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設數學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主要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創設的思路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趣;生活情境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生動形象的場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顯得比較抽象、深奧,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有效采用情境教學法,將會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接下來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進行探討。
一、創設生活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課本是死課本。”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重要性以及學好數學對我們生活的應用價值,進而更加主動學習。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正數和負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從學生最常見的天氣預報入手:“同學們,天氣預報是大家最為常見的電視節目,那么天氣預報里說石家莊冬季一天的氣溫是零下5度到5度,在這兒你知道零下5度和5度的具體含義嗎?”再比如,在學習《角》時,可以從學生們最常見的課桌、鐘表、黑板,房屋等生活內容引入課堂教學:“同學們,看到這些物品,你有什么發現嗎?”從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等問題……生活情境的創設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故事情境
數學的發展史或者數學領域中優秀人物的故事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數學發展史的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在這些數學史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為了數學研究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從中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科學研究的興趣,而且在這種故事情境的創設中那些深奧的數學知識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愿意理解和接受這些新知識。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可以給學生講解“勾股定理”在中西方的來源情況: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經》中就有了勾股定理的最早記錄。在西方國家勾股定理最早是由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勾股定理的發現是幾何學上燦爛的發現,被稱為“幾何學的基石”。另外,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可以給學生講解《孫子算經》中的“雉兔同籠”故事,另外像我國數學家祖沖之、華羅庚等名人故事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在故事情境的創設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探求真理的決心和信心。
三、創設實驗活動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式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有效方式。動手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有清楚明確的認識,為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提供條件。比如,在進行《絕對值》的學習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一個活動情境:讓學生分別帶上有卡通圖像的頭飾,教師作為圓點,在確定正方向之后,讓學生相互演示并且依據位置的變化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通過情境活動的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活動體驗,而且在這個活動中充分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能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絕對值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創設游戲情境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愛玩的天性適當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游戲情境:用紅色半圓表示+1,白色半圓顛倒表示-1,兩色半圓相加得0,讓學生自由進行畫圖游戲,在畫圖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空前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設計出了許多比較有創意的作品,在這樣的游戲中,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有理數加減法的理解認識,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再比如,在《相反數》的學習中,也可以創設游戲情境進行教學,具體如下:每個學生都發一個數字卡片,分別是+3、-3、+5、-5等卡片,讓這些學生站在一起,在老師口令下達以后,快速的找到和自己互為相反數的同學。這些游戲情境簡單,便于操作,可以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為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供開放性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出開放性學習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比如,在學習完《電話計費問題》的相關知識以后,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電話計費問題,知道了采取哪種計費方式對自己更合算,那么你們想不想親自去體驗一下呢?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利用星期天或者節假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親自到營業廳參與一次‘電話計費問題’的活動,根據不同公司提出的電話計時優惠政策,通過比較選擇出最為省錢最為適合自己的計費方式。”開放性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以及探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再是死知識,是由課內向課外知識轉化的有效延伸。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研究,積極探索,優化教學教法,最終為提高教學效果服務。
參考文獻:
[1]丁麗.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初探[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30).
[2]鄭雪詠.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1(14).
[3]甘慧敬.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