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要發展,就要有科學的管理,只有這樣的管理才能讓學校更快、更好地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中心逐漸由城區學校向農村學校延伸,作為農村小學,學校必須積極改革和創新,建立起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學校管理體系。然而,由于許多原因導致農村小學學校管理面臨著復雜的情況。結合管理經驗,就當前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和策略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現狀;策略
不論是從經濟發展水平看,還是從精神文化生活看,農村地區都要遠遠落后于城市地區,這也使得兩地的小學教育存在著極大的差距。那么如何加強農村小學學校的管理,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是我們管理者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和策略闡述幾點看法。
一、當前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
雖然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看:(1)整體上看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農村小學學校教育水平較低;(2)傳統體制與當前出現的新問題相互交錯使農村小學學校管理出現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1.學校管理班子工作效率低
農村小學學校人員較少,而且工作素質又普遍較低,甚至有一人多責的現象,這也使農村學校在管理上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在工作程序上過于重視程序化,使得在具體的管理中往往是墨守成規、生搬硬套,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降低了工作效率,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這種程序化的工作標準雖然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卻過于細碎,無法讓管理人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至于管理上越來越僵化,工作效率越來越低,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2.管理中自主性越來越少
一方面,長久以來,我國采取的是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體制和計劃經濟模式,導致學校不能自主辦學。另一方面學校管理中無法從實際出發,對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往往是不甚了解,發揮不出地區學校的本身優勢。
3.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常常無法落到實處
由于資金不足,很多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仍比較落后,很多教師對自身利益的重視往往重于學校的發展。另外,過于看重成績,使得農村學校的人文氣息淡薄,育人的軟環境較差。
4.缺乏與外界的交流
農村小學學校與社會直接接觸的很少,很少參加社會實踐,對于課本中要求的實踐課甚至漠視,這使得學校對社會課程目標和內容調整中反應遲鈍,更不用說體現出地方特色了,這就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無法得到鍛煉。
二、提高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策略的幾點建議
1.以人為本,管理學校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也逐漸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人為本”管理學校,首先是把教育管理對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通過多種積極的措施使其都能發揮出自身的潛能與優勢,讓他們更好地發展。這一管理理念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體現,更是促進管理對象長遠發展的體現。
2.以師為本
師資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然而教師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同時又以普通人的身份參與社會生活。這就要求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不僅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還要關心教師的日常生活,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有力保障。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師的需要,在教學上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教師解決一些生活難題,這樣的管理不僅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也調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這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以生為本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新的教育改革極力倡導以生為本,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作為教育者要能夠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從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健康的發展。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不以成績定位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的管理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和諧的發展,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潛能的開發,亦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賴,為更好地管理鋪平道路。
二、軟硬結合,民主管理
學校管理不僅要有“硬”的規章制度,還要有軟的人文精神,既要“管”又要“理”,重“管”更重“理”,二者有機結合,才是更科學的管理方式,也才是更民主的管理方式,這樣的方式才能引領學校更加健康地發展。
1.民主化決策權
校長的首要任務就是決策,然而個人的力量終有限,實施民主決策,可以集思廣益,不僅可以讓校長從決策的困境中走出來,而且可以讓決策更加科學、可行。
2.規范化執行
決策的落實與制度的執行,最重要的就是規范化。因此,每個職能部門必須制定出明確可行且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讓教職員工有章可循,按規范辦事,全體員工一律平等。作為管理領導者更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更好地落實各項決策。
總之,農村小學學校管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積極地與外界交流,加強實踐活動,要及時抓住機會,找出學校自身的發展不足和亮點,不斷地完善和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皮永剛.農村小學管理之我見[J].新校園:學習版,20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