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結合實際,談談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導學案;課程改革;語文教學
“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它能極大地促進教學,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但是時間一長,弊端就暴露出來了。課改伊始,我校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外引內聯,全面實行導學案教學。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教師精點、自主測評、學習反思、拓展延伸等環節。對教師而言,導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依據,編寫導學案本身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對學生來講,導學案能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究和集體合作的能力,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一、導學案能極大地促進教學
1.導學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它能鼓勵學生提前預習、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追根究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學生初讀課文、掃清障礙、掌握基礎知識,為上課做必要的準備,在發現疑難問題時做好標識,以便課堂上能重點把握,減輕上課壓力。這樣學生“動”起來了,課堂也就“活”起來了。
2.導學案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在導學案上,學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課時的學習目標、重難點,一目了然,在學習時隨時可以回顧目標,學習的指向性更加明晰。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就知道自己哪里不會,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斷突破重難點。在課前與課堂上留給學生時間,讓其自主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導學”部分,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演員而是導演,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學生去展示,教師只起到點撥的作用。教師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以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交流、教學相長、教學合一,能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導學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以導促學”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導學案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他們可以把以前需要在筆記本上記錄的問題統統記錄在導學案上,這種合二為一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樣還能避免因資料過多帶來的丟失問題。而且,學生定期把“導學案”裝訂起來,就是很好的復習資料,考前能進行系統的復習。
4.導學案信息容量大
如,精彩的導語、作者作品介紹、寫作背景、相關的文學常識、解題的方法及技巧等等。這就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特別是住宿生)資料來源少、時間緊的問題,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總之,“導學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和舞臺,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導學案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弊端
1.預習的真實性與實效性值得懷疑
沒有思考的讀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導學案教學模式讓讀書代替思考,導致讀書和思考都淺嘗輒止。這種“教科書+教輔”的閱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學生只要認真看看和查找就可直接地獲得知識,把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決的各種必要的疑問、障礙和困難隱蔽起來,這樣的教學就失去了針對性,找不到它的著力點。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也因此帶有“泡沫”和“虛假”成分。
2.預習環節的時間難以保證
預習環節是使用導學案的基本環節,它不僅涉及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否養成,自學能力能否提高,還直接影響課堂展示能否順利進行。如果學生的預習時間不是很充分,預習方式不落實,那么課堂展示就會流于形式。要么上成學生的對答案課,要么上成習題課,甚至上成教師的展示課,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本就會無法發揮。
3.導學案讓學困生更加沉默,兩極分化日趨嚴重
在課堂上,大部分教師習慣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方式。誠然,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很多發展的空間,但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效果往往不明顯,因為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只有聽的份,沒有說的份,因為很多知識他們不懂,又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錯誤的想法,只能聽別人說,自己當一個被動接受的聽眾;而對于那些調皮的學生來說,討論往往成為他們閑聊的時間,說話不少,卻什么也沒有總結出來,致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
4.導學案也助長了教師的惰性
教師的導學案有參考答案,導學案的使用,成了一人備課,大家受益,其他人根本不用備課,助長了惰性。
“路漫漫其修遠兮”。導學案的運用還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鉆研、不斷探索,以求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從而切實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