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進步都是非常有益的。正像人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好習慣,更會有好的品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要求:“小學生數學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重視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以更好地學習好將來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課程。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能力
人的習慣是在長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是一個比較定勢的輕易不能改變的行為和方式。而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各方面進步都是非常有益的。正像人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好習慣,更會有好的品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要求:“小學生數學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數學習慣的培養,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更好地學習好將來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課程。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嘗試。
一、獨立思考的習慣
學生的成績高低一定程度由學生的思維問題所決定,當一個學生肯于思考,認真研究,就會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思維能力也就很高。而兒童階段的思維往往不穩定,這樣就會導致他們學習能力的下降。所以,作為教師要注重對他們思考習慣的培養。我在教學的時候,多讓學生注重思考,讓他們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教師再引導啟發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在進行應用題講授的時候,就讓他們注意應用題的問題,要讓他們想需要什么條件、怎么思維、怎么能夠最簡單些等等,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思考的習慣。
二、審題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學生若是不會審題,那就談不上計算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審題訓練進行養成,要讓學生以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問題,還要讓他們正確而靈活地選擇科學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理解題意,怎樣去分析,并且要選擇較好的計算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題、理解題的能力,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進行計算。并且在整個計算過程中都要進行審題,看看計算出來的數字是否正確、速度如何等等,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合作習慣
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形勢下所出現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它能夠使學生有凝聚力、團結意識等,更能體現互相交流合作的強勢。因此教學中一定要將其納入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里,所以,我教學中經常讓他們進行合作性的學習討論,使學生得以參與的機會,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我們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林學英.小學數學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1(21).
|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