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導學生看一幅畫首先要從作品的形式和形象開始。美術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內容的存在方式,是內容物質的體現。因此,形式具有獨立的審美意識,是美的一種表現形態。形式又是指畫的藝術表現方式,也就是常說的一幅作品是水彩畫、油畫還是國畫等。
關鍵詞:美術;能力培養;欣賞能力
一、看形式,欣賞水彩畫魅力
那么如何指導小學生欣賞水彩畫呢?水彩畫是中、高年級學生培養色彩感覺、練習色彩、進行寫生的必要手段,也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創作來提高水彩畫的創作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欣賞水彩畫作品的能力。我們在指導學生欣賞水彩畫時可以通過觀察色彩:
(一)從整體看,首先抓基調。我們在指導學生看水彩畫時就要清楚地抓住光源色所形成的色調是亮的還是暗的,是冷的還是暖的;要善于找準物體的固有色、光源色與環境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從色相、色塊看,分析作品的色調。我們讓學生把不同的或近似的色相相互比較,通過比較才能看得準。如,白紙、白瓷杯、白毛巾都是白的。但通過比較就可以分辨出白紙的白是帶淡的黃色,白瓷杯的白可能帶微微的肉紅灰色,白毛巾的白可能帶淡藍色成分。除了色相的比較外,還可以從明暗、冷暖、遠近、虛實等方面對色塊進行比較。
(三)從水彩畫的創作全過程看。我們還可以通過水彩畫創作過程中的起稿、用水、用筆、用色、著色方法的全過程看,指導學生掌握這些觀賞水彩畫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如果在觀察色彩方法上能把握這三方面,那么,在表現物體的色彩上就會準確得多。學生欣賞水彩畫的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培養。
二、看內容,體驗國畫的內蘊
國畫,即中國畫。它是我國的傳統繪畫自成一體,重筆墨、意境。了解國畫可以從欣賞國畫的內容入手體驗作品的內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挑選一些內容比較適合小學生的中國畫作品作為教學材料進行講解、評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看內容,讓學生明白中國畫的特點。在觀賞中讓學生慢慢地領悟中國畫中“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使學生從小產生對中國畫藝術的喜愛和熱情,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體驗作品,從中國畫工具的性能入手。筆、墨、紙、硯、色、氈子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房“四寶”加色、氈子形成我們創作國畫的主要工具。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對工具的愛護和畫面的整潔。
(三)選擇臨摹范畫,體驗作品內蘊。臨摹范畫是培養學生欣賞能力的重要步驟。一般可以根據各年級特點來確定學生欣賞能力培養的難易度。我們在示范過程中一般把宣紙釘在小黑板上(下墊氈子),豎掛起來演示,這樣便于學生觀察教師的范畫。教師在范畫時要邊畫邊把示范的步驟寫清楚,這樣有利學生邊畫邊記步驟,既可以提高學生創作的能力,也可為欣賞作品理清思路,有利于學生體驗作品的內蘊。
(四)通過寫生,體驗作品的內蘊。寫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更是提高學生體驗作品的依托。中國畫講究筆墨(這些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著力點,一定要加強指導)。中國畫始終離不開“型”的。要解決造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寫生。學生有了一定的筆墨基礎和造型基本技術,就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加以復習、鞏固、提高和綜合有關筆墨技法。實際上創作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評判、自我欣賞的過程。欣賞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是依賴創作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創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欣賞能力的提高。如,對著金魚缸里的金魚畫金魚;對著校園里花、草、樹、木來畫花、草、樹、木(其實這是讀帖,只是在讀帖過程中加上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個人對帖子的理解、判斷和學生讀帖時的喜、怒、哀、樂等情形躍然在紙上便形成了寫生的全過程)。所以在欣賞作品時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學會看作品的內容,只有真正讀懂作品,才能體驗出作品的內蘊。
總之,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也許在小學階段只是個啟蒙時期。相信通過我們美術教師有意或無意的啟發和培養,小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一定能提高。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