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幾種正確的動作教學,同時又講解了幾種有效的跳繩教學方法。
關鍵詞:跳繩教學法;動作教學;有效
跳繩不僅是“冬季三項”運動項目之一,還是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重要教材和必須考核的項目,在2013年《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中明確一分鐘跳繩為中小學生必測項目。由此可見,無論是長遠用途還是眼前任務,教會一年級學生跳繩是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對一年級跳繩教學作出如下總結。
一、動作教學,快速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分層教學的方法,分別從徒手手腕轉圈畫圓、并腳跳、徒手甩跳結合,到持繩、原地甩繩、并腳跳繩一次,最后到連續跳繩的順序依次展開教學,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掌握了完整的跳繩動作,從什么都不會,到會跳一個、兩個、多個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明顯加強。
1.甩繩動作錯誤
正確的甩繩動作是大臂不動,利用手腕的轉動順勢帶動繩子。有的學生因為手腕不夠靈活,跳繩的時候靠肩部的轉動帶動整個手臂甩繩,這樣,不僅因動作幅度過大加大身體能量的消耗,還減慢了跳繩的速度,一分鐘內很難達到較高水平的跳繩數量。讓學生一手或雙手抓住繩子的中間部分練習甩繩,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練習甩跳配合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跳不過去,還可以,讓學生在跳繩的時候強制A不會用前腳掌起跳
“彎著腰跳”,不會用前腳掌起跳,使得起跳過高,這樣不僅過分消耗體力,導致甩、跳節奏不一致,影響了跳繩速度,還經常會死繩,嚴重打擊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練習徒手原地連續縱跳的動作,體會前腳掌用力時的身體感覺,找到正確的用力點;還可以打節拍組織學生練習連續跳過10厘米左右的高度障礙,體會有節奏的屈膝彈動的跳繩動作,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使跳繩的動作變得更加輕盈、省力。
3.不會連續跳繩
協調性差的學生想要學會連續并腳跳繩是有難度的,因為跳繩運動不僅對彈跳、耐力素質有一定的要求,還需要手腳很好地配合來共同完成動作。那些只能一個一個跳的學生,大多是因為找不到跳繩的節奏而導致無法連續跳。可以先將跳繩動作分解為甩繩和跳繩兩個部分,并用1、2的口令組織練習,在單個動作熟練之后,慢慢加快喊1、2的速度,減少跳起與跳起之間的間隔,然后將動作進行連接;或者可以用音樂代替,指導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練習;還可以做一些有關手腳協調性的專門練習,在提高身體協調素質的基礎上來提高跳繩水平。
二、幾種有效的跳繩教學方法
因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自身身體素質的差異,在經過基本的教學過程后,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技術水平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狀況,有的一分鐘可達到100個以上,有的卻只能跳幾個,甚至還有不會跳的。為了讓優秀的學生能夠繼續保持,較弱的學生進步和提高,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
1.提供舞臺,激發練習興趣
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一分鐘跳繩可以達到80~100個,甚至更多。這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強,身體素質好,學習起來很輕松,卻也很容易失去練習興趣。為了讓他們能夠保持并提高技術水平,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經常安排一些展示的環節,為那些好勝心強的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臺。這樣他們的長處得以彰顯,還加深了同學和老師的印象,滿足他們渴望被關注、被表揚的心理,極大地激發了練習的積極性,促使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練氛圍。
2.個別輔導,減少不會跳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已經可以跳繩100個以上,有的一個也不會跳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類學生,需要他們不斷地練習,因為想要一下子學會是很難的,對于這部分學生就要通過個別指導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跳繩方法,并在一旁督促他們練習。還有一類學生,也有很努力的練習,跳繩的基本方法也已經掌握,但就是進步很小或是沒有進步,漸漸地就失去了練習的信心,這部分學生也不能任由他們不去練習,要通過不斷的鼓勵性的語言來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跳繩的信心,最終達到能跳、會跳的目的。
3.語言激勵,幫助樹立自信
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不以學生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對于“起跑”落后的學生應當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讓其進步,適時適當的語言激勵促使其進步,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好”孩子都是夸出來。
4.完成考核,及時總結和評價
為了把握學生的整體跳繩水平,在跳繩教學完成以后,應當對學生進行跳繩考核,這不僅是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依據,也是對學生這一階段的練習成果進行確認。考核后及時做出客觀評價,讓學生了解和定位自己的跳繩水平,為今后樹立練習目標提供參考。
另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嘗試不同方式的跳繩,持續激發學生對跳繩運動的興趣,讓學生對跳繩運動保持新鮮感,使跳繩運動成為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健身手段。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