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種感染、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應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環境。
關鍵詞:課堂環境;和諧課堂;主體地位
教學的結果,應該是內化為一種穩定的心理品質和素養,并在日后平常的生活中表現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所以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至關重要。良好的課堂環境不是安靜,而應該是生動、活潑和充滿靈氣。作為要轉變角色的教師來說,“老師是打火機,就應該致力點燃,讓學生燃燒起來,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課堂權威和中心人物變成一個知識的引導者——內容上的引導,方法上的引導,方向上的引導。
現行的中學思想政治新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更加民主的舞臺,所以教師要充分用好教材,積極倡導和諧的關系,創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那么怎樣創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課時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并要求學生自己實現一些教學目標,然后再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時,要同時設計“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并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課堂上多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圍繞思考題展開討論和探究。對于懸而未決的問題,教師參與討論,點撥指導。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同時,對那些性格內向、自卑心理嚴重的學生多一些鼓勵。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奇異的想法,教師要選擇適當的角度多給予鼓勵性評價。對于錯誤,教師要糾正,對于一些相對幼稚簡單的問題,也不要有絲毫嘲諷和輕蔑。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緊扣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
三、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價值
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冷落學生,不當眾批評學生,對那些處于弱勢的學生更需要尊重,在教學中多關注他們,多給他們一些表揚,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有記者問茌平杜朗口中學的校長,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校長的回答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回答很簡單,卻正中要害,教師上課要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要給每一個學生人格的尊嚴,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練的情趣留給學生,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檢測不一定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將答案寫下來,更多的是讓學生口頭回答、分析,或簡要寫明答案綱要。對檢測題教師事先要精心準備,選題應具備代表性,難易程度層次分明,才能調動學生練的情趣和信心。
五、教師還要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
如,在上《正確認識自我》這一課時,讓學生自找缺點。談感受前,教師也可以說說自我的缺點和感受,在學生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讓學生覺得教師更可信,同時營造了寬松、真誠、和諧的氛圍。
總之,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課堂教學環境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轉變角色,改變現有政治教學方式的弊端,在課堂環境的創造上,真正從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才能真正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課堂教學環境。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