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新課程以來,教師都在自覺反思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內涵,更加關注數學課堂中教的行為和學的方式的有效性。其實,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保證高質量、高效益的完成,關鍵取決于課堂活動的雙方即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而要實現師生的默契配合,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即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能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有了新的變化,教師都樂于去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這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然而,有些課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復雜、牽強附會,學生不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致使課堂教學流程舒緩有余而緊湊不足,教學效果不高。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有人說姚明一步能走3米,你相信嗎(姚明腿長1.28米)?首先出示幻燈片:姚明打球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易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自然引入課題。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堂數學課,有沒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很重要的。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就曾經說過:“學生在課堂中高高興興地學,或是愁眉苦臉地學,效果完全不一樣。”營造這一氛圍,不是把學生帶到老師預定的圈子里,求得一個預定的統(tǒng)一的答案,而是要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于交流、樂于交流。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這一節(jié)時,出示小壁虎的難題:一只圓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盡快吃到蚊子,應該走哪條路徑?
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畫效果,這時提問學生,如果你是那只壁虎,你有何高招?學生紛紛欲試,這時課堂氣氛就十分寬松、和諧,學生學習熱情迅速高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盡可能注意教學手段、方法的多樣化,使學生視、聽觸角同時并用,吸收率高,獲得靈活、扎實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善用現代教育技術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靜態(tài)、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維空間中,產生積極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使其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組織有效操作
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親身經歷新知識產生、形成的探究過程,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運用討論探究策略
課堂上經常組織學生討論探究,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1)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而巧妙地設計好討論題。討論題要有思考性、爭議性,容易產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容易作出全面、完整、本質的回答。難度要適中,太簡單或太復雜都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
(2)討論前,教師應簡要地說明討論題及意義,要求學生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各抒己見,積極地參加討論,相互切磋,求得正確答案。
(3)在學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難問題時,教師要進行提示,幫助排除障礙。對于討論中出現的錯誤,要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分辨是非,自己糾正,不要輕易表態(tài),簡單地當裁判員。
4.課堂中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應切忌只注重結論不注重過程,要把得到結論的全部思維過程展現出來,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提高能力。
四、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
首先,評價的原則應該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其次,教師應錘煉課堂教學的評價語言,具體做到:準確不能模糊、生動還要豐富、嚴謹不失幽默、中聽更要中用、獨特不乏創(chuàng)新。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fā)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參考文獻:
[1][美]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易東平,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鄭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jié).四川教育出版社,206.
|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