師的大量精力和時間,同時能夠制作精美琺瑯藝術品的工藝大師也數量稀少。雖說他們手下有不少學徒,然而相對龐大的市場,卻是杯水車薪,他們親手制作的琺瑯表盤腕表尤其炙手可熱,難怪它們如此倍受品牌青睞。
Blancpain寶珀
2014 Villeret 系列腕表
在眾多琺瑯燒制技藝中,有一項琺瑯工藝雖然只是單純的色調,然而在制作難度上卻一點不輸其他技藝,這便是大明火琺瑯。今年寶珀在其經典的Villeret上便采用了這項琺瑯技藝。這種穩定持久的材質可無限期保持色彩的華麗光澤,因此實現它要求極高且需具有獨特的專業經驗,制作時需相繼涂上多層色彩,每涂一層便需焙燒加固,微微拱起的穹形表盤形狀,更大大增強了此工序的復雜性。除此之外,表盤上沿用了另一種傳統工藝,在時標4、5及7、8間鐫刻有“JB”標識。這種秘密署名起源于過去的琺瑯工藝師,他們通常會在作品上刻上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縮寫。
CHANEL 香奈兒 Mademoiselle Privé 珠寶腕表
前年,品牌便根據香奈兒女士寓所內著名的Coromandel中國烏木漆面屏風上的花鳥山水為題材,制作出一系列的微繪琺瑯腕表。今年香奈兒繼續延續該設計靈感,只是一改之前的山水風景而以仙女為題材,該題材相比山水更為難以制作,人物的衣褶、表情均需原貌縮小至面積僅幾寸的空間上,其難度可想而知。透過放大鏡觀察表盤上的仙女圖案,可以清晰看到每一個細節,其采用的大明火微繪琺瑯和鏤空琺瑯工藝更是相當難得。
Jaquet Droz雅克德羅
金箔雕花琺瑯系列腕表
金箔雕花琺瑯技藝是一項失傳已久的琺瑯技藝,去年品牌成功復原該項技藝,今年品牌在該工藝基礎上推出了三款限量版腕表。金箔雕花琺瑯的瀲滟湛藍與璀璨金光相得益彰,構圖細密精巧,制作巧奪天工。表盤需經多次千度煅燒后才得以最后成形,然后再經琺瑯大師將金箔組成圖案精準無誤地置于半透明琺瑯之上。藍鋼指針與湛藍表盤相互呼應,紅金表殼搭配黑色或藍色鱷魚皮表帶,與金箔雕花交相輝映。
Ulysse Nardin雅典
Classico鎏金琺瑯腕表
雅典每年都會以所擅長的琺瑯腕表來紀念一艘著名的探險船、戰艦或地標,今年品牌延續鎏金琺瑯腕表系列的傳統,細膩地在表盤上描繪一艘著名的意大利護衛艦“亞美瑞格·韋斯普奇號”。該艦船有26張帆,船體飾有黑白相間條紋,整體設計凸顯獨特的風格,圖案需要超過500毫米長的金線來制作勾勒輪廓的色塊。整個過程需花費50小時,經過26個工序才可完成一枚琺瑯彩繪表盤。
不朽的時尚齒輪
早期,腕表對時尚品牌而言,多是它們推出新一季流行服飾時的配飾而已,并未引起太大重視,后來隨著鐘表品牌作為奢侈品地位的提升,時尚品牌開始越發地重視起腕表領域,從早幾年起步瑞士制作機芯,如今已深入人心的愛馬仕、迪奧、香奈兒,到現今的Gucci、阿瑪尼、burrery、GC,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由簡單的外形設計往復雜的機械機芯設計方向上轉型,而它們的消費者群體也開始由單一的品牌愛好者向鐘表愛好者擴大。“Swiss Made”的力量的確不容小覷,今年我們便可以看到眾多帶有“Swiss Made”機械機芯的時尚品牌腕表,或許它們會成為你戴過的第一枚機械機芯腕表。
Balmain寶曼
Maestria Round Automatic 情侶對表
對表均配有ETA 自動機芯,且黑色或銀色的表盤也非常精致,并帶有日期窗口。其還備有一個曼妙表殼及一條雙色精鋼或黑色皮質表帶。有些表款不帶蔓藤花飾,該系列的尺寸均與亞洲市場十分匹配(女款29 毫米,男款39 毫米)。
Gucci 古馳
Handmaster系列
自動上鏈腕表
腕表采用GP3300機芯,具備46小時動力存儲;女士表款采用GP2700機芯,具備36小時動力存儲,機芯由Sowind制表廠供應。透過表背玻璃,可清晰地看到內部的機械裝置,包括鐫刻Gucci標志性Diamante鉆石紋圖案的自動擺陀。
GC Bold Limited
Edition腕表
鏤空表盤上,時針、分針與秒針均帶有熒光涂層。螺旋表冠精巧地連接中央表盤和表殼,表圈采用蝕刻處理,與表冠的質地遙相呼應,表冠設有牢固護蓋。本品配備抗磨損藍寶石水晶表鏡、表殼后部的藍寶石水晶展示窗、浮雕Gc標識的表冠和旋入式底蓋,防水深度100米,全球僅限量發售100枚。
Burberry博柏利 BBY2005 限量版
腕表靈感源自標志性Burberry Trench風衣傳統設計元素的手工制作細節,由手工擰緊的特殊定制螺釘,通過表冠與表圈旋進弧形底蓋,完成表殼的裝配。47毫米的黑色鍍層鈦表殼經過拋光和拉絲處理,搭配鎢和紅色橡膠表圈。腕表搭載瑞士制自動上鏈機芯,具有40小時動力儲存,重要的是機芯通過了C.O.S.C.(瑞士天文臺)認證,確保了走時的精準性。
Emporio Armani
喬治·阿瑪尼 瑞士制造腕表系列Black Magic
限量版腕表
今年,品牌在外形設計上采用了三十、四十年代簡潔優雅的設計風格,而其內在搭載的機芯則首次采用了來自瑞士的機械機芯,使得阿瑪尼新款呈現出創新設計與傳統瑞士精密機械制造相融合的美感。黑色的鍍層,刻度與指針上的夜光顯示,以及經過橡膠處理的鱷魚皮表帶彰顯出陽剛之氣。
天價的光芒
鉆石一直被人們視為永恒的象征,它從被發現的那刻起便成為人們重要的裝飾物,伴隨它璀璨的光芒和稀有的產量,鉆石成為了奢華和尊貴的代名詞,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圍繞鉆石逐漸衍生出眾多的珠寶鑲嵌工藝,如雪花鑲嵌、軌道式鑲嵌、粒鑲及堆砌式鑲嵌等。后來鐘表的誕生,以及伴隨鐘表逐漸由室內擺設走向人體佩戴的演化過程,鉆石又有了另外一個得以展現光芒的場所,于是鉆石鑲嵌技藝逐漸從珠寶配飾制作演化到鐘表鑲嵌之上。早期鉆石鑲嵌還多停留在女士佩戴的珠寶鐘表上,后來隨著男士對鉆石需求的增多,鉆石鑲嵌也被廣泛應用到了男士鐘表之上。由于人們對鉆石腕表需求的增多,因此各大鐘表品牌每年都會推出一定數量的男女鉆石款。尤其在巴塞爾鐘表展上,每年鉆石表款都會成為一大亮點,除了鉆石本身的光芒外,其蘊含的鑲嵌技藝和背后附加的高昂價值都使它們成為眾多參展媒體不得不看的部分。
Boucheron寶詩龍
Cristal de Lune月光水晶煉表
腕表以白金為基座,鑲嵌水晶石圓頂、方鉆和圓鉆,以及可拆卸式鑲鉆流蘇裝飾。品牌在長50毫米、寬37毫米、厚28毫米的水晶石圓頂中雕琢出奇幻的3D立體景觀,一只從月球飛舞而來的華麗孔雀。18K白金表殼上,共鑲嵌225顆鉆石 約3.21克拉,珠母貝表盤,白K金尖針狀時針和分針指針,交會處鑲嵌1顆鉆石,約0.15克拉。可拆卸式的鉆石流蘇則當作墜鏈配戴。
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
“海洋生態”高級珠寶腕表
這款腕表采用傳統珠粒、密封式或鋪鑲手法,以及精密與別具難度的隱形鑲嵌技巧,把多種優質寶石薈萃表上, 腕表以1937顆鉆石與藍寶石點綴表面、表殼、表鏈及折疊扣,匯成“海洋生態”的優美寫照,其重達43.73克拉。腕表表側略為傾斜,連同表鏈以密封式鑲嵌法綴滿長方形鉆石,18K 白金表殼鉆石按照別致的扇形圖案排列,表鏈上方和表面則透過隱形鑲嵌法鋪鑲以長方形鉆石。琢割單粒卵形藍寶石代表小魚,由鑲嵌師以密封式玫瑰金鑲嵌方式逐一固定于基層鉆石上面。
Graff格拉夫
The Graff Hallucination腕表
今年格拉夫推出的這款腕表價值高達5,500萬美元,幾乎成為史上最昂貴的腕表。腕表結合高超的鉆石設計工藝,與重逾110克拉的珍貴彩鉆巧妙結合,其設計靈感源自格拉夫珠寶主席勞倫斯·格拉夫OBE,他親自領導格拉夫的專業設計團隊、寶石專家和資深工匠埋首數千個小時完成這枚腕表。
LINK
私人定制的簽名機器
Jaquet Droz雅克德羅 簽名機器
它以全機械化的方式運作,并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度身定制,外觀設計簡約而獨具現代感。只需輕按兩下,即可從機身中彈出一支折疊臂和一根簽字筆。手工安裝的凸輪系統能夠驅動精密復雜的機械運作,從而復制出連貫而自然的字體。“簽名機器”可分毫不差地復制出其所有者的手寫簽名,透過透明視窗更可欣賞內部機制的運作過程。
歷史上的那些年
對鐘表品牌而言,腕表設計就像一枚雙面的銅幣,只要有創新,便會有復古。復古并不是指一廂情愿的懷舊,而是一種對經典的堅持和對歷史的懷念。雖說是就地取材的復古,然而它們無論在設計上還是功能上都會比原作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地方,原因便在于眾多鐘表品牌在保留其歷史經典的同時,在設計上也做了一些迎合現代人需求和眼光的細微變化。讓你在感慨歷史變遷的同時,也一樣能夠感受到時代變化所帶來的便捷和新奇。或許復刻歷史也是一種新的時髦!
Zenith真力時
飛行員系列 TYPE 20
兩地時區 1903 腕表
為向首次實現動力飛行的萊特兄弟致敬,真力時特別推出該款腕表。飛行員系列 Type 20 腕表,自 1939 年起便成為眾多航空飛行器的機載設備,更成為無數藏家追捧的對象。今年該腕表從歷史中汲取靈感,采用覆黑色 DLC 涂層的鈦金屬表殼,沿用古董飛行員腕表標志性的凹槽表冠。為體現復古特色,時標先覆蓋一層仿古夜光涂層,隨后再覆蓋一層更為經典的超級夜光物料,呈現出獨特的乳白色熒光效果。米色麂皮表帶,內襯裝飾藏家耳熟能詳的真力時飛行標志,以及年代久遠的品牌紋章。
Rolex勞力士
蠔式恒動海使型4000
1967年海使型腕表面世,防水深達 610 米,專為海底工作人員及水圈探險家等而設。今年勞力士推出的這枚腕表,讓這枚于1967年問世的腕表重現人前。其防水深度則達到了1,220米,并配備了勞力士創新的技術及裝置,包括Cerachrom陶質字圈、發光的Chromalight夜光物料、順磁性藍色Parachrom游絲、蠔式保險扣及勞力士Glidelock表帶伸展裝置。同時亦配有勞力士于1967年獲得專利的排氦閥門,確保腕表能有效防水。
Omega 歐米茄
超霸系列Mark II腕表
1969年,當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時,歐米茄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超霸系列Mark II腕表,流線型表殼,搭載 861手動上鏈機芯。今年,品牌推出該款的復刻版,其測速計刻度經處理,在極其微弱的光線下依然清晰可見,而這在該系列腕表中為首創。經磨砂及拋光打磨的不銹鋼表殼呈酒桶形,帶有拋光表冠和計時按鈕。相較最初版本,全新腕表搭載了帶有Si14硅材質擺輪游絲和縱輪計時裝置的3330自動上鏈同軸機芯,令腕表走時更為精準。
LINK
最私密性感的派對
巴塞爾表展期間,除了精彩紛呈的各類表款讓人賞心悅目之外。表展之外,各個鐘表品牌舉辦的特色活動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百年靈巴塞爾頂級私享派對
每年巴塞爾表展期間,百年靈總會舉辦一場神秘的派對,有限的入場名額,隱秘的內容讓人充滿好奇。1號展廳外,獲得邀請的賓客將乘坐一輛神秘的白色百年靈巴士前往。行至活動地點,奢華的水晶燈,精致古典的餐具,衣著考究的服務生,熱情奔放的百老匯歌劇,性感神秘的爵士樂仿佛是一場20世紀20年代的奢華派對。暢飲后,活動轉移至戶外,隨著一陣巨響,煙花騰空綻放夜空,伴隨著強烈的重金屬搖滾,性感熱辣的女郎圍繞四周,令整個活動充滿誘惑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