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改之后不是不要知識傳授,不是不考核,不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而是要通過各種切實可靠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在素質教育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教師首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認為應讓歷史課“變味兒”。
關鍵詞:歷史課;地理課;語文課
歷史是一門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課程。特別是新課改的今天,歷史課考試題目的綜合性很強,涉及很多的時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還涉及其他科目,如政治、地理、語文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千方百計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關鍵。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當然在教學中僅僅依賴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教學好比拔河,只有雙方一起努力才能精彩。
一、歷史課與音樂課
通過學唱、欣賞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歌曲,探討這些歷史歌曲的創作背景,從一個新的視角去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重大事件和人們的精神風貌,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從各類資料中捕捉歷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一單元時,播放《游擊隊隊歌》,大家被地道戰的情景所迷戀,我們一起探討了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歌曲《黃河大合唱》《嘉陵江上》以及戰士的吃苦、勇敢、機智、樂觀等精神;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時,學生被經典的舞劇所吸引的同時,也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長征的過程以及紅軍戰士的英勇與頑強;在講到“改革開放”這一課時,我們還欣賞了與之相關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探討了改革開放的變化,進而引入學習何謂“改革”、何謂“開放”。讓他們知道歌曲中“……有一們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指的是什么?這位“老人”又指何人?之后這個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歌曲后的連問讓學生思考連連。
在新世紀的今天,青少年追星現象已被視為普遍、正常的人生追求。所以我經常把一些與歷史有關并且又是他們喜歡的明星的歌曲介紹給他們聽。如,李宇春的《蜀繡》、周杰倫的《本草綱目》、SHE的《再別康橋》、后弦的《唐宋元明清》《鄭成功》等。
二、歷史課與地理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相關的地理問題,正確認識、處理這些相關的問題就會給我們的歷史教學錦上添花。歷史課對地理知識及能力的運用,是更好學習歷史的一個最重要因素。
首先就是地圖的運用。它以其形象、直觀、簡明、生動的特點,在時空與地理位置上體現歷史不斷發展,不斷演變的重要進程。因此,在課堂中正確、恰當地使用歷史地圖,能有效地幫助我講清重點、難點,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在講到“清朝前期的疆域”時就畫了一幅圖(如下圖)來讓他們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清朝前期疆域圖示
另外,有很多題型比較難理解,我們可以運用地理知識加以說明,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北洋軍閥政府為什么承認外蒙古獨立卻不承認西藏獨立?這個問題就比較棘手,但如果我們從地理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便顯得比較得心應手了。那是因為西藏的得失直接關系到中國的整個西南邊陲乃至整個西部邊疆和政府的統治。諸如此類的問題借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就迎刃而解了。
三、歷史課與語文課
自古文史相通,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任何文學作品都產生于一定歷史背景并反映某一個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樣,任何歷史內容都是依靠文學形式的記錄下來的。因此,對歷史的表述可以借鑒文學的方法。例如,學生從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了解到秦朝的暴力統治及秦朝滅亡的歷史原因等。又如中國古代講了很多古人事跡,還有歷史上的大事件,很多成語、典故之類的。熟練記憶、積累、掌握,不僅可以提高語文寫作,另外,翻譯語文中的文言文,通過了解寫作的歷史背景,從而加深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把一些語文地教學方法運用到歷史課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