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制造工藝學》是高職教育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打下知識基礎的必備學科,學好《機械制造工藝學》可以為工作崗位提供就業能力保障。主要闡述了高職教育中《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的改革探索途徑,采用“教、學、做”綜合教學的模式,從教學組織和授課模式兩方面來進行改革和探索,可以使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教育;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改革
現有高職學?!稒C械制造工藝學》課程教學中多數出現了理論與實踐脫軌的現象,不能完全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樣也沒有充分發揮《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所具有的靈活性,使得教學過程變得刻板無趣。而改變現狀的最佳途徑就是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全面施行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高職教育《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現狀
《機械制造工藝學》是對教師隊伍的理論與實踐能力要求都很強的綜合學科,也是一般工科專業重點授課內容之一。一般的授課教授都有著多年的授課經驗,但是隨著科技力量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社會對專業人才所具備的機械知識需求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專心進行教學的資深教授已經與社會脫離關系,豐富教學經驗的同時不能夠豐富科研經驗,同時較年輕的教師也對授課經驗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地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機械制造工藝學》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理論結合實際,雖然一般的學校也會設置實踐課程,但是由于實踐時間比較短,機械制造又是非常復雜的工藝,致使學生走馬觀花,不能夠學到其中要領。
二、《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改革路線
1.優化授課內容,吸引學生上課注意力
《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所涉及的知識點廣泛,內容又比較抽象。重點難點對于學生來說必定是很難攻克的問題。我們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深入淺出地講解機械原理與構造,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減少重復內容,盡量做到“精、簡、少”。盡量做到娛樂教學,來抵消《機械制造工藝學》的抽象乏味。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采用“文字、動畫、圖片、聲音”相互結合的多元化多媒體課件教學,動畫、圖片與聲音同時搭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雙方面的注意力,能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教師要清楚自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才能夠真正理解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否則課下留再多的復習作業都不能夠彌補學生在課堂上知識點的丟失,也只不過是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而已。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和語言魅力,最大限度地用身教影響學生。
2.科學地進行實踐教學課程設計
我們要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要讓學生在實踐課上真的學到一些與實際相結合的知識,而不是僅僅走過場,通過考慮實踐課程特點與學生的就業需要,實踐課程安排應該分為以下幾個內容:(1)了解典型部件的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裝配工藝過程;(2)了解和掌握典型零件的工藝裝備、機床性能以及結構調整方法;(3)掌握了解典型零部件的熱處理工藝;(4)了解和掌握典型機械的特點和幾何參數、量具類型和測量方法;(5)了解工廠的組織機構、各科室職能和車間的組成、劃分和管理體制;(6)了解車間的組織機構、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保護措施。通過以上環節的實踐課程安排,學生可以大致了解有關本專業的基本生產知識,注意課堂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對于生產中的大致流程和遇到問題的基本解決途徑會有初步的體會,能夠為就業提前打下基礎。
3.提高學生對《機械制造工藝學》的重視程度
教師要加大課堂管理力度,讓學生意識到《機械制造工藝學》學習的重要性,設定平時表現分數來約束學生的課堂出勤狀況和表現,期末考查分為理論知識與實踐考查兩部分,理論知識考查按照教學大綱靈活出題,實踐部分按照學生具體情況設定考查內容,平時成績、理論成績與時間考察分數按照“30-40-30”的分數比例設定,從而提高學生對平時表現與實踐課程的注意程度。
4.以“任務”為單元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整合教學內容,歸納分類,由簡單到復雜設定教學單元,每個單元設定一個實踐任務,按照“學習理論-提出任務-制訂計劃-教師檢查”的流程進行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出現疑惑教師及時進行解決,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要對《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進行改革,就要對此門課程有充分的重視程度。本文闡述了《機械制造工藝學》課堂上出現的一般問題,并且針對問題給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小朋,劉永紅.從工程意識培養的角度談“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1(05).
[2]王斌武,劉曉剛,覃學東.兩年制高職數控專業建設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5(35).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