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課是新接觸到的一門學科,針對這門課程的特點來說,在初中階段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而學生課業負擔重,自身又有懶惰的思想存在,如若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效果必定不明顯。因此,根據自己在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的一點經驗,總結一些簡單快捷又有效的記憶小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記憶方法上的滲透理解
在初中化學課本中有許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采用透徹分析的方法,分析其適用條件和要點,在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記憶。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牢記住。例如,將溶解度的概念剖析成四個要點:一定溫度;100g;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克數。或者是挑出其中的關鍵詞句強化記住。例如,過濾的基本操作,可以用六個字“一貼,二低,三靠”來掌握。再比如諸多化學反應是完全對立的。如,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氧化性和還原性等。此類性質相反的知識,只要掌握一方,則可自然聯想到另一方。例如,化合反應:我們就說是“一變多”用A+B—AB表示;而對于分解反應:可以是“多變一”,用AB—A+B表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很快記住這兩大反應類型,在判斷時也不容易出錯。
二、對于一類物質性質的記憶
一般采用分類歸納法,再加上一些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加強記憶,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們在學習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這些物質時,都是按照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來進行探討研究學習的。此時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制成表格的形式,觀察異同,分析對比,這樣就更容易記憶和掌握。例如:
而對于實驗現象的記憶,由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加強實驗課,對學生掌握知識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從直接感覺接受知識比聽覺得到知識要牢固。化學實驗課直觀生動,學生看得到,便于接受。如,做鎂條燃燒的實驗,現象是:鎂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發出耀眼的強光,生成白色的粉末氧化鎂。現象非常明顯,學生看過后,記憶會非常深刻。又如,鹽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Na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只有通過實驗對比現象,才能記得深刻。最后考慮到物質用途的記憶,平時我們在傳授學生這方面的知識時,應盡可能多舉一些生活實例,來提升他們的興趣,加深他們的記憶,例如,生活上,可以用含Al(OH)3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的病人;生產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就是利用酸堿的中和反應;用H2可作探空氣球,也可作氣體燃料和冶金的還原劑,這樣來掌握H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三、對于初中整個階段的化學知識的記憶
我們要將繁多的知識編排整理,抓住關鍵,記住特征,找出規律。雖然物質的種類多、變化多,但是它們仍有規律可循。比如,我們可以把所有的化學知識分為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科學探究實驗五大板塊,再把每一個板塊中零散的概念、公式、原理等相互關聯,整理成系統知識,組成一定的知識結構。或者可以按照化學一定的邏輯順序、操作程序、解題步驟編制成簡單程序或用數字表示出來。例如,溶液的配制方法,可用一計算、二稱量、三溶解(或稀釋)、四保存來掌握知識。
其實,關于知識的記憶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記憶習慣來記憶,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學過的知識及時復習,用復習來鞏固知識,有時要反復復習強化記憶,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多次反復記憶,而且每一次重復還可以使記憶上升到高一級的層次。也就是說,記憶是最基本的,但是需要通過復習與練習來強化鞏固知識。
編輯 薛直艷