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值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特寫此文,以資紀念。
70年前,筆者曾在山西原籍參加過抗日戰爭,扛槍打過鬼子,1949年南下入川來到西昌,在涼山工作、生活了60多年,多次聆聽過一些歷史老人口頭講述和閱讀過地方有關抗日戰爭歷史資料,親眼見過抗戰勝利后,西昌各界在西昌南門公園建立的一座“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從而了解到昔日涼山各族人民,尤以西昌人民對抗日戰爭的無私貢獻和流血犧牲事跡,深為感動。
草鞋兵血染戰場
1937年7月7日開始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爭生存、反侵略的全民戰爭。涼山(當時稱寧屬)各族人民和全國一樣經受了戰爭磨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抗戰開始,首批奔赴華北戰場的四川軍隊中,有一支47軍就是從涼山去的。它原稱104師,1937年8月在涼山補充了三千六百多青年兵員后才擴編為軍(軍長李家鈺,非涼山人)。這支涼山草鞋兵他們在西昌誓師出發,徒步行軍四十多天,11月初到達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壺關一帶,立即投入戰斗。他們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中國軍隊中是最破爛陳舊的,面對擁有飛機、重炮、坦克的日本侵略軍,卻毫無畏怯,表現極為英勇。該軍104師311旅的涼山戰士最多(其中還有彝族戰士),1938年2月據守長治城,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們還穿著在西昌出發時那身單衣短褲和草鞋,和日寇108師團浴血巷戰,傷亡殆盡,仍堅持不退,后城破遭敵大屠殺。其中被集體殺害的就有一千多人。他們許多可歌可泣事跡,至今留在長治市人民心中。47軍后由二戰區東路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統一指揮,與八路軍129師(其中也有涼山紅軍戰士)并肩戰斗于長治——邯鄲線。
捐軀南京雨花臺的將軍
除山西戰場外,抗戰初期的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會戰也都有涼山官兵參加。
1937年12月初,南京保衛戰時,據守中華門外雨花臺(高100多米,長300余米的一座山崗)陣地的58師255旅少將旅長華品章,就是西昌西鄉人(1924年畢業于廣州黃埔軍官學校五期),他率全旅官兵和日寇精銳部隊第九師團,血戰了幾天幾夜,直到12月11日和全旅兩千六百多官兵壯烈犧牲。他當時年僅35歲。中外報紙曾報道過他們殉國經過。他的故鄉西昌也舉行了追悼和抗日示威游行。直至上世紀末,饒緒鎮先生倡議建立華將軍紀念碑,并進行捐資,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終于在瀘山公園建立起了一座華品章將軍紀念碑。
1938年3月,山東臺兒莊大會戰,參戰川軍41軍和45軍中的涼山籍官兵,有的犧牲于兩下店爭奪戰,有的犧牲于藤縣,幸存者有幾位回到涼山老家安度晚年。
西昌縣一年出兵四千余
繼1937年之后,涼山青年繼續一批接一批走上南北抗日各戰場。僅1939年~1940年,西昌一個縣(今西昌市)就有4063名。1941年上半年西昌、會理又有600名青年補充到空軍地勤等部隊。
在這之前已有西昌青年參加了空軍戰斗機隊,其中一位在江浙空戰中負了傷。
涼山,在當時西康省轄區名為“寧屬”,是人口最多的地區。蔣介石為此手令軍政部,在西昌設立第十一補充兵訓練處,專事征集訓練涼山各縣入伍新兵。它經常保持三個團編制,下面的每個營都是五個連,比正規軍還多兩個連。經它訓練補充到前線的,前后不下兩萬名。
滇西打鬼子的涼山兒女
1942年5月初,日寇自緬甸侵入滇西藤沖、龍陵等縣,直抵保山怒江惠通橋,西南危在旦夕。西昌農職校、縣中校、師范校等一百多學生(其中有幾名女生)毅然投筆從戎,去大理參加滇西戰干團。會理、德昌、鹽源也有上百青年前往參加。后來有的被派到敵占區犧牲在中緬邊境,有的在抗戰后定居瑞麗。
1944年下半年,中國軍隊在滇西組織反攻。從涼山調去參戰的11集團軍36師和72師原有一些下級軍官和士兵是涼山人,出發前又由補訓處撥了一大批補充兵。這些涼山官兵作戰十分勇敢,有的犧牲于松山攻堅站,有的在芒市拉鋸戰陣亡,生存下來的寥寥無幾。
涼山兒女犧牲知多少?
八年抗戰,據史料記載:中國軍民死亡兩千七百多萬,涼山兒女犧牲了多少很難弄清。1943年有一位《新康日報》趙姓記者,去過德昌、會理、鹽源、鹽邊等縣,所到鄉鎮都有抗戰陣亡軍人家屬,連偏僻不過的鹽邊(今攀枝花市轄)山村都不例外,可見為數不少。西昌各界捐資曾在城內南門公園建了一座“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到五十年代初連同公園拆除了。紀念碑到上世紀80年代后,在一廢墟泥土中挖掘出來,移置于瀘山公園。
擴建機場搶修公路
1938~1939年,擴建西昌小廟軍用機場。西昌、冕寧、寧東(今喜德)有一萬多彝、漢、回族民工自帶工具糧食前來參加。他們頂霜冒雪,風餐露宿,提前完成這一浩大軍事工程。
1939~1941年,搶修自四川樂山起經西昌至云南祥云,全長1138公里的川滇西路,涼山沿線各地出動的民工達十五萬人之多。其中,北線自西昌到樂山這一段(長513公里,稱樂西路。南線自西昌至祥云長625公里,稱西祥路),西昌、冕寧、越西(含今甘洛、石棉和漢源大樹區)就出動了近十萬人。
這兩大工程都是在極其緊急和艱苦條件下進行的。尤其樂西路,多位于荒山僻嶺,地勢險峻,氣候惡劣,給養困難,艱險情況為國內公路建設所罕見。各族民工為了抗日,忍饑受寒,日夜奮戰,許多人傷勢疾病纏身、夫死妻亡、家中斷炊,依然堅持在工地。
兩項工程死傷人數極為驚人。據當時國民黨西康省主席劉文輝1944年12月25日在西昌向康專校師生報告時透露,死亡的就有三萬余人,其中樂西路就有一萬人以上,傷殘的更不計其數。真正是血肉筑成。
小廟機場建成后,1941年8月31日遭到日寇轟炸破壞,修復后成為西南后方重要戰場,經常駐有中國和盟國空軍。川滇西路成為西南交通動脈,不僅擔負了戰時運輸任務,而且對后來西康開發建設也起了重要作用。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涼山各族人民為了抗戰到底,節衣縮食,踴躍捐獻,盡力支援前線。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做到了“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1937年秋,西昌各界抗敵后援會成立,在中共地下黨員代從龍、趙祖文等領導下,展開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活動。組織師生街頭演出,下鄉宣傳,征集慰勞品,慰問前方將士和后方家屬,召開全民總動員大會,為前方將士勸募寒衣,西昌僅婦女界就募得八百件。這些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各族人民抗日熱忱,男女老少都行動起來了。
1938年春節后援會又發起勞軍獻金運動,連收入極微的提籃小販都主動解囊,許多事例極為感人。這以后兩年中,西昌婦女界、教育界、工商界還先后舉行了多次勞軍獻金大會,一些家庭婦女把私房錢、陪奩首飾都拿出來了。
小學生、宗教界捐獻不落后
1941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起獻機支前運動后,西昌各機關、團體、學校、公司、銀行、工廠、報館的人員大多數捐了一天工資,西昌師范學生捐了一天菜金,西昌幼稚園小朋友也捐了糖果錢,西昌縣小學生捐獻了554.8元,有些農村學生割馬草賣來錢進行捐獻,瀘山各寺廟的尼姑、和尚、道士,以及伊斯蘭、基督、天主教徒也都不曾落后。
各族農民的貢獻
抗日戰爭中,涼山各族貢獻最多、犧牲最多的是農民。他們送兒子、兄弟、丈夫上了前線,自己又去修機場、修公路,還要承擔各種各樣支前任務。
1937年,國民黨政府就規定田賦正額及附加之外,加征百分之一點的“國難費”。以后加征壯丁費,抗戰陣亡將士撫恤費,農民也都負擔了一份。為保障軍糧供應,田賦改征實物,征收之外還要征購和征借。涼山是西康省糧食主產區,軍糧主要取給于此。1941~1945年,涼山各縣農民交出的糧食就有兩百多萬石(一石約300市斤上下),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1944年改善士兵待遇,城鎮獻金,農村獻糧,西康省十一個縣農民捐獻稻谷14萬石,涼山(寧屬地區)七縣就捐獻了10萬石。
在歷次勞軍、獻金、募寒衣、獻飛機等運動中,西昌各鄉農民也都盡其所有作了貢獻。1945年,滇西前線急需馱馬,涼山各族農民又供應了上萬匹騾馬,西昌、越西、冕寧有些農民把僅有的馱馬、騎、種馬都交出來了。
回顧抗日戰爭,我們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罪行,不應忘記涼山各族人民的貢獻和犧牲。
日機轟炸小廟機場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飛機轟炸小廟機場的往事,筆者經查閱民國《西昌縣志》,走訪西昌歷史老人獲得的口碑資料和目睹城內南門公園(今市民政局)展覽的一枚敵機投下來未爆炸的炸彈,而后寫成本文,獻給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
(一)
1941年8月,日本的一批軍用轟炸機飛來西昌,對小廟機場和周邊村莊進行了瘋狂的轟炸,機場受到破壞,民房被炸毀,無辜的農民被炸死,這是日本侵略者在西昌犯下的一樁罪行,欠下涼山人民的一筆血債。
椐民國年《西昌縣志》卷九兵寇志記載:“八月三十一日,西昌第一次遭空襲,敵偵察機一架,于十二時三十分到達,在(市)空盤旋后,直趨機場,午后一時,敵轟炸機三十六架,即達市空分四隊,每隊九架,經西北轉飛機場,離地約千余公尺,在機場投彈一百三十余枚,多數落在田野間及公路兩側,炸死貧民兩人,毀民房兩間”,“是日敵機并撒發荒謬傳單萬余份”。
(二)
1941年8月31日,西昌上空萬里無云,中午12點過,從西昌東面的大箐梁子方向飛來1架日軍的偵察機,高度1500米上下,在城區上空至安寧河一帶繞了幾圈,而后向來的方向飛去。
接著,到了午后2點過,從西昌東門外的河口上空突然出現了大批敵機,轟轟隆隆的聲音震撼的城墻好像在顫抖。這批飛機3架1組,3組1排,均為棱形,前后共4排36架,組成一個龐大的等邊三角形陣勢,組排隊形不變,從北山上空掠過,高度約千米,在陽光照射下,人們仰頭望見,飛機為棕綠色,雙翼單引擎,飛向西郊桑坡那邊,沿安寧河向北飛去。
敵機在安寧河上空向南一拐,一再減速,一再降低,高度1000米以下,進入小廟機場,正是午后2點51分,它瘋狂地開始向機場投彈,機槍向周圍的趙家、李家堡子、岳家店子、小廟場等村莊掃射。日機機群在上空投彈掃射時的伸展面,足以遮蓋機場。它狂轟濫炸的過程竟持續了約10分鐘。
(三)
爆炸聲、機槍聲停止了許久,塵土尚在機場上空飄揚。
敵機轟炸、掃射過后,并未立即返航,仍在西昌城郊上空和袁家山、瑤山上空不斷向地面拋撒傳單,紅紅綠綠紙片,飄飄蕩蕩布滿半空,傳單上畫有誘脅蔣介石投降的圖案,有哭喪杖和棺材圖案;用中文印刷的文字:好酒好肉快煮來吃,否則第二天要你們雞犬不留,各人快準備好棺材等威脅語句。
敵機在上空盤旋、撒發傳單的時間大約半小時以上,下午3點半過離開西昌,向東邊的大箐梁子山丫口飛去。此次敵機機群飛來西昌上空連來帶去40多分鐘。
(四)
這次敵機轟炸小廟機場,共投彈130余枚,重量均為100磅的輕型炸彈,多數投入機場(其中有3枚未爆炸),少數落在機場外田野、村莊,炸死放牛農民2人,炸傷農民4人,炸死耕牛2頭,機場內彈坑密布,彈片遍地,跑道及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炸毀橋梁一座,民房兩間。
上述未爆炸彈殼上,清楚地標著“昭和二年小倉制作所”的黃色漢字,事后將1枚從泥土內安全取出轉移至城內南門公園(今市民政局)展出,供廣大民眾參觀,以激發人們的抗日意志和維護國家神圣領土的責任感。
(五)
當年,美國(一說蘇聯)為了幫助中國抗擊日軍,無償送給中國政府新型(灰色)戰斗機40架,這批新型戰斗機,在敵機轟炸小廟機場前10天,由成都鳳凰山機場疏散來小廟機場。日軍情報獲得這一消息,很快從武漢機場起飛36架轟炸機飛來西昌,可是在頭一天,這批新型戰斗機又疏散飛到別處去了,只有一架沒飛走,隱蔽到機場附近山腳下挖的露天飛機塹壕內,安然無事,敵機撲了個空。
看來,敵機此次飛來西昌襲擊的目標是沖著這批新型飛機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