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啞學生由于聽力機能和發音器官的損傷,有耳失聽,有口難言,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和日常交往中有很大的困難,在聾校或聾人之間只能借助于手指語或手勢語進行交往。但聾啞兒童最終是要走入社會,走到健全人中去的,要在主流社會這個環境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要求他們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與社會溝通的能力。而繪畫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對聾啞兒童的全面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作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還可以幫助聾啞兒童認識社會,感受自然,提高創造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上好聾校的繪畫課是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聾校;美術;教學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繪畫的關鍵。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聾啞兒童只能用視覺來感受周圍的環境,并且由于環境的局限,知識的貧乏,認識的事物很少,因此對各種新鮮事物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根據這一點,教師在上繪畫課時,選擇一些通俗、有趣的作品,通過欣賞學習并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漫畫》這一課時,把課本中的欣賞作品臨摹放大后,展示出來,通過講解,使學生在有趣的畫面中認識漫畫夸張變形的藝術特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學生的繪畫興趣還可以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來提高。教師運用簡單的線描方法畫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動的小動物,使學生認識到繪畫可以畫自己想到的東西,隨心所欲。
二、教具的運用與圖文并茂的講解
教具在繪畫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聾啞學生,他們的各種知識大都是通過視覺來獲取的。在教學中運用教具,學生很容易理解所學的新知識。同時,范圖的作用也很重要,因為在課堂教學上,手語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繪畫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難于用手語來表達,學生亦無法理解。因此,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借助范圖來講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可以彌補許多手語交流的不足。例如,我在講解《六面形體的寫生》一課中,觀察、分析物體在光的照射下出現的明暗變化時,首先把六面形體(石膏)放置在左側上光的照射下,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有三塊不同的明暗塊面,然后利用范圖分析得出:上面受光照最多的一面稱為亮面,即“白面”,側面受光照較少的一面稱為側光面,即為“灰面”,沒有受到光照的一面稱為暗面,即為“黑面”,最后得出六面形體在光的照射下出現“黑、白、灰”三個大面。通過這樣的觀察分析,學生很容易理解六面體的明暗變化。
三、注重繪畫步驟的示范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繪畫作品之后,接下來便要進行描繪練習,雖然作品內容單一、形體簡單,但要畫得與作品形似并不容易。學生經常胡亂起筆,涂涂改改,沒有一定的方法步驟,越畫越不像,失去繪畫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通過示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繪畫方法,把繪畫作品分為幾個步驟來完成,認真分析講解每一個步驟的繪畫要點,把一幅復雜的畫面簡單化,運用示范講解,使學生覺得簡單易畫,從而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如,用筆墨畫一只麻雀,必須從頭部畫起,順勢畫出翅膀,再畫嘴、眼、耳、尾巴、腹部,最后勾畫出爪子。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樣用筆、用墨的濃淡變化,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使學生有法可循,畫起來就容易多了。
上好每一節繪畫課,對于聾啞學生是很重要的,課堂上的繪畫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想象力、提高創造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認識自然的能力,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同時也使聾啞學生多了一種適應社會的技能。
參考文獻:
王紅生.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動畫世界,201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