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體現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習的一項基礎能力。可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灌輸式的閱讀教學,以劃重點、抄結論代替了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去理解文章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經常可以看到一堂課下來,教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忙著做筆記,缺乏交流,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為了省事,灌輸式地教學相當普遍。因此,體驗式的閱讀教學方法十分必要。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主動性
體驗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在提學生主動性和課堂互動性的基礎上提高課堂質量,以實現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及綜合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體會閱讀的樂趣。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由于國家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資源大量涌向城市,這讓原本基礎條件不足的農村小學教育雪上加霜,一些地處偏遠、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小學生不像城里孩子那樣容易獲取閱讀材料。閱讀面相對狹窄,再加上近年來小學生集體活動日漸減少,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相當有限。一些教師為了省事,在閱讀教學中直接要求學生背誦文章主旨。教師過于主動,學生完全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
二、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激發興趣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體驗式閱讀首先要做的就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愉快學習。例如,《沁園春·雪》,毛澤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雄偉壯闊的北國雪景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先想想自己印象中的大雪是什么樣子,下大雪了可以做什么好玩的事情,背誦自己知道的關于雪的詩詞。然后再比較《沁園春·雪》中寫雪的文字,學生立馬就能感受到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先讓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然后再引入閱讀。通過回憶自己的體驗,比較類似作品,這樣學生形成的閱讀感受是一次思維碰撞的閱讀體驗,才是原汁原味的真實閱讀。這樣以學生自身經歷為發起點的閱讀,往往能引起閱讀興趣,為教師進行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大聲朗讀
“讀書萬遍,其義自現”。要想體會詞句的內涵和文章的情懷,通過大聲朗讀,將感官與文章聯系起來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往往在朗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角色扮演、大聲齊讀、比賽等方式,并且要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在朗誦中不斷感受進步的樂趣。
(三)語境創設法
1.重視課前預習,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預想能力
預習是一切學習的前提,優質的預習為良好的課堂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同以往的教學以字、詞、句的預習為重點。體驗式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展開自由想象的翅膀,將自身的經歷和文本的描述結合起來,并把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帶到課堂,最終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下一起解決。
2.重視課堂情境的創造,分環節創設環境,營造學習氛圍
現實情境的調動。現實情境就是指與文本相關的現實客觀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主動地、自發地走進文本內容,感受祖國雄偉壯觀的自然環境和多姿多彩的社會環境。讓學生了解周邊的環境,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產生認同感。這種文本描述和實際生活體驗的結合更能夠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顯然這樣的方式比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要好得多。
模擬情境的構建。不同于現實情境,模擬情境則是利用一些道具等虛擬情境的創設盡可能地還原文本描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小學語文《下雪啦》一課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想象下雪的場景,將森林里的雪景制作成道具,掛在教室里面,教師聲情并茂地引導大家觀察被布置成雪景的教室。這樣的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得到了一種類似現實情境的感受,把抽象的知識變成一種具體的感受。
虛擬情境的創設。相比模擬情境,虛擬情境則更多地建立在對學生的想象和推理上。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生動的描述來引導學生進入自己頭腦中形成的虛擬情境。學生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感受其中的顏色、氣溫、大小等特征,或者感受事件的發生過程,使自我在虛擬情境中身臨其境。
體驗式閱讀教學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不是單純地教授知識,而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總之,體驗式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基礎條件不足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體驗式學習能有效改善其語文教學的現狀,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包開忠.淺議農村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54).
[2]譚必理.循序漸進,構建小學語文有效閱讀課堂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