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學生實施美的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傳統的教育觀點、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方法已不能適應,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互相補充與完善,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媒體互相滲透,給教育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示一個新的天地。下面我以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來談談它的魅力和優勢。
一、巧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有如同身臨其境之感,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還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形象生動,圖、聲、文配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繪了桂林的山水是一幅景色奇異、色彩絢麗的山水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教學時,我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視頻分別再現桂林的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特征及其重點詞語的定格畫面。這樣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教學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再現情境,促進理解詩歌內容
在古詩文教學中采用多媒體并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教學時我用多媒體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再現情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情境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了;而“生”字還含有“產生”的意思,這說明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繚繞之中。通過多媒體的使用,此環節的教學,學生很快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也理解了更深層的含義及感情色彩。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多媒體手段的應用就收到如此的效果。如,《鵝》這首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鵝的叫聲、鵝的形象以及鵝的動作等。我在教學這首詩時,用多媒體出示一幅動畫: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一個小孩在不斷向湖里那群歡叫著的鵝拋投青菜。整個教學過程圖文并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出了原詩的意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理解了詩意,同時強化了記憶。
四、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海上日出》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學時,我先用多媒體播放海上日出的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提出觀察的重點,讓學生邊思考邊觀察。通過教學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觀察素質得以提高。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思維訓練,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巧用多媒體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的特點,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所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的。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在思維,具有重要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難變易,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