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教學評價體制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導致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構成了科學素養的三個要素。就根據高中化學教學如何加強學生情感德育的培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應試教育;認知能力;情感教育;新課標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該階段的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學生的認知活動緊密聯系。新時期下的高中教學已不同于往日,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中教學正從傳統的教學束縛中一步步走出來,教師也逐漸意識到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是學生考試的成績,而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更是教師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將情感教育融于高中化學教學中是新課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必要手段。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化學的課程目標,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就指出了幾點,主要概括為:(1)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積極參與化學科學活動,將化學知識與社會和生活相連,(3)關注化學的相關特點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4)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等等。總之,情感教育成為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需要以飽滿的精神進行教學,學生要以端正的態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在化學實驗時要認真觀察和操作,學生間和師生間彼此互幫互助,這種和諧、友愛、嚴肅、有序的情感氣氛充溢整個教學過程。總之,高中化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除此之外,在高中化學中加強情感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情感教育是人的基本需求,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二者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情感,在教學中貫徹情感教育更有利于師生間和學生間的友好互助,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的認知和交往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加強情感教育能夠推動教學改革。在高中化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有利于推進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二、如何將情感教育融于化學教學過程中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豐富的教學途徑,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學生深刻、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如何將情感教育融于化學教學過程中成為目前教育者研究的又一重要課題。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在面對新課標的要求下,化學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強化情感的傾向性,用理智來實現對情感的支配。教師更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厭學情緒,挖掘知識點,提高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內心積極學習的情感,讓學生從消極的學習情緒中解放出來,實現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例如,針對“氧化—還原反應”教學難點,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比較、想象、歸納、提煉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清楚地展示化學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攻克難點。
(二)創設教學情境,聯系實際培養情感意識
情感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識點,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化學知識和科技發展是密切相連的,教學中可適當介紹化學研究中的新發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為切入點,介紹化學知識,如,在教學“氯氣”時,教師可從生活中的自來水說起,闡述自來水消毒劑的變遷。總之,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其創新性、實踐性、生活化能力的提升。
(三)創建和諧的師生和學生關系,滲透情感教育
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主要產生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化學教師可將積極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而學生間的團結友愛更利于他們的共同成長。一方面,化學教師要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師生關系的構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在化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造試驗機會,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知識,同時化學教師還要注重課下學生的生活問題,積極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當然,教師對學生要堅持一視同仁,尊重學生個性,包容學生等基本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通過學生間的關系進行情感教育也是必要的。化學教學經常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化學教師就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在共同學習知識的同時又促進了學生間的互幫互助,使學生更有集體感和責任感。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是極其必要和重要的,在這一階段積極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德育,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全方位的人才,這也是我國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