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方向、發展思路以及發展重點,對思想品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十八大;思想品德教學;指導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方向、發展思路以及發展重點,對思想品德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十八大對思想品德教學目標的指導意義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目標,對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適應升學考試的目標要求,當前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多側重于讓學生掌握政治思想理論、道德基本原則,更多地以應試為目標導向,忽視了培養受教育者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在教育過程中,重理論灌輸、道德說教,輕能力培養、行為養成,而造成受教育者知行脫節,知識的優勢不能轉化為內在的素質和實際行動。中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公民,如果只具備豐富的道德知識,而缺乏自覺的道德意識與良好的道德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公民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更新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在傳授學生基本道德規范與政治思想理論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提高,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在知識、品德行為形成過程中理解、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良好的道德素質。
二、十八大對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勾畫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政治綱領。為了更好地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宣傳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應把十八大報告的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在相應教學內容中進行補充與完善。
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并明確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上述新表述及目標要求在教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四課《走向小康》的教學內容中有所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全面闡述十八大在十六、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基礎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意義,“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更具體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這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斗熱情。
三、十八大對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指導意義
十八大報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新方法是文化育人。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這一新思想不但充實和完善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更對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前許多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仍沿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即以學生為被動的客體,機械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與應試方法,忽視了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而導致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思想道德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深受個體所處文化模式、文化環境的影響,文化教化和濡化的過程就是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的過程。
中學生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班集體中,良好的班級文化對于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課教師更應積極主動參與班級文化的構建,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品質。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公平、公正,不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對學生不抱成見和偏見,公平對待全體學生。當與學生發生沖突時,要善于理解學生,形成班級中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健康向上的品質和積極進取、團結合作的班級團隊意識。通過班會、辯論會、演講會、興趣小組等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發揮對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
參考文獻:
[1]艾小平.論十八大對思想品德教學的時代意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01).
[2]談立新.思品教學生活化的價值研究[J].考試周刊,2012(63).
[3]白仁.談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方法[J].考試:教研版,2009(07).
作者簡介:黃遠明(1988-),男,江西撫州人,贛南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