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我國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天峨縣實驗小學近幾年來,有大批的農民工子女涌入,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多,留守學困生的問題越來越凸顯。
關鍵詞:留守;學困生;學習欲望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一個令人費心勞神的群體,他們在生活上沒有得到父母的悉心關照,學習上暫時落后于其他同學,教育教學中,要轉化他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其實,留守學困生之所以暫時落后,往往不是他們的智力差,而是因為他們不能自控,只要老師對他們有信心、有恒心,多做細致的工作,這些留守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
一、用愛,拉近與留守學困生間的距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是一種把全部的心靈和才智獻給學生的愛,這種愛就像春雨般細細地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田。為學生付出了愛,就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于留守學困生而言,缺少的就是愛。要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首先對他們要有尊重之心。如果多次不完成作業就會受到組長、老師、家長的指責,而這些批評指責往往又會影響學生整個生活乃至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自卑感上升,學習內動力就下降,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逃避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對于這些學生,我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其次,要有關愛之心,作為老師,我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的心,經常跟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困難。比如,本班黃進濤(化名)本來是個聰明靈活的學生,記憶力也很好,課堂上勤于思考,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對問題的看法總有他獨特的見解,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很看好他。遺憾的是,這兩個學期來,他多次不完成作業,學習懶散,課堂紀律差,和同學關系緊張,只要手上有幾塊錢a,就經常偷偷摸摸上網吧,成績急劇下降。究其原因,得知該生是留守兒童,學習上、心靈上沒有了父母的關照,這孩子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針對這名學生的具體情況,我首先從心理方面對他進行引導,主動親近他,多找機會對他進行個別交流,了解他心里有什么想法,都跟老師說說;學習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就來跟老師講,老師一定幫助他,慢慢的他也敢于與老師親近了。這樣,課內外有老師的特別關懷,還有同學在學習上的關心輔導,他深深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他對自己也有了信心,和同學的關系緩解了,每次作業都能按時完成,并主動找老師幫忙檢查,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揚。
二、用愛,感化留守學困生的內心世界
父母因為外出務工,每年和孩子見面的機會少得可憐,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份惦記、一份思念、一份期盼。也許這些留守的孩子不止一百次想著:上課時,父母突然出現在教室門口,他們會迅速跑過去投進父母懷里痛哭一場;或者晚上在家,父母突然拎著大包小包推門而入,他們會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長期對父母的想念,有些留守兒童會變得沉默寡言,學習上不懂也不敢問,學習成績跟不上其他同學,生活中,心里有許多話不敢向別人訴說。去年“國慶”長假前兩天的一個中午午睡時間,我和其他留守兒童都已經睡著了,忽然,我隱隱約約聽到抽泣的聲音,再仔細聽,是鄰床的一個乖巧的三年級女生在偷偷哭泣:“嗚—嗚—媽媽—你什么時候來接我哦?嗚……”原來,她想父母了,午睡睡不著,在被窩里偷偷和母親通話,她想哭又不敢哭出聲。我立刻悄悄起床,來到她床上,親切地把她摟在懷里,小聲問她:“你怎么啦?”她帶著哭聲說:“過兩天就放假了,別的同學都有父母來接回家,我父母沒辦法來接我。”說完又傷心地哭起來。原來她在擔心,放假了怎么回老家?就是回到老家,家里也沒人,父母離得那么遠。于是“我能去哪?我怎么過?”是她擔憂的問題,我爽快地跟她說:“沒關系啊,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老師接你回去,老師家就是你家啦。”聽了我的表態,她擦擦眼淚,看看我,抑制了哭泣,好像懸著的那顆心慢慢落下。我兌現了我的承諾,國慶長假期間我接她到我家度過,這小女孩深受感動,對我產生了極大的信任。從那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都會主動向我傾訴,我也會盡力幫她解決困難。從此,這個乖巧懂事沉默沉寡語的小女孩,臉上那淡淡的表情多了些微笑。
三、用愛,激起留守學困生的學習欲望
學困生的思維和記憶能力一般比較弱,許多知識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接受。課堂教學中,為了照顧到這些學困生,喚醒留守學困生的學習欲望。我常常分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設計問題,鼓勵學困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提出淺顯易懂的問題時,機會就讓給學困生回答,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樹立他們的信心,答錯了也沒關系,順勢啟發他們思考。有些學困生在課堂上從來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他們主要擔心自己回答錯了被同學嘲笑,這時,我會估一估他們誰可以回答,盡量在課堂上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多表現,促使他們動腦筋思考,讓他們多動腦、動口、動手,引導他們反復做練習,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取,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
在教育教學中,我做到關注每一位留守學困生的發展,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來自師愛的溫暖,讓他們每人都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