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業是教師布置給學生課后完成的練習,主要是為了鞏固、加深課堂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它是課堂教學延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針對中職學生數學作業的情況提出了一些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案,旨在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中職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作業大部分是摘自書本上課后習題或練習冊上對應章節的練習。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上精心設計,但往往忽視了作業的優化設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習行之功”,重視作業的設計布置,把學生從過多過濫的作業中解放出來。
下面就簡單地談一下本人在優化作業設計中的一些感悟和體會。
一、更新作業觀念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數學屬于文化課程,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計算能力差,缺乏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導致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上不夠重視,數學作業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以前教師總是過多地埋怨學生,然而,現在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傳統的不是寫就是讀的作業,學生已經感到麻木,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的發展,與新大綱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有必要更新作業的觀念,改變只要多做多練學生就能掌握的作業觀,改變傳統的做法,不能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更要利用作業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數學作業已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附屬品,而是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差異性發揮的舞臺。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是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動。
二、改變作業形式和內容
1.形式一:分層次設計作業
新課標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承認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俗話說“十只手指有長短”,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學習的能力受到自身的智力水平、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所以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就不盡相同。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和布置需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出差異性和層次性。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有時會將一個題目分解成幾個小題目,根據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智力發展水平等情況作出不同的要求。
如,已知f(x)在定義域[-1,1]上為減函數,滿足以下條件:(1)f(x)為奇函數;(2)f(2a+1)+f(a2-1)>0,求a的取值范圍。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函數的性質和不等式這兩部分的內容,學生初拿到題目不知從何下手,就可以把問題分解成:(1)根據f(x)的定義域f(2a+1)和f(a2-1)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2)把不等式f(2a+1)+f(a2-1)>0變形之后,應用奇函數的性質,可以得到哪個條件。(3)把得到的三個不等式聯起來解不等式組。根據提示,大部分學生能完成第(1)(2)小題,第(3)小題主要是解不等式組有困難。這樣就改變了以往學生看到解答題就放棄的做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作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如能運用有效的策略,改革作業的布置,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樂觀、主動地融入這項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快樂中進步、成長。
2.形式二: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
學生每天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必然會產生新的感受與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可以讓學生以“數學日記”的形式抒發出來,用自己的語言或數學語言表達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感悟和疑惑,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
從高一開始,筆者就每個星期要求學生寫一篇“數學日記”。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習高一《不等式》這一章時,寫下了這樣一篇日記:
世間萬物有相等就有不等,相等與不等之間也是有一定聯系的。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曾經也是我最頭痛的問題,我就是弄不明白哪邊大哪邊小,一團糨糊。今天的錯題經老師這樣一點撥,豁然開朗。原來它跟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的圖像都是有聯系的,我們可以借助圖像來尋求不等式的解集,老師說這叫“數形結合”,這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后我一定要記住了,多多應用這種方法。真高興又解決了一個數學問題。
由此案例看出,通過寫“數學日記”,學生不僅有機會表達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和情感體驗,還可以自評、自我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動筆、動腦、反思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3.形式三:增加操作實踐類的作業設計
操作實踐類的作業,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動手學習的快樂。在中職學校,根據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可以進行很多操作實踐活動:
(1)立體幾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主要是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能借助實物模型,那對學生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布置學生制作多面體和旋轉體的模型,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做出來的模型都很標準。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為數學教學創造了工具。
(2)指導學生開展一些市場調研。如,統計一下手機上網資費問題,給自己選擇一種最合適的方案。學生積極性都很高,通過收集資料、比較計算、選擇方案,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任務完成得也很完滿。
4.形式四:專業與數學整合的作業設計
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要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這樣才能讓學生學習到有用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
如,中職建筑專業的學生學習的專業課程《建筑施工組織與進度控制》《建筑力學》《材料力學》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那數學作業的布置就可以以學生的專業實踐為背景,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了相關數學知識,又解決了專業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深化,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有利于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開發。作為數學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業時要注意優化多樣,要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要讓學生主動愿意去完成作業。數學教師應通過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拓寬學生數學學習的途徑,使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到有用的數學。
參考文獻:
[1]葉秀.新課標理念下的作業優化設計[J].考試周刊,2010(26).
[2]謝兆水.數學日記的設計與實踐[J].數學教學,2005(0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