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從學生入手,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增加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采取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不僅僅達到教學目標,還要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學科的內容。
關鍵詞:教學;方式;信息技術
計算機的普及和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加快速度,信息技術的教學也在逐漸成為社會和教育界所關注的學科,如何適應當前的社會形勢,搞好信息技術的教學就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一、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通過引導教學讓學生從心底產生對計算機學科的濃厚興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讓學生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展示計算機的功能和作用,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這樣的簡單指引學生融入信息技術的學習中來,之后教師可以選取正確的教學軟件來對學生進行授課,讓學生學習之余可以體會計算機功能的強大之處,并且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教師可以在教學任務完成時與學生進行游戲,通過計算機游戲的訓練讓學生不僅可以增強計算機能力,還可以對計算機有更好的熟悉了解。
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信息技術教學
課程隨著時代的改變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創新,不再按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從根本內容上改變教學行為和教學思想,從對學生的灌輸式一言堂逐漸改革為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懂得如何總結學習方法,如何參與學習、熱愛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生應該學習”。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要改善師生關系,讓師生關系更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讓師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針對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乏味態度,教師要改變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不能盲目地對學生灌輸知識,采取互動的方式通過師生交流來協調學生對于理論課的態度。
三、關于教學方式的幾個進步策略心得
教師在對學生的課程進行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的引導,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程的學習內容,通過情景假設和趣味指引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程的開始就以一個好奇的態度融入課程中,讓學生在思考了解的同時發出引文,開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前教師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讓學生從自身出發開始正確對待學習,正確認識學習方法,自己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處理不了時教師給予學生幫助,這樣的教學效果要遠遠好于一言堂。教師在教學評定的環節也要認真設計仔細組織,讓學生通過競爭和互助來完成教學評定內容,給予學生的評價不能單方面地以學生的任務完成度來衡量,要結合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給予學生最正確的評價。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內容還需要在摸索的過程中逐漸總結進步,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發展自身,不在強制約束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真正地掌握信息技術,讓學生成為適應社會腳步和潮流的新一代成長中的花朵,讓學生在計算機普及的時代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向,不再一味地學習理論知識,不再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枯燥無味。教師通過正確的學習方式改革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學習中來,真正地熱愛信息技術教學,這才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長遠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波.構建與新課標相契合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體系[J]. 中國電化教育,2008(02).
[2]王偉.改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途徑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3).
[3]代朝霞,王會霞.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8(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