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班并校的氣候下,教師、學生紛紛涌向縣城,農村部分學校出現關門現象。近幾年來,農村和城鎮教育教學質量差距越來越大,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更是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成為每所農村小學學校研究的重點。
一、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現狀
1.合班并校后,優秀教師紛紛調往距離城鎮較近或調入城區學校,學校只剩老年教師。部分小學骨干教師被安排到管理崗位,而不直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這樣使得不少農村小學剩下本鄉本土的老教師,師資分配嚴重不合理。
2.目前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少學校,在新課改的形勢下仍搞應試教育,在指導思想上,重智育輕德育;重尖子生輕大多數;重升學考試科目輕非考科目;重知識記憶儲存及應試輕技能與能力培養,結果學生學習被動,負擔過重,全面發展談不上,個性特長也受壓抑,學習成績很低。
二、影響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
1.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由于合班并校,學校骨干教師紛紛進城或去了寄宿制小學。許多學校,教師老齡化、缺編問題還很嚴重。由于老齡化,教學方法不能與現代教學理念同步;由于缺編問題,教師的負擔重,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專業教師不配套,導致學校無法開齊、開足開全課程,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
2.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在農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許多家長賺錢的腳步走得更快了。由于家長受到經濟浪潮的沖擊,加之大學生就業困難,甚至認為公務員的收入遠遠不如外出打工農民工。思想上不重視教育,認為認識幾個字就行,只要能把錢掙多就算本事。淡漠了教育。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錢給錢,需要什么就買什么,他們對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們的自覺性往往較差,這樣就造成孩子懶散習氣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為農村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絆腳石。
三、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政府要通過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改善教師生活條件,運用媒體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只有教師得到尊重,才會形成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輿論氛圍,才能讓教師安心從教,才能讓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從事教育。
2.讓農村學校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各種方式改變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讓更多的城鎮名師自愿到農村支教,或經常搞送教下鄉等活動。通過名師的“傳經送寶”,不僅讓農村學校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也通過教研提高了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
3.加強學校留守學生的管理。學校通過建設留守學生之家,學校建立留守學生檔案,指定由班主任負責管理。檔案要詳細記錄這些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父母的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還要對此類學生進行跟蹤教育、定期家訪,一方面向這些隔代撫養者反映該生在校的情況,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好孩子。通過家長會,對代理監護人進行專題講座,使他們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懂得留守學生的心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便加強管理。通過家訪,加強與代理監護人的聯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師上門家訪,幫助代理監護人分析留守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想辦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父母對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與代理監護人之間也應加強聯系,了解各種信息,交流教育方法。
4.教師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1)教師職業道德下滑,敬業思想缺乏。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一些教師出現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的現象,表現在對教育教學不負責,不鉆研業務,對學生也缺乏愛心,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屢禁不止。(2)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不強。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學科的綜合性更強了,每位教師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農村學校音、體、美、信息、外語等專業師資特別缺乏,所以許多教師往往要兼任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另外,知識信息更是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一些教師參與進修培訓、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不高,教學能力原地踏步甚至退化。
5.學校領導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充分熟讀教材,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安排學生學習,并注重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參與學習。(1)抓教學過程。各學校的負責人要認真抓好備課、上課、輔導、布置與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規范教學行為;(2)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
全面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小學教育內在發展的需要,需要各方積極配合,通力協作,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