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中,要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對數學課堂激趣教學的一些看法和體會,望能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數學;激趣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多媒體技術;激勵性教學評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結合一線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激趣教學展開幾點討論。
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多以形象為主,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這樣他們才會認識到數學與我們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才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我們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創設與此有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我們身邊的事物。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可能性”的教學內容時,我們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游戲吧,那么,你們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決定誰先玩的?這樣老師能告訴你們你們的游戲是否公平。”這時,學生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議論:“拋硬幣、擲篩子、石頭剪刀布……”學生的說法應有盡有,于是,我抓住這個時機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有關游戲中的公平性問題——可能性。”學生都想知道我用的是什么方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對我們的激趣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總是一味地向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把他們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地位,長時間下去,學生逐漸就喪失了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生并茂的特點,可以同時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而且可以把教材中一些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化和生動化,這對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講,是一種十分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中“平移和旋轉”時,如果一上來就給學生講解平移和旋轉的定義,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來講,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平移和旋轉”的生活現象,如,高空纜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游船、升降電梯等,這樣學生就會對平移和旋轉的定義有個大致了解,更重要的是,這種可以為學生提供視覺享受的教學方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必須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這一教學環節,讓小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愉悅感,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比如,在學生回答完我們的問題或者算對一道一題多解的應用題時,我們可以對學生說:“不錯,想法很獨特,老師都沒想到。”“非常好,你的思路很清晰。”“沒關系,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或者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次肯定意味的點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肯定和贊美,從而促使他們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小學數學學習中來,這就為我們的激趣教學提供了有效條件。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激趣教學的幾點認識和嘗試,在這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其他教學同仁在小學數學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